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变异与动静脉血栓形成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al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FIIG20210A)变异的研究进展。对FIIG20210A突变在欧美人种的分布频率,该突变作为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之一,与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血栓栓塞,冠心病心肌梗塞发生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免疫功能紊乱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现有的研究已证明,外周血及骨髓T细胞克隆性增生或淋巴细胞亚群和功能异常、多种与造血有关的正负调控因子分泌异常、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以及由激活诱导的细胞凋亡在AA的发生、发展及临床转归中起重要作用,AA易感性与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HLA)的关系也倍受重视。本文就上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止血系统有重要的影响,使APL相关性凝血异常迅速缓解。ATRA能影响白血病细胞的大部分止血功能,而后者为凝血异常发病的主要环节。ATRA同时具有对肿瘤细胞以及正常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的抗凝作用。
造血干细胞是理想的血液疾患基因治疗靶细胞,具有整合功能的逆转录病毒是应用最广泛的基因转移载体。从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衍生的逆转录病毒载体(MLV)对人造血干细胞转染效率低、不能长期稳定表达,已成为开展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的障碍。本文就提高基因转移效率、改进MLV载体特性和研究新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等几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砷剂是一种与巯基高度亲合力的原浆毒,现代研究证明,砷剂有致癌致畸作用,最近几年国内用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就砷剂的生物学作用、DNA甲基化模式及砷剂与甲基化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p210(BCR-ABL)和p190(BCR-ABL)分别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特征性BCR-ABL嵌合基因的表达产物,与正常C-ABL蛋白质比较,它们具有极强的蛋白质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活性,通过自身磷酸化和使其它胞浆蛋白质磷酸化而干扰控制造血干细胞或造血祖细胞发育的信号转导过程,是相关白血病病理发生的主要
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正在逐步开展,但其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在围术期自体输血方面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自体输血后体内细胞因子的改变情况,并提出了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CRKL为具有SH2及SH3结构的连接蛋白,可与细胞内不同蛋白结合参与造血调控所涉及的广泛的信号传导。在BCR/ABL+的细胞,CRKL持续而显著地酪氨酸磷酸化,对BCR/ABL的恶性转化有重要作用。本文就CRKL来源、结构及功能,CRKL所识别并结合的蛋白以及CRKL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本文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概述了近年来对蛇毒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去整合素分子)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蛇毒通过作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理,为蛇毒作为新一代抗血栓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新一代的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候选疫苗的开发除了安全性的考虑,还必须从策略上兼顾:①区域流行的优势株;②拥有较多的抗原决定簇,并考虑人群主要组织性相容抗原(MHC)的多态性;③能诱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而细胞免疫更为重要;④联合免疫或加强免疫;⑤剔除有负面作用的位点。本文重点简述HIV-1候选疫苗的发展策略和方向。
Ki-67抗原是一种细胞核抗原,仅在增殖细胞核中表达,其单克隆抗体能标记G1后期、S期、G2期和M期细胞核,而G0期和G1早期细胞核不被标记。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这种抗原的表达与血液系统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的生物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文就Ki-67抗原在血液系统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与此类疾病的发生、治疗和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