双黄连注射液在不同输液中的微粒观察及原因探讨

来源 :滨州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98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双黄连注射液广泛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临床应用时大多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但在实际应用中时有沉淀堵针现象发生,给临床用药带来不便.为观察双黄连注射液与不同输液混合后的微粒变化情况,探讨其原理,分别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将双黄连注射液稀释成临床常用浓度,测定微粒变化情况,并与<中国药典>注射液控制微粒(D≥10 μm和D≥25 μm)列表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用非标准Galerkin半离散空间有限元方法处理动脉血流的非线性脉搏波传播问题。较好地克服了现有标准Galerkin法在处理此类问题中所难以避免的数值伪振荡现象。
目前,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2.5%,其中绝大多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即Ⅱ型糖尿病。改善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糖尿病防治的关键。拜糖平(阿卡波糖,acarbose)系α-糖
本文根据条分法稳定分析原理,考虑分条力矩的平衡,并假定滑裂面处于极限状态而合力作用面上应力呈线性分布,推导了确定分界面和底部滑面上作用力的数值、方向和作用点的基本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少见的浸润性代谢性疾病,近期我科发现家族性淀粉样心肌病2例,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胆红素对新生儿脐血单核细胞(CBMC)表面分子Toll样受体(TLRs)的影响.方法 采用纤维连接蛋白结合法分离得到CBMC,将其加入含不同浓度胆红素(0mg/dl、2.5mg/dl、6mg/dl、9mg/dl、12.9mg/dl和18mg/dl)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中孵育1h,再加入脂多糖(LPS,1ug/ml)刺激24h.收集CBMC,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TLR
期刊
溃疡病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常见并发症之一,及时、正确地诊断尤为重要。作者自1982年2月至1998年8月共诊治282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82例中男248例,女34例,男∶女为7.3∶1。年龄最大者82岁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达26%~50%,致残率亦较高。锥颅穿刺抽吸术是在CT定位的基础上,用脑穿针经颅骨锥孔穿刺抽吸出脑内积血,从而达到降低颅内压,减轻血肿对脑
本文引进了广义 f-γ拟凸(凹)等几个较弱的凸(凹)性概念,讨论了这些概念与 KKM 映象的关系,作为应用,给出了两个极大极小不等式,一个鞍点定理和一个拟变分不等式解的存在性定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表达对肾母细胞瘤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3例肾母细胞瘤(cyclin D1表达情况,结果:15例检测到cyclin D1表达阳性细胞,表达指数5.6&#2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