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梁肃《删定止观》版本考

来源 :新世纪图书馆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4205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唐梁肃幼年时皈依天台宗,梁启超曾称其"护法健将"。他主动参与天台宗教史的撰写,对隋朝智顗《摩诃止观》进行删定编修,修成《删定止观》六卷本。《删定止观》原编辑六卷本已亡佚,传世本分为清宣统三年(1911年)三卷铅印本和民国十一年(1922年)北京刻经处六卷本,皆源自于草山元政校本,此本所据底本可追溯为南宋吴克己序重刊三卷本。
其他文献
传统中国商业利率的水平在文献中时有讨论,但实证上却较为模糊。本文基于综合各种史料的利率数据库及对金融组织层级的认识,估测了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商业利率变化趋势,表明它长期趋于下降,尤其是最惠级利率的下降更为明显;至19世纪中期,最惠商业利率在多地已下降至接近年利5%的水平,虽略高于同期英格兰的银行利率,但并未超过美国和日本银行的利率。本文也表明,利率的变迁与金融组织的演进息息相关,利率市场等一定
期刊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有其文化、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新时代,应对照推进共同富裕的任务要求,积极构建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化资源共建共享、拓展服务的深度广度、构建普及普惠机制和释放社会联动效应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发展方略,助力共同富裕的全面实现。
期刊
[目的]介绍名中医张国梁应用表里分治法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咳嗽的临床经验。[方法]基于历代医家对疫病、咳嗽的相关论述,以及张师亲自诊治300余例新冠患者的经验,阐述张师对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其应用表里分治法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咳嗽的经验,并解读典型案例。[结果]张师认为,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咳嗽应当从病位着手,病位在鼻、咽部,采用表治法,重在宣肺化痰、疏风止咳,临床常用
期刊
本文针对市政工程电气设计中容易忽略的问题,探讨了10kV避雷器与供电系统运行方式的匹配问题、低压配电系统PEN线接地问题、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剩余电流监测装置安装位置问题和电弧故障保护弥补电伴热配电保护盲区的问题,对问题的现状、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期刊
“观”是中国与印度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鲜明的东方特征与美学属性,对于“东方美学”的形成起到了统领与凝聚作用。中国道家、儒家的“观”“观物”,与印度梵学、佛学的“观”“止观”,两者各自起源但又不约而同,尔后遇合融汇,经宋代邵雍和近代王国维的中印之“观”的综合阐发,加之日本现代美学家在现代美学范畴中的“观”“观照”的植入,最终形成了以“观”为元范畴的源远流长的“东方观学”。“观”及“东方
期刊
众包高精地图在自动驾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精地图高成本和低实时性的问题。通过将低成本量产车采集的数据上传到云端并对数据融合处理,包含全局定位、地图要素重建、地图数据融合和逻辑推理算法等,其中全局定位是关键技术之一,是后续算法模块的基础。为了实现众包高精地图的精确定位,基于量产车上的低成本传感器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定位算法,并通过真实自动驾驶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本算法精度高且鲁棒
期刊
成书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的《止观辅行》保存了部分古本《说文解字》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辑录和考察该书所引的《说文解字》材料,可以丰富"引《说文》"研究的成果,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材料支持。《止观辅行》凡36例征引《说文解字》,计释36字,其中与今本《说文解字》完全相合仅8例,其讹误者可为钱大昕"唐人引《说文》不皆可信"的论断提供更多的例证。
期刊
实相是大乘佛教的核心概念,是诸法实相的简称,表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真相,在佛教语境中相当于真理概念。自魏晋南北朝至隋初,这一中国佛教发展的早期阶段,僧人们在印度佛教和本土文化交互的基础上,围绕实相概念的辨析和诠释,不断推进实相论的建构和完善,最终实现了印度佛教在本土文化中的扎根和自立。特别是僧肇、道生和智顗的实相诠释和理论建构,直接奠定了隋唐宗派佛教的思想格局和实践路径,绵延激发了宋明新儒学的
学位
"止"是荀子"礼"思想的一个重要精神体现,不仅有"故学至乎礼而止矣""止于礼义"的言语表达,在礼之发端、礼之过程和礼之境界上,"止"同样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贯穿并作用于"礼"的方方面面。从"止"的视角探讨荀子"礼"思想,可以发现"礼"的另一面特质即由"止"而"知止""知行"。
期刊
<正>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佛教传统解经学著作的《大乘起信论讲记》《大乘起信论》之于中国佛教的意义,及其在现代佛教诸议题中的重要地位无需赘言。历代围绕《起信论》的注释层出不穷。及至近代,现代学术研究重塑了佛教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对《大乘起信论》的研究也逐渐突破了传统佛教的注疏形式,转为对《大乘起信论》之性质、真伪、作者等诸多议题进行专题研究。但印顺法师完成于这一时期(1950)的《大乘起信论讲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