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人在灾难面前都有机会逃脱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60423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报社,报料热线电话热不热,和我们做的现场新闻好看不好看成正比。但在大多数的日子里,报料总是那么平淡,和多数人的生活一样。将平淡的线索赋予新闻生命,是记者最需要去挑战的。新闻实用主义应该是一条路子。或许,可以用“逃生新闻”为例,开拓一下思路。
  
  灾难性新闻必须扭转角度
  
  国外媒体的经验:人们在看报纸时,对时事民生中的灾难性新闻,比如车祸、凶杀和自然灾害的关注率都是非常高的。人们在买了报纸之后,通常首先查看的不是头条大事,而是灾难性新闻。灾难新闻给人的印象是,关注恐怖袭击、海啸、台风登陆、大地震、泥石流、矿难等群死群伤的自然或人为灾难的新闻。灾难新闻,因其血腥、惨烈被封杀,眼下也成了国际惯例,包括美国媒体自觉或政府劝导不刊发渲染“9·11”惨烈场面和细节的报道。
  种种因素告诉我们,灾难性新闻想吸引住眼球,我们必须扭转角度,这需要下大工夫。逃生新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逃生新闻”,其实是个生造词,之所以在“新闻”前面加上“逃生”,一是想透给读者“谁都能成为逃脱大师,生命握在自己手里”这样的信息;二是我们要努力把这些负面新闻扳过来,让读者看到和自己利益相关的内容,看到新闻积极的一面,“好看+实用”依然是衡量稿子优劣的标准。
  
  用悲悯之心把握“度”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追求实用主义的报道手法,但我们依然要探寻事实真相,因为只有新闻本身才能打动读者。既然这样,我们如何在既保证读者知情权的情况下,又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权和人格,不至于过分渲染血腥与刺激,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呢?首先是记者和媒体要充满社会责任感和悲悯之心投入报道中。灾难发生是不幸的,不能将此看作报纸和记者扬名立万的“机会”。媒体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决定了报道者必须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发表一条过度血腥的新闻会给公众和遇难者亲属带来难以想象的伤害。其次,现场记者除了理智地报道灾难现场外,更应该关注人在灾难中的情况,包括遇难者、受伤者以及他们的家人。用自己的报道使公众体味人在灾难中的故事,感悟在灾难中人的尊严与互助。第三,在采访中要格外注意行动方式,在以往的灾难现场报道中,一些记者为了追求真实,乱翻死者遗体,引起遇难者家属的极度反感。有的记者采访逃生者和遇难者家属时,不注意方式方法,不但采访无法进行,对灾难的善后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记者在采访中应该从这些人的感受出发,充满同情心地进行采访和报道。
  
  灾难发生时,政府和媒体是合作者
  
  在灾难发生时,政府和媒体应该是合作者。政府需要通过媒体将最真实全面的情况通报给公众,稳定社会情绪,而媒体更需要政府官员的合作,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在2005年伦敦大爆炸中,英国有关部门和媒体间的合作就可圈可点,在爆炸发生后,官方在警戒线外迅速划定了采访区,并为采访的记者提供相关的新闻素材,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到内容,救灾和侦破行动也没有因现场的混乱受到影响。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目前,我国各级政府正在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这一制度不断完善,对我们灾难报道中“度”的把握,无疑大有益处。
  
  逃生新闻就在我们身边
  
  如果觉得前面提出的“民生”、“人本”、“角度”这些词不好理解,那么逃生新闻给记者设定了一个最狭窄的“框”,那就是“教读者在面对或者有可能面对人身伤害时,学会应对,帮助他们”。这相对容易掌握,接下来只是如何去发现新闻、如何运用写作技巧的事了。以下技巧性的东西,或许能帮助一下大家。
  找角度其实就是取舍问题。以车祸新闻为例,记者采访、写稿的时候,尽可以把“民生”这个名词包袱放下,试着这样出发:这个车祸的原因是什么?在现场可以找到这些蛛丝马迹吗?针对车祸原因,公众可以应对吗?民警、司机会提出一些好的应对办法吗?有没有极端的应对办法?有没有有趣的应对办法?现场能不能找到“爱的力量”,有没有亲情、友情、爱情?全面还原现场,只能是你思考的过程,敲到电脑上的任何细节都需要有针对性的取舍。
  做好知识储备是出好新闻的前提。以下是比较大众的信息,记者或许了解一些:八成车祸发生在平直道路;26岁至30岁驾驶员车祸伤亡率最高;6%~8%的驾驶员存在事故倾向性,他们造成的车祸约占总车祸数的30%~40%;时速超过120公里损伤最大,受伤部位多在脑和心脏,时速低于70公里,眼睛、四肢受伤最常见;60%的车祸因视线不清造成;发生车祸,紧紧抱住前面的坐椅甚至比勒安全带还安全……再把自己当成乘客,下面的问题你想知道吗?司机睡着了,你怎么办?遭遇车祸胸部塌陷,你该怎么办?车祸伤员肠体外流,你该怎么办?车祸急救,你该怎么办?车祸头破受伤流血,你该怎么办?
  用鹰一般敏锐的眼睛。如果你想把车祸新闻写好,需要随时储备相关知识,这决定了记者的成败。如果你的稿子仅用“行人不要乱穿马路”、“司机请系安全带”、“受伤后及时拨打120”之类的空话,无疑是没有动脑子,编辑部拒绝这样的大路货。我们需要的是“司机系了安全带,而他胸前口袋装有一支钢笔,钢笔被安全带勒入了胸膛,这才是致命的错误”、“遭遇车祸,重伤者必须在25分钟内得到抢救,否则生命可危”这样的细节。而这些细节需要记者不露声色地穿插在稿子里。《今日美国》的记者60多岁的是最优秀的记者,那是因为他们有学识、有经验,一眼就可能看透事物。对于我们,想写好车祸新闻,记者担当起“交警”、“司机”的角色一点不为过,你得熟悉车子上每个部件的用场,甚至学会勘查事故现场。找几位老交警、老司机做朋友,做智囊团,很有必要。
  你留意生活了吗?都说新闻就在身边,我们却往往忽视,更习惯焦躁地等待猛料出现。用心去工作、去思考、去积累,你完全可以有写不完的新闻,挑战一下自己,从大家挑剩下的报料里,去发现精彩。下面两个问题你想过吗?如果一个电梯出事,造成人员伤亡,你会怎么去写新闻?我敢说,你会写现场、你会去找电梯的年龄,你会去追查事故责任人。这通常是大家习惯性想到的几个问题,你或许忽略了最需要抓到的问题:电梯突然坠落,你该怎么办?
  最佳应对:当你在高空下坠,能让自己保有一线生机的姿势,就是背部紧贴电梯内壁,膝盖弯曲,脚尖掂起,吸气。
  突然向后摔倒你该怎么办?
  最佳应对:当您向后摔倒时,只要顺势把手掌向前撑,就可以避免手腕骨折,甚至头破血流。建议您将此方法从小灌输给孩子,让他们养成习惯,以避免摔倒后,给手腕造成伤害。
  
  这些都可能出现你的新闻里
  
  你有丰富的想像力吗?你还得纠正“应对措施、自救方法都是共性的东西”的这种看法。你如果是乘客,即将发生车祸时,你怎么自救?因为自己所坐的座位位置不同,你又该怎么保护自己?如果你坐的车子可能分别是轿车、客车、货车,又会怎样?如果车子坠落悬崖、深水你又该怎么做……其实,如果发生车祸,安全带并不安全,这需要你用高跟鞋打破车窗、用惊人的臂力抱紧前排座位、抱紧可乐瓶漂在水面。一万起车祸会有一万个应对办法。在车祸的主角死去后,记者不能罢休,通过观察,你还要征集各方面的意见,设计一个最大胆的逃生办法、最合理的逃生步骤和路线。这,需要你博识,更需要你有大胆的想像力。通过你的新闻,去救一个人的生命,或许新闻真有这样的力量。
  (作者单位:东方今报社)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2009年8月26日上午,新郑市人民政府在新郑市纺织服装产业园举行“新郑市纺织服装产业园建设指挥部揭牌暨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授牌仪式”,此次活动标志着新郑市的纺织服装产
在风景如画的南通市狼山脚下观音禅院古刹右侧厢房内墙壁上挂有一副对联,其文曰:“一塔支云如健笔 凌空挥洒天幕”。在其下方还注有一行小字:“谭政民老师撰联”。  这副“对联”的内容不难理解,说的是在狼山之巅有一座名为“支云”的宝塔,犹如刚健的巨笔直插苍穹,于状如“天幕”的凌空尽兴地泼墨挥毫。其气势之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遗憾的是将这13个字硬说成是一副对联,着实让人难以苟同。殊不知,大凡对联,通常均
《斯塔藤岛前进报》创刊于1886年,是纽约市斯塔藤岛区的地方报纸,隶属于美国著名报团——纽豪斯的前进出版集团,在人口为50万的斯塔藤岛区占据绝对统治地位,是大多数本地居民必读
5月20至22日,湖南华升集团组织员工在井冈山参观了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近100名员工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并游览了井冈山大好河山
从人类传播史看人类经历了5次媒体革命: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前4次媒体革命形成了报纸、广播、电视各领风骚的局面,它们既竞争又最大限度地融合对
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最大的中小企业商业贷款机构CIT集团在11月1日正式申请破产保护,作为美国银行控股公司,自1908年成立以来,CIT提供贷款、咨询和租赁服务给小型及中型企业。
下图是是著名香水香奈尔5号的广告。这两款广告时隔25年,而此间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香奈尔品牌仿佛凝结为独一无二、始终不变的形象。左边是法国女影星卡特琳娜·德奈夫,
4月中下旬,西南纺织市场纱、布行情总体平稳,棉花行情走软,涤短价位上涨加速。
本期科技栏目为读者详细介绍实施"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设备改造的全过程。从普通环锭纺到嵌入式复合纺纱的改造过程可以看出,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巨
舞钢市杨庄乡地处舞钢市中南部,属山区和半山区,距市区仅1公里。北靠石漫滩水库,南与泌阳交界,东接遂平,西邻方城,全乡辖21个行政村,98个自然村,172个村民组,总人口2.7万人,面积134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