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的菜市场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做菜”产生的创业项目为数不少,其中一类是菜谱类应用,另一类则是配送菜品的生鲜电商。而味库则把二者结合了起来,它是一个手机端的半成品净菜配送平台,用户在其平台上购买半成品菜品后,就可以按照App上的菜谱来做菜。
  


  在供应端,味库不像青年菜君、爱餐桌那样自己直接卖菜,而是整合了两类B端来提供菜品:一类是净菜厨坊、福成五丰等20多个中央厨房;另一类是俏江南、九头鹰等100多个餐厅厨房。
  这两类B端中,以中央厨房为主。味库把中央厨房之前规模化的生产,变成了小批量生产,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而让中央厨房做出这种改变的是,他们可以通过味库直接看到用户的反馈和评论。这种互动改变了供应商闷头生产、不关注用户体验的状态。餐厅厨房方面,“饭点”的时候忙死、“非饭点”的时候闲死,但人力成本和房租成本是恒定的,利用“非饭点”的空余时间加工半成品净菜也能够增加收入。
  对用户来说,味库的做法相当于将超市和菜市场买菜环节砍掉,因此价格更实惠。据味库联合创始人海若透露,味库的菜品价格相当于超市售价的6到7折。“我们在北京有10万用户,日订单峰值3000单,平均稳定在1000单左右,客单价接近50 元。”
  


  不过,做生鲜电商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海若感叹,他们做得很苦很累,里面涉及大量问题,譬如严格的时效限制等。“生鲜电商会碰到的问题我们都会碰到,生鲜电商碰不到的半成品电商也会碰到。”海若说。
  为了保证供应商的菜品质量,味库开始搭建自己的Cooking studio(美食录制棚),买食材亲自烹制,检验菜品品质,员工如果吃胖了都算工伤。目前,味库App里的菜谱还都是纯文字的步骤介绍,他们打算把做法全部录制成几十秒的短视频,供用户参考,以便让用户买到菜后,还能更好地把菜做出来。
  


  此外,味库为加强品控,还联合中国人寿推出买菜险,所有供应商入驻味库App平台,均须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用户买菜有明确的在线交易记录,一旦发生问题可快速查询和追溯。
  冷链物流配送是生鲜电商普遍的难点和痛点。目前,味库与万家康、黑狗、路达达等四家冷链物流配送公司合作。中央厨房通过冷链车配送,只需提前一天预订,而配送的费用统一为5元。
  作为高成本的冷链物流,味库5元的配送费完全不够覆盖成本,还处于贴钱运营状态。它没有自建物流的打算,当然也没有自建物流的能力。“我们目前只做两个事情:供应链和市场推广。”海若 说。
  味库的创始人兼CEO顾东君曾在九阳集团担任发言人,这次出来创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做家电时的启发。2011年,顾东君牵头做了一款与味库类似的产品——根据家电厨具情况选择合适的菜谱。
  如今,这个思路延续到了味库上。味库的App,除了连接中央厨房和消费者,还延伸出了菜谱搜索功能:一方面,可搜索菜品名称找到需要购买的食材;另一方面,能根据厨房已有食材和厨具提供菜谱。比如,用户扫描厨具的二维码,选择已有的菜品,App可以自动生成上百种菜谱,并配有烹饪步骤,让用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食材和厨电烹饪美食。这种工具属性和导购逻辑,为味库带来了大量流量。
  关于未来如何盈利,海若透露,包括电商和广告两种途径。“不过当下不是要把用户量做起来,而是要把交易量做起来,说不定未来还会出现第三种、第四种营利模式。”
其他文献
近几年,仙桃市对无证园现象出重拳、动真格、用实招,多措并举,规范办园,逐步消除了无证办园等乱象。  政府重视是关键。行动上重视。一是市委办、政府办于2010专门下发了《仙桃市幼儿园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全市开展了幼儿园清理整顿百日整治活动。二是2015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制发了《仙桃市2015年春季学期幼儿园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市政府组织教育、公安、交通、食药、工商、民政等部门分六个专
期刊
基于多光束干涉原理,推导出了高斯光束斜入射非平行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射后的透射光强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高斯光束入射角的大小以及法布里-珀罗干涉仪两反射端面的
云百科、云视频、云空间、云教室、网络教研……在“互联网 ”的时代大潮中,不知不觉中,“指尖上的教育”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但教育拥抱“互联网 ”的姿势,究竟该是怎样的呢?在热烈的拥抱中,教育者是否仍需保持一份冷静,时刻警惕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呢?  远程实时课堂,为精品课程插上翅膀  “越域学习”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新事物,让课程超越学校,传播得更远。想像一下这样的课堂情景:北京清华附小的孩子们在学习《丁丁
期刊
笔者认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教师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既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尊重教师,相信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有学校教育理念的落地和目标的实现。  为此,我们提出了教师成长“五有”追求,即身体有活力、师德有口碑、事业有追求、工作有业绩、生活有雅趣,营造一种阳光气场,去唤起教师心中的爱,对生活热爱、对同事友爱、对学生关爱。  因为,有爱的教育生活,绝不会黯然无光。  让教师成
期刊
“我不是悲观主义者,不会因为人生快‘走到头’了而叹息。我常常想的倒是:假如时光倒退十几年,不要多,只十几年,再给我一次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机会,再让我教一届小学生,把我现在相对的成熟献给学生,那该多好哇!”  近日,拜读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假如让我再教一届小学生》一文,感触颇多。像于永正这样的名师,在古稀之年还依然有着如此浓烈的教育情结和教育使命感,还在为当年从教时期的一些“错误”做法而懊恼、自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