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地转湿Q矢量在川北大暴雨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来源 :山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on_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实测资料,对2005-07-18~19出现在四川盆地北部的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非地转湿Q矢量理论进行了动力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副高阻挡的形势下,高低空切变线、地面冷锋和偏南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暴雨区位于湿Q矢量次级环流上升区附近,在其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存在明显的次级环流圈;700hPa湿Q矢量散度负值中心附近及其西部和北部之间的辐合区是强降水出现的区域,随着暴雨系统的发展,其散度辐合区与雨区对应得越好。
其他文献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部中高纬地区,大、小兴安岭林区面积占该省的50%以上,雷暴这种对流天气现象对该地区林业和社会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借助黑龙江省74个地面气象站点雷暴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了许多大型崩塌体,对这类崩塌体尤其是处于江河强势冲刷下的大型崩塌体,采用常规的治理工程措施显然是很不适宜的!柔性框架石笼就是针对都汶路最突出的
~~
期刊
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林,其土壤碳排放除受温度、湿度等非生物因子影响外,还受到橡胶林独特物候特征的影响。为探讨橡胶林土壤呼吸季节变化与生物、非生物因子的关系,本实验再西双版纳橡胶林内设去除凋落物(NL)和对照(CK)两种处理,自2005-08到2006-08,用IRGA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SR),同时测定温、湿度因子;记录橡胶林的物候节律;每月中旬测定叶
今年是中国首次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50周年。早在1958年春天,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的全院大会上,各研究所的科学家提出许多重大的课题,其中地理研究所提出的课题之一是:“把五星红
古城承德,名闻天下,依山而建,傍河而行。立身武烈河畔,宽阔的水面波光粼粼,一道道橡胶坝横跨两岸,两岸鲜花绽放,绿草如茵。绵延十多公里的滨水长廊展示了现代都市特色的生态
2008年初,收到李世东先生送的又一部力著,后因突然而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举国上下无不投入赈灾之中,此书只好搁置案边,直到今日整整一年了,才得以认真拜读完李世东先生经15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地球信息科学一代宗师、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现代地图学的开创者、当代地学界的翘楚!敬爱的陈述彭院士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个年头了!但他那勇于探索
水是"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不可替代的,亦是不可或缺的,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和保障性的支撑作用。山川秀美关键在水,建设山清水秀的河北关键也在
以哀牢山区元阳梯田为研究对象,以快鸟影像为原始数据,经矢量化得到小流域梯田田块分布图,运用Arcview计算得到梯田边缘的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从分形理论和复杂性理论出发,分析梯田的分形美特征。结果表明:1.梯田是介于单调和复杂之间的景观,最利于产生审美快感;2.计盒维数的存在表明梯田边缘具有统计自相似性,不同尺度梯田部分与整体的结构相似性形成梯田的相似性与非相似性美;3.计盒维数值比较接近,但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