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从目前来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施工技术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施工技术问题主要体现在钢筋、混凝土以及防水和墙面施工等方面。对此,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综合施工水平,本文简要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控制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技术问题;控制措施;分析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3.071
社会快速发展促使建筑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也间接推动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建筑工程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建筑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存在比较明显的影响,但是因为建筑工程施工数量的不断增多,导致部分建筑的建设质量水平相对较低,在施工不同阶段很容易遭受不同因素而导致质量问题,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后期建设质量以及建筑使用价值。在这一情况下,管理人员需要提高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高度重视,并基于不同环节的施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确保整体施工效益。对此,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与控制措施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1.1钢筋施工相关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属于重要的施工材料,钢筋的施工问题会直接决定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以及施工质量。目前来看,常见的施工问题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在于钢筋错位,这一方面的质量问题主要涉及到钢筋类型不满足施工要求、钢筋尺寸无法达到标准以及钢筋设计未满足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没有做好现场放样管理,对于主筋位置没有做好综合考虑,可能会导致钢筋布设和间距等条件无法满足基本要求[1]。在施工开始之前没有根据施工要求以及设计图纸,针对钢筋的尺寸进行明确的规定,或者是保护层垫块在布置期间没有保障位置的合理性,这一些问题都会导致钢筋错位问题的发生。第二方面在于梁柱节点箍筋的设置不合理,针对梁柱节点而言,其存在钢筋密集度相对较高的表现,同时钢筋的组成存在相对复杂的特征,在这一情况之下箍筋布设期间和人为导致箍筋数量缺陷或箍筋摆放不合理等问题。第三方面在于接头不合理,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根据相关要求合理的绘制施工图纸,或者是没有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下料,其均可能会导致接头呈现出数量、长度以及位置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形成施工质量问题。
1.2混凝土施工相关问题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期间混凝土的施工非常重要,但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也同样存在三种表现[2]。第一种表现在于混凝土强度问题,强度达标才可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为后续的建筑稳定性提供基础保障,但是目前大多数混凝土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很难达到相关施工标准,例如原材料没有根据相关规定采购,在入场之后没有及时进行验收或者是混凝土搅拌、运输期间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不合理,均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第二方面在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存在缺陷,在拆模之后梁板等结构存在翘曲的表现,此时结构表面也会随之出现麻面、蜂窝等情况,其主要是因为在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没有根据相关要求开闸你工作,导致漏浆、模板结构不干净以及接缝不合理等问题,促使结构表面光滑度不足,或者是因为保护层垫块厚度以及布设位置等方面的不合理,从而影响后续混凝土的下料与振捣等施工过程,同时混凝土浇筑、震荡以及后续的养护等环节的不合理,也会导致相应施工质量的问题,导致混凝土塌落度以及强度等无法达到相应标准。第三方面在于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原材料当中骨料含泥量提升会议水泥用量过多等情况时,会导致原材料质量无法满足相应的施工标准,在混凝土后续施工中导致裂缝问题的发生。
1.3屋面和墙面施工问题
高质量的屋面放回施工可以显著提升建筑物的整体防水功能,同时为人们提供便利使用与居住的环境,但是屋面防水工程存在相对较多的质量问题,例如屋面的防水卷材发生开裂或屋面墙面发生裂缝等问题,导致这一类型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应用防水卷材料没有根据相关要求进行采购,导致防水卷材的质量无法达到相应的标准[3]。对于所应用的防水施工存在方式不合理时,无法按照施工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方式。对于墙面施工而言,比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在墙面抹灰局部脱离或局部空鼓,其根本原因体现在墙面光滑度和抹灰基层干净度等方面。
2、建筑工程施工技術问题的控制措施
2.1钢筋施工控制措施
首先是钢筋错位问题,在施工中需要强化对钢筋放样的管理工作,并基于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相关要求明确基本的管理措施,并绘制相应的钢筋放样图纸计算钢筋下料的长度,同时在施工期间可以根据施工要求开展相应的施工操作方式,并合理的布设保护层垫块,同时控制整个垫块的位置以及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开始之前,需要先注重对隐匿性工程的质量验收,确保后续钢筋不会因为碰撞而导致缺损或位移,如果出现移位则应当及时进行校正。
其次是梁柱节点箍筋的位置设置方面,施工人员需要采取正确的施工技术方式,例如导筋的箍筋沉梁法,焊接核心区的箍筋时可以构建箍筋笼。在核心区域外围配备相应的箍筋,同时将周边外皮的导筋应用焊接工具的焊接操作方式,同时根据相应的规范间隔操作方式,针对周边外皮的导筋应用焊接工具方式进行焊接,同时根据规范间距实现对钢筋笼的焊接处理。在焊接操作完成之后将钢筋笼与梁钢筋两个方面进行绑扎,在绑扎工艺施工完成之后,可以将钢筋笼、梁钢筋一同放置在梁柱模板当中,从而有效解决相应的质量问题。
最后是接头问题。在施工方面需要先明确纵向受力筋接头并规避布设1/2的范围,同时在接头的上部位置可以设置负弯矩筋并布设跨中周围,下部位置可以设置在主筋并设置在支座上,如果属于基础底板,可以在钢筋接头位置施工时可以和纵向受力筋的接头保持相反位置,上部的钢筋可以布设在支座上,同时在跨中布设下部钢筋。 2.2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
首先是混凝土强度问题,在施工中需要强化对于混凝土原材料的管理工作,在混凝土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先做好對混凝土的强度检测,并保障配比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施工期间按照实际报告以及相关要求实现对混凝土配比以及拌制处理。在投料期间为了更好的保障保量准确性,在投料之前需要先做好对计量用具的合理选择,保障计量工具的结果准确性。
再次是混凝土表面质量问题,在施工期间需要先针对梁板在拆模之后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管理,施工人员需要根据相关要求明确模板施工操作方式,在混凝土浇筑开始施工之前,需要先将模板进行湿润处理,同时对表面的杂物进行清理。如果出现模板变形问题,则需要及时做好对模板的修正处理,在变形问题发生处理时不能使用相应的模板。针对混凝土表面的麻面质量问题,在施工时需要针对浇筑与振捣施工期间,需要确保下料的均匀性,合理的控制浇筑的高度仪自己钢筋间等参数条件,从而保障混凝土的密实度。在混凝土表面露筋时,施工期间需要先做好对表面的清理处理,并基于水泥砂浆1:2的比例对露筋的位置进行平整按压处理,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强化养护管理,确保混凝土表面整体施工质量。
最后是收缩裂缝的问题。为了尽可能降低温度应力的形成率,需要有意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施工中基于相关技术人员结合建筑物本身的施工质量和当地的温湿度、光照、风俗以及水分等因素,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并尽可能降低水化热的影响,促使混凝土的强度得到有效保障。同时还可以借助添加剂的使用提高整个混凝土的性能,例如减水剂、增速剂以及引水剂等,调整混凝土的强度温度应力形成效果。在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加热养护属于混凝土外部养护的有效措施之一,其可以借助蒸汽的方式实现对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有效加热,促使混凝土的硬化定性过程变得更加温和。与此同时,借助升温、恒温以及降温等不同措施,预防混凝土预制件的裂缝问题,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整体使用质量,尽可能降低温度应力所导致的负面危害。在加热养护期间,工作人员应当反复进行加热养护并提高建筑物混凝土结构的受热均匀性,预防热力不均衡而导致养护效果下降的问题。
2.3屋面防水和墙面质量施工控制措施
对于屋面防水施工而言,在施工中可以采用心梗相对较好的屋面防水卷材,例如SBS、APP材料,在施工期间如果基层发生无规则裂缝问题,在施工中可以基于开裂位置补充防水卷材。在施工中如果基层裂缝问题和地震因素相关,施工人员可以根据相关步骤开展修补治理处理措施,通过盖封条、干铺卷材的方式进行施工。
对于墙面施工而言,在施工期间需要先做好对表面基层的处理,并将表面清理干净后再借助浇筑的方式保持湿润,按照混凝土墙体的滑面进行凿毛处理,并基于局部高差与整体高差进行严格控制。在面层施工完成后,需要采取至少7天的养护管理,针对门窗、砖墙等结构存在间隙时,可以应用砂浆进行封堵处理,从而保障墙面整体施工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需要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而提高重视,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针对施工技术的提高重视,同时需要强化施工全程化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促使施工技术可以满足工程建设基本施工标准。在具体施工期间,需要明确常见施工技术问题环节,并针对不同环节的相关风险采取针对性管理与控制措施,明确可能存在的隐患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方式,完善施工管理机制并强化材料设备的质量管理控制,从而提升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水平,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支持。
参考文献:
[1]许华.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00(001):829.
[2]李怀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19,000(017):273.
[3]张杰,毛山,刘鸿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及控制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564(05):119-119.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技术问题;控制措施;分析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3.071
社会快速发展促使建筑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也间接推动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建筑工程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建筑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存在比较明显的影响,但是因为建筑工程施工数量的不断增多,导致部分建筑的建设质量水平相对较低,在施工不同阶段很容易遭受不同因素而导致质量问题,从而影响建筑工程的后期建设质量以及建筑使用价值。在这一情况下,管理人员需要提高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高度重视,并基于不同环节的施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确保整体施工效益。对此,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与控制措施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1.1钢筋施工相关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属于重要的施工材料,钢筋的施工问题会直接决定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以及施工质量。目前来看,常见的施工问题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在于钢筋错位,这一方面的质量问题主要涉及到钢筋类型不满足施工要求、钢筋尺寸无法达到标准以及钢筋设计未满足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没有做好现场放样管理,对于主筋位置没有做好综合考虑,可能会导致钢筋布设和间距等条件无法满足基本要求[1]。在施工开始之前没有根据施工要求以及设计图纸,针对钢筋的尺寸进行明确的规定,或者是保护层垫块在布置期间没有保障位置的合理性,这一些问题都会导致钢筋错位问题的发生。第二方面在于梁柱节点箍筋的设置不合理,针对梁柱节点而言,其存在钢筋密集度相对较高的表现,同时钢筋的组成存在相对复杂的特征,在这一情况之下箍筋布设期间和人为导致箍筋数量缺陷或箍筋摆放不合理等问题。第三方面在于接头不合理,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根据相关要求合理的绘制施工图纸,或者是没有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下料,其均可能会导致接头呈现出数量、长度以及位置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形成施工质量问题。
1.2混凝土施工相关问题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期间混凝土的施工非常重要,但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也同样存在三种表现[2]。第一种表现在于混凝土强度问题,强度达标才可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为后续的建筑稳定性提供基础保障,但是目前大多数混凝土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很难达到相关施工标准,例如原材料没有根据相关规定采购,在入场之后没有及时进行验收或者是混凝土搅拌、运输期间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不合理,均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第二方面在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存在缺陷,在拆模之后梁板等结构存在翘曲的表现,此时结构表面也会随之出现麻面、蜂窝等情况,其主要是因为在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没有根据相关要求开闸你工作,导致漏浆、模板结构不干净以及接缝不合理等问题,促使结构表面光滑度不足,或者是因为保护层垫块厚度以及布设位置等方面的不合理,从而影响后续混凝土的下料与振捣等施工过程,同时混凝土浇筑、震荡以及后续的养护等环节的不合理,也会导致相应施工质量的问题,导致混凝土塌落度以及强度等无法达到相应标准。第三方面在于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原材料当中骨料含泥量提升会议水泥用量过多等情况时,会导致原材料质量无法满足相应的施工标准,在混凝土后续施工中导致裂缝问题的发生。
1.3屋面和墙面施工问题
高质量的屋面放回施工可以显著提升建筑物的整体防水功能,同时为人们提供便利使用与居住的环境,但是屋面防水工程存在相对较多的质量问题,例如屋面的防水卷材发生开裂或屋面墙面发生裂缝等问题,导致这一类型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应用防水卷材料没有根据相关要求进行采购,导致防水卷材的质量无法达到相应的标准[3]。对于所应用的防水施工存在方式不合理时,无法按照施工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方式。对于墙面施工而言,比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在墙面抹灰局部脱离或局部空鼓,其根本原因体现在墙面光滑度和抹灰基层干净度等方面。
2、建筑工程施工技術问题的控制措施
2.1钢筋施工控制措施
首先是钢筋错位问题,在施工中需要强化对钢筋放样的管理工作,并基于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相关要求明确基本的管理措施,并绘制相应的钢筋放样图纸计算钢筋下料的长度,同时在施工期间可以根据施工要求开展相应的施工操作方式,并合理的布设保护层垫块,同时控制整个垫块的位置以及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开始之前,需要先注重对隐匿性工程的质量验收,确保后续钢筋不会因为碰撞而导致缺损或位移,如果出现移位则应当及时进行校正。
其次是梁柱节点箍筋的位置设置方面,施工人员需要采取正确的施工技术方式,例如导筋的箍筋沉梁法,焊接核心区的箍筋时可以构建箍筋笼。在核心区域外围配备相应的箍筋,同时将周边外皮的导筋应用焊接工具的焊接操作方式,同时根据相应的规范间隔操作方式,针对周边外皮的导筋应用焊接工具方式进行焊接,同时根据规范间距实现对钢筋笼的焊接处理。在焊接操作完成之后将钢筋笼与梁钢筋两个方面进行绑扎,在绑扎工艺施工完成之后,可以将钢筋笼、梁钢筋一同放置在梁柱模板当中,从而有效解决相应的质量问题。
最后是接头问题。在施工方面需要先明确纵向受力筋接头并规避布设1/2的范围,同时在接头的上部位置可以设置负弯矩筋并布设跨中周围,下部位置可以设置在主筋并设置在支座上,如果属于基础底板,可以在钢筋接头位置施工时可以和纵向受力筋的接头保持相反位置,上部的钢筋可以布设在支座上,同时在跨中布设下部钢筋。 2.2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
首先是混凝土强度问题,在施工中需要强化对于混凝土原材料的管理工作,在混凝土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先做好對混凝土的强度检测,并保障配比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施工期间按照实际报告以及相关要求实现对混凝土配比以及拌制处理。在投料期间为了更好的保障保量准确性,在投料之前需要先做好对计量用具的合理选择,保障计量工具的结果准确性。
再次是混凝土表面质量问题,在施工期间需要先针对梁板在拆模之后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管理,施工人员需要根据相关要求明确模板施工操作方式,在混凝土浇筑开始施工之前,需要先将模板进行湿润处理,同时对表面的杂物进行清理。如果出现模板变形问题,则需要及时做好对模板的修正处理,在变形问题发生处理时不能使用相应的模板。针对混凝土表面的麻面质量问题,在施工时需要针对浇筑与振捣施工期间,需要确保下料的均匀性,合理的控制浇筑的高度仪自己钢筋间等参数条件,从而保障混凝土的密实度。在混凝土表面露筋时,施工期间需要先做好对表面的清理处理,并基于水泥砂浆1:2的比例对露筋的位置进行平整按压处理,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强化养护管理,确保混凝土表面整体施工质量。
最后是收缩裂缝的问题。为了尽可能降低温度应力的形成率,需要有意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施工中基于相关技术人员结合建筑物本身的施工质量和当地的温湿度、光照、风俗以及水分等因素,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并尽可能降低水化热的影响,促使混凝土的强度得到有效保障。同时还可以借助添加剂的使用提高整个混凝土的性能,例如减水剂、增速剂以及引水剂等,调整混凝土的强度温度应力形成效果。在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加热养护属于混凝土外部养护的有效措施之一,其可以借助蒸汽的方式实现对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有效加热,促使混凝土的硬化定性过程变得更加温和。与此同时,借助升温、恒温以及降温等不同措施,预防混凝土预制件的裂缝问题,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整体使用质量,尽可能降低温度应力所导致的负面危害。在加热养护期间,工作人员应当反复进行加热养护并提高建筑物混凝土结构的受热均匀性,预防热力不均衡而导致养护效果下降的问题。
2.3屋面防水和墙面质量施工控制措施
对于屋面防水施工而言,在施工中可以采用心梗相对较好的屋面防水卷材,例如SBS、APP材料,在施工期间如果基层发生无规则裂缝问题,在施工中可以基于开裂位置补充防水卷材。在施工中如果基层裂缝问题和地震因素相关,施工人员可以根据相关步骤开展修补治理处理措施,通过盖封条、干铺卷材的方式进行施工。
对于墙面施工而言,在施工期间需要先做好对表面基层的处理,并将表面清理干净后再借助浇筑的方式保持湿润,按照混凝土墙体的滑面进行凿毛处理,并基于局部高差与整体高差进行严格控制。在面层施工完成后,需要采取至少7天的养护管理,针对门窗、砖墙等结构存在间隙时,可以应用砂浆进行封堵处理,从而保障墙面整体施工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需要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而提高重视,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针对施工技术的提高重视,同时需要强化施工全程化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促使施工技术可以满足工程建设基本施工标准。在具体施工期间,需要明确常见施工技术问题环节,并针对不同环节的相关风险采取针对性管理与控制措施,明确可能存在的隐患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方式,完善施工管理机制并强化材料设备的质量管理控制,从而提升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水平,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支持。
参考文献:
[1]许华.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00(001):829.
[2]李怀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19,000(017):273.
[3]张杰,毛山,刘鸿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及控制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564(05):1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