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自主的翅膀 翱翔知识的天空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244942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开展活动是自主学习的动力。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
   关键词:主体性 自主学习 激发兴趣 引探导学 开展活动 启思质疑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和乐于在课堂上展开想象,敢于插上理想的翅膀翱翔于知识的天空。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其次,精心设计好导语。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一席好的导语尤为关键。据说魏书生上课前,先让学生猜一猜今天上哪篇课文,为的是激发一下兴趣。我在上《太阳》时,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中最最喜欢的太阳。由学生想怎么画都行,让学生在画太阳中经历一番独特的体验。通过绘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开启了想象,学生学习课文自主性更强了。
   二、引探导学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学习中往往存在“你一说我就明白,可一做题就糊涂”的状况,问题在于教师没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导学——开辟自主的空间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时导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以《太阳》为例,教师可以这样有步骤、分环节引导学习:(1)让学生自由的读,并把读懂的内容大胆的说出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2)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有选择的空间,并有合作学习的时间)。(3)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后,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中去(知识迁移,读写结合,训练能力)。一改过去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方法,学生在教学中不是消极的受教,而是主动地探求,探求的兴趣引发了,探求能力得到培养,基本学习能力与积极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
  2、启思——激发积极的思维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纵深思考。如《司马光》一课,让学生想一想除了“砸缸救人”,还能有哪些办法?这个问题新颖,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将相和》一课时,启发学生:(1)课文主要写“将”还是写“相”?(2)将和相为什么不和?(3)将和相又是怎样和好的?学生带着问题很快理解了文中三个小故事,了解了故事中“不和”到“和”的内在联系,还懂得了做人的一些深层次道理。
  3、质疑——点燃创造的火花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开展活动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躬行此事”、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活动方式。
  1、辩一辩。“辩”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辩”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采用了这一方法,很有效果。先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把全班分成“桂林山队”和“桂林水队”两大阵营。然后告诉学生:两个队就是两支导游队伍,哪个队能把自己的景点介绍得绘声绘色、吸引人,那么,游客们就跟着他们去旅游。这样一来,学生各尽所能,各展所长,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自己的景点的特色。学生有的说,有的读,有的介绍图片,有的展示录像材料……课堂氛 围十分热烈,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出来。
  2、访一访。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玩后进行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许会百倍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使得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走向模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缺乏生机与活力。非预设性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才有生命气息。因此,重视课堂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始终处于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成为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新课改非预设性节外生枝    笔者在一次观摩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苏教版《化学2(必修)》)的
期刊
摘要:一个好的歌唱家必须正确、能动地调动和支配自身与歌唱有关的各个器官,构成一个健全而良好的歌唱“乐器”,以完成全身心的完整的艺术歌唱。在此过程中,除了要有严格的歌唱技术训练以外,还有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并且心理活动对歌唱者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是从心理活动的创造现象和形象思维入手,分别详细阐述其在歌唱表演中的重要位置和影响,为更好地表现作品提出了有效的、理性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心
期刊
预习,就是在讲课之前先阅读粗知要学新课内容的学习活动。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性学习,是自学的尝试和演习。  预习的目的,一是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大意,找出自己的疑难。二是凭借原有的知识、能力独立扫除学习“障碍”,尝试性地解决一些浅易问题,检验自己学识水平,培养自学的习惯和能力。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在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下的教学实践中,学生
期刊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教育者、领导者,肩负着领导、引导、辅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的责任,其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度过金色年华,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班主任经历,谈谈几点看法。  一、要用“爱心”、“关心”、 “耐心” 、“费心”四心来对待学生  作为班主任,一是要有“爱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这是首要的问题,其次再是管理方法上的问题。一
期刊
摘 要: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  关键词:情境 奖励 猜 竞争意识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一年级的小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良好的学习观念,更不知学习是为了什么,有时甚至对老师说的话无法理解,大道理更是说不通,所以激趣是教学的最好手段。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期刊
身处这个媒介化、信息化的时代,与大众媒介这个“看不见的学校”须臾不可分离,认识传媒,选择和接触传媒,解读、甄别和判断传媒信息,充分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媒介及其内容对儿童的影响研究颇多,一方面是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认知形成,另一方面,也是对媒介及其内容所发挥的作用(影响力)的探求,电视更是引发了真正意义上的儿童与媒介研究。  如今,
期刊
摘要:艾米莉·狄金森一生写下了几百首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表达了她对死亡的真切情感体验。本文通过其最具代表性的死亡诗的分析,揭示艾米莉一生对美的不断追求,以及她是如何向读者展示死亡之美。  关键词:审美 艾米莉·狄金森 死亡诗    一、审美的含义  史料中对审美的记载尤为稀少,直至现在各家对其的定义也略有不同。但总的来说,审美经验有逾越常规的作用,但反过来,通过社会状况理想化又起着使其改观的作用。
期刊
一、交际教学法实践的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王才仁指出: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师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  维戈斯基认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学生独立工作时具有实际能力;另一个是在和别人一道工作时,在旁人协助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比实际能力高一级的程度。合作学习小组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随时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协助。所以,教师的一切活动
期刊
摘 要: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 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 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关键词:语文 课
期刊
摘 要:结合 “小学情知教学模式研究”教改实验课题,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直在探寻具有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激发情感、教师讲解、评价行为等手段传递给学生浓厚情感色彩的知识信息,学生通过观察、 感悟、晓理、动情、自省辨析等方式,在强烈的情感氛围中将道德规范内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既促进了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学生情意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使思想品德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