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帕·巴吉瓦《纱丽店》:浮华遮蔽下的印度苦难

来源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英语作家茹帕·巴吉瓦的小说《纱丽店》围绕西瓦克纱丽屋展开叙事,串联起阿姆利则不同阶层之间的差别与对立,凸显了印度底层民众所遭受的来自阶层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压迫与暴力。作品契合了斯皮瓦克的“底层人”等理论探讨,对印度底层群体苦难与失声现状进行了多维度的挖掘,并将湮没于上层秩序及暴力的黑暗与绝望公之于众。
其他文献
电子文学批评及相关理论以实践所开启的契机,对印刷技术以来所形成的认识论惯例进行了反思,并尝试建立一种新的理论模式。本文视博尔特、海尔斯等人所开启的媒介特性理论为新理论模式的潜在可能,从文本性议题入手,对具有代表性的电子文学作品进行理论和批评层面的考察,探讨这些作品是如何建构了机器、媒介、作品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从而就人机合作、算法、代码与写作、阅读和共同栖身于一个数字环境中所具有的意义进行阐释。
高:听您一聊,太有收获了.跟戏剧史的常规角度不一样.我看中国戏曲研究院1959年编辑的《戏曲音乐讨论集》中有您写的《试论与戏曲音乐有关的几个问题》,因为要谈戏曲改革,我把
期刊
在日本“后3·11文学”书写中,不同程度地融合了科幻小说风格、描绘核灾难发生后的未来世界的反乌托邦小说纷纷涌现,多和田叶子的《献灯使》即为其中声誉最高的一部.在这部以
在《万物之自然法则》中,夏洛特·伍德结合丛林书写方式和动物研究视角建构了“动物体”式丛林人意象,对以白人男性为主导的澳洲民族神话和民族身份进行了解构。通过对丛林危机与性别压迫的具象呈现、丛林历史中女性惩戒的情节操演和“动物体”式丛林人的意象建构,伍德对澳大利亚民族文化顽疾进行了揭示、溯源和批判,并且以蕴含深刻生态伦理关怀的“动物体”式丛林人意象为反思当代澳洲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德国作家马丁·莫泽巴赫的中篇小说《月亮与姑娘》讲述了法兰克福一对中产阶级新婚夫妇搬到移民社区后所发生的逐渐脱离正常生活轨道的故事。小说通过一系列象征,深刻反映了后现代多元文化中个体、群体乃至整个社会面临的变化、冲突与自我认同危机。
保罗·奥斯特的新作《4321》通过主人公弗格森对四重人生可能性的书写,从个体与群体两个维度展开了哲学与政治的思考:第一个维度的探讨主要展现了偶然性哲学对于个体的生命与
作为当代德国移民文学的后起之秀,前南斯拉夫裔德语作家萨沙·斯坦尼西奇凭借其自传体小说《起源》一举斩获2019年德国图书奖。评委会高度评价作者以宏大的想象力将读者从编年纪事、现实主义以及单一形式的传统中解放出来,认为“起源”只有作为断片和虚构,并在与历史可能性的交互游戏中才能得以存在。论文尝试借助伊瑟尔的文学虚构理论重构《起源》的虚构叙事策略,再借由霍米·巴巴的身份混杂性理论揭示小说中移民身份书写的维度以及身份起源追溯的内涵,以此进一步认识文学创作手法与文学文本内涵的交互关系问题。
电子文学展示了当今数字科技条件下的文学创作如何运用数字媒介来构建计算、生成审美经验.电子文学的实践与理论提供给文学研究一种数字性视角,一种从科技物质角度出发、检视
欣闻绍兴小百花越剧团要演现代戏,由年轻的导演、编剧李卓群编导,梅花奖与白玉兰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陈飞担纲女主.我对此事既感到震惊又充满期待.震惊在于绍兴小百花这个
期刊
2020年11月5日,由广东省南方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广东省首部民族歌剧《红流澎湃》在广东艺术剧院首演.11月20日,该剧作为第14届广东省艺术节开幕大戏再次亮相广东友谊剧院,最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