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排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pming_snoo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写出漂亮的文字,渴望自己的笔端流淌出清新 、活泼的小溪。但由于种种原因(如学习负担重、阅读量小、积累欠缺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语言的“质量”似乎并不是足斤足两。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让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从“下里巴人”奔向“阳春白雪”,是萦绕在许多同学心中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方法似乎很多,各式各样刊物上的指导文章各显神通,又常常令这些同学无所适从。笔者以为,学会熟练、灵活地运用排比是见效较快的“处方”之一。
  排比能加大语言的信息量,使语言条理性强,且节奏鲜明,适于反映事物的情状,尤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排比不是单纯的语言形式问题,它与作者的“思想”密切相关
  
  古罗马 哲学家朗加纳斯说过:“美妙的措词,就是思想特有的光辉。”“思想宏通的人,语言自然宏通;卓越的语言永远属于卓越的心灵。”意思很清楚,思想活跃、开阔、缜密,语言自然优秀、活泼、大气、饱满。“宏通”的思想来自哪?俗话说“脑子越用越活”,这就要求每个同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要“敏感”即多动脑筋,力求获得深刻新颖的看法;然后选用最好的语言(如词语、句式、修辞等,“排比”只是其一)将其倾吐出来。开始可能感到难一些,但只要真正地下过几次功夫后就可以逐渐登堂入室了。下面的例子就是“思想”与“语言”结合得较好的典型:
  ①由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想到,古人所说的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也是不全面的。人的某些缺点换一个场所也就变成了优点。我们在用人时,既要看到他的长处,又要审视他的短处,有时甚至还可以来个缺点优选法呢?胆小的人不利于干开创性的事业,但当出纳会计贪污的可能性就很小;听力差的人是非少,搞档案管理却很恰当;吹毛求疵的人当领导,群众不欢迎他,但他可以成为一个称职的产品检验员;机械型的人管理图书、看护电话,可能很出色;夸夸其谈的人,你最好叫他当产品推销员……
  例①所提出的“人的某些缺点换一个场所也就变成了优点”的观点不落凡俗。如果没有对生活深入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是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其与排比这个“外壳”珠联璧合,确实称得上是“美文”。
  
  二、不同的文体,排比的使用也各有不同
  
  记叙文以散句为主,排比等整句的使用应“恰到好处”,一般而言,概括叙述或感情较强烈的段落使用排比能起到“锦上添花”之功效,如例②;而具体的叙述、描写则不宜用排比,尤其是结构复杂“臃肿”的排比。抒情散文要求语言精彩、流畅,议论文要求语言严谨、生动,恰当地运用排比等整句即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剂量”大些也无妨。
  ②我快步走过去,几乎是抢过那张卡片,捧在手中。把它送给含辛茹苦的妈妈是再恰当不过了。妈妈,正因为太爱您,所以女儿才一直把您留在心里。尽管也曾经和您怄气耍脾气,但女儿对您的爱却从没削弱过一点一滴。怎能忘,为了满足女儿对知识的渴求,您背着手术后的我往返于学校、家和医院之间;怎能忘,为给女儿驱走冬日的寒冷和夏日的炎热,您陪女儿挑灯夜读至午夜甚至凌晨;怎能忘,为了让女儿感受到“回家的感觉”,在每个放假的日子,您在家门口翘首远望;怎能忘……妈妈用点点滴滴的爱汇成了宽广无边的海洋!
  
  三、排比应力求“丰富多彩”
  
  在不同的排比句中,组成排比的每一个“成员”的面目应该富于变化,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单句, 还可用复句甚至多重复句; 或比喻、或借代、或反问等,一篇文章中的几组排比“各有千秋”,那么精彩、生动、流畅将“不期而至”。
  ③自小到大,我所走过的每一条路,都被父母事先用鲜花铺就;跌过的每一座山,荆棘已被他们用疲惫的双手折断;每一次试飞前,父母总是用他们坚硬的翅膀稳稳地翼护着我。没有坎坷,没有艰辛,没有从高处坠落的彻骨剧痛。安逸的生活,平淡无味地滑过了十八个春秋,每每读书,羡慕闰土瓜田捉猹、撒网捕鱼的自由,向往屈子的举世皆浊我独清的皎察,渴望陶公东篱采菊、悠然南山的雅致。
  ④天下的父母啊!请为你的孩子留下一笔真正的财富吧!山珍美味吗?不,那也许会让他饿得头昏脑胀;绫罗绸缎吗?不,那也许会让他变得衣衫褴褛;万贯家私吗?不,那也许会让他穷得一无所有。真正的财富是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一种“克敌制胜”的本领,一把能够独立撑开的伞,正如蒲公英的妈妈给予子女的馈赠。
  例③用了三组排比,第一组由三个比喻构成,形象地状写了父母对自己的“包办”式的呵护;第二组排比由四个短句构成,灵动跳跃;第三组的三个分句用了三个典故(闰土、屈子、陶潜)表达了自己的生活理想。三组排比富于变化,加大了容量,增强了语势。例④指出什么才是父母留给子女的最好的财产,三个设问句构成的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起到震撼人心的作用。
  综上所述,恰当、熟练、灵活地运用排比确实是提高语言“品位”的一种好方法,只要勤于“思想”,勤于“笔耕”,不断吸收(必要的积累是基础),不断实践,就一定能使排比成为文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而写出优美动人的文字。
其他文献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地位愈益重要。但随着地位的突出,社会和时代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教与学“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对现代教育应承担的责任做了比较全面地概括,是我们教学的指南。   
期刊
差生之所以被称为差生,并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问题,而是对学习的兴趣不大,上课的积极性不大,学习习惯以及其它良好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但在课外活动、课余时间却非常的活跃。所以切确的为差生下个定义是:差生并不能叫真正的“差生”,他们只是学习上的暂时落后他人,智力上并不落后他人。只要老师家长如何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认为转化差生的最好的切入点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让差生进步的最大内驱力就是兴
期刊
上课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怎样提高上课的质量是一种的复杂问题,新的时代,竞争日趋激烈,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创新,就不会发展。没有学习,就不会进步。那么我们教师应如何设计一堂课呢?下面我就自已的体会谈几点:    (一)导入设计    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导语,可迅速打开学生渴求知识的心扉,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我的实践经验。有几种导语运用效果较好。  1、开门见山。设计了一段描述语言,用饱含
期刊
在现代社会里,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明显增强。它要求社会成员在较高的口语水平,能在众人面前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够适应语言传递技术现代化的要求,会讲标准的普通话,以迎接人机对话时代的到来。未来的社会不仅要求人人都说普通话,而且要具备相当水平的说话能力。这种能力必须从小培养,使幼儿尽快地从用表情、动作与周围人交往,进入用口语周围人交往,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欢与人交际,并
期刊
教材内容:冀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一《春天在哪里》  教材分析:这一主题活动的重点意在引导儿童在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发现春天,体验春天的美丽,感受春天所带来的愉快,加深对大自然热爱之情。在看、听、闻、想、说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科学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良好品德,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
期刊
北宋哲学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明人陈献章又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阅读是语文“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之一,随着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深入,阅读的地位更显其重要。怎样更好的进行阅读教学,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也就成为我们探究的课题。那么,阅读教学也应贵在善于质疑,应贵在从质疑到解疑的过程。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如何进行质疑求解呢?一般地说,在质疑求解的过程中,应主要从
期刊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恐怕已没有人怀疑了。但计算机如何有效地整合到各学科中去,计算机用在教学上,怎样才算用好了,怎样才算是用得其所了,似乎谁都还没有能提出一整套大家都能欣然接受的模式。正因为如此,我从去年就开始开探索如何将计算机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  因为条件的限制,我分为两步研究:上学期,初步将计算机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这一阶段,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人机对话速度的训练,训练学生
期刊
让语文课乘着情境的翅膀飞翔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就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这精辟的论述为我们点明了文与道、境与情、潜心会文与入境悟神,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意志的陶冶之间的辨证统一的关系,成为我们情境教学的依据。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
期刊
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几方面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方法。    一、了解诗人    1、介绍诗人的诗风。如先引导学生复习小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有了感性体验后接着板书“李白豪迈奔放”,再教学《望天门山》。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认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诗人、诗歌的感知在不断深化。  2、介绍诗人的评价。如讲孟浩然
期刊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