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联合艾灸及湿热敷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应用探讨

来源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e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熏洗联合艾灸及薄荷油湿热敷对促进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外科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60例肛漏病湿热下注证(肛瘘)患者,将其中术后内服清热化湿方药、便后中药坐浴及远红外照射理疗治疗方案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中药熏洗、健脾艾灸及薄荷油湿热敷中医护理干预.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周,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不同时间段的肛门疼痛症状评分(VAS)、创面水肿评分、创面渗出评分.术后2个月内跟踪随访,对比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恢复及疗效.结果:术后2周内,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不同时间段的肛门疼痛症状评分、创面水肿和渗出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2个月,两组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及总体疗效均有明显差异,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瘘患者术后在口服清热利湿剂中药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艾灸及湿热敷系列中医护理干预,患者术后疼痛、创面渗出及水肿均明显减轻,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肛门功能恢复及疗效得到明显提高.
其他文献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特征是子宫腔外子宫内膜样组织的生长,以疼痛及不孕为主要表现.据统计,5%~10%的育龄期女性会罹患内异症[1],其发生严重影响女性的生理及心理健康[2].EMs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及辅助治疗等[3].鉴于EMs的复发性及手术的有创性等因素,目前认为,EMs应使药物治疗达到最大化[4].EMs可选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口服避孕药、高效孕激素、雄激素衍生物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其中,孕激素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线激素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