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纤维素纤维衬衫面料的尺寸控制研究

来源 :纺织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entla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面料设计、面料的蒸汽熨烫尺寸变化率、面料定形、环境条件、成衣工艺设计等方面对再生纤维素纤维衬衫面料进行试验。通过试验得知涤/莱赛尔纤维、棉/莱赛尔纤维面料的蒸汽熨烫尺寸变化率随莱赛尔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环境相对湿度对面料的尺寸变化率有明显的影响等,进而为面料工艺设计提供参考数据,为衬衫的生产、存放环境温湿度的设定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文章以聚乙烯醇(PVA)为基材,利用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HBP-NH2)对其进行改性,并基于HBP-NH2诱导原位调控生成纳米银的功能,在改性PVA中组装纳米银,制备了改性PVA/纳米银柔性应力薄膜传感器。研究了改性前后PVA的化学结构,以及改性PVA/纳米银薄膜的力学性能和拉伸传感性能,结果表明:以丁二酸酐为中间体可以有效将HBP-NH2接枝到PVA大分子链上,改性后的PVA薄膜断裂伸长率达到341%左右,同时HBP-NH2在分子间的交联使得改性PVA薄膜具有良好的拉伸回复性和耐疲劳性。在拉伸形变过程中
在带钢热连轧的生产过程中,带钢凸度控制和平坦度控制作为板形控制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存在着明显的耦合现象.针对板形控制系统中凸度、平坦度设定的优化,提出了在控
为了增大加速度传感器的测量频率范围,优化其动态特性,在传感器结构设计中应尽可能提高传感器的固有频率。针对一种四悬臂梁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通过理论计算与有限元仿真对传感器结构进行模态分析,研究悬臂梁结构参数对传感器固有频率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结构优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在仅改动悬臂梁的结构参数时,传感器的固有频率随着悬臂梁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悬臂梁宽度、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且悬臂梁长度对固有频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日益增长,自动化、智能化已成为纺纱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武汉裕大华纺织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10万锭100%国产化的全流程智能纺纱车间,在车间内配备了全流程国产自动化、连续化、数字化棉纺成套设备,运用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经纬e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环境智控系统,形成了高质高效、自主可控、远程运维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实现了“纺纱装备全智能、物流智能无间断、回花智能全收付、信息联通无死角”的全流程智能纺纱示范应用,产品不良率降低61.54%、生产效率提高24.4%、运行成本降低32.6
全球近百年的变暖率为0.74℃±0.18℃,且在未来仍有变暖趋势,我国近百年的增温速率与全球保持一致,而近50年的增温速率高出全球近一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全球气
期刊
2020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ITMA ASIA+CITME 2020)将于 6 月12 — 16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届时,将有来自德国、意大利、瑞士、日本、韩国等20余个
期刊
纺织机械行业作为我国纺织工业的产业基础,在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三五”期间,纺机行业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不断提升产品开发能力和装备制造水平,努力提高纺织机械的制造质量与可靠性,加快推动了纺织装备向智能化和高端化发展。作为纺织机械行业的盛会,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ITMA ASIA+CITME,以下简称“纺机联合展”)不仅为全球纺织机械制造企业与纺织业界专业人士打造了一个相互交流、共同进取的平台,而且在切实推动纺织装备关键技术创新、提高国产装备制造水平中发
溶液喷射纺丝技术是制备纳米纤维的新方法,可以大规模生产微纳米级别的纤维。文章介绍了溶液喷射纺丝技术的基础研究以及纳米纤维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溶液喷射纺纳米纤维的结构与力学性能,并与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进行了对比,最后介绍了溶液喷射纺纳米纤维在生物医用和环保领域的应用。
目前,国内棉纺“智能化纺纱”雏形初见端倪,但离真正意义的“智能化”尚有较大距离。文章主要介绍了东华大学与山东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第一代棉纺智能化系统,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纺纱企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参考。
针对强捻纱线强力高、毛羽少、耐磨性好但易打绞断线的特点,文章制定了不同的浆纱配方和浆纱工艺,并通过对断裂强力、毛羽、耐磨性及断头等质量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最终确定了适合强捻纱线的浆纱工艺,提高了浆纱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