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发生率、高危因素和转归的多中心研究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w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和转归,为加强复苏后管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提供客观指标和临床依据。

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至2015年2月课题组协作医院收治的足月及胎龄大于34周,且出生体重大于2 500 g的窒息新生儿487例,根据Apgar评分诊断新生儿窒息及其程度,并分为窒息合并严重代谢性酸中毒(pH≤7和/或碱剩余≤-16 mmol/L)和非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亚组(7<pH≤7.2,碱剩余>-16 mmol/L但<-8 mmol/L)。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比较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窒息是否合并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组间多器官损害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转归。

结果

(1)487例窒息患儿中轻度窒息371例,重度窒息116例;47.6%(232/487)发生窒息多器官损害。重度窒息组多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于轻度窒息组[79.3%(92/116)与37.7%(140/371),χ2=59.58,P<0.01]。(2)高危因素:窒息多器官损害组急诊剖宫产率高于窒息无多器官损害组[14.7%(34/232)与5.9%(15/255)],但规律产前检查比例较低[57.8%(134/232)与89.8%(229/255];P值均<0.01。(3)重度窒息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组多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于重度窒息非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组[90.7%(39/43)与73.0%(27/37),χ2=11.36,P<0.01]。(4)窒息多器官损害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窒息无多器官损害组[11(8~15)与8(6~9)d],治愈好转率较低[92.2%(214/232)与98.0%(250/255)],病死率较高[4.3%(10/232)与0(0/255)];重度窒息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组治愈好转率低于重度窒息非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组[79.1%(34/43)与86.5%(32/37)],病死率高于重度窒息非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组[20.9%(9/43)与2.7%(1/37)];P值均<0.01。

结论

新生儿窒息会导致脑、心、肺、肝、胃肠等多器官不同程度损害,尤其是重度窒息,且合并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更严重。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法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效果。方法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共114名医护人员参加了衢州市妇幼保健院举办的新生儿复苏培训班,以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名)和对照组(84名)。观察组以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以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培训前、后进行理论考核,培训后进行操作考核,并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参训人员新生儿复苏培训各项操作的自信度评分。采用
目的探讨孕前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妇孕早期及晚期血脂水平的变化,以及孕期体重增长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15家医院于2013年6月20日至11月30日住院分娩,且行孕早期(<14孕周)和晚期(≥28孕周)血脂检测的2 593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的方式收集孕妇的人口学信息及临床资料。根据美国医学研究院推荐的成人肥胖和超重诊断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孕妇登革热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且确诊登革热的孕产妇共9例,回顾分析孕妇登革热对围产结局的影响及其发生垂直传播的情况。结果孕中期登革热3例,孕晚期6例。2例登革热孕妇在外院分娩,故新生儿情况不明。其余7例围产儿情况如下:2例孕妇经治疗后足月分娩,新生儿诊断登革热,登革热表现与母亲相同,均有发热,血小板下降,凝血功能异常,登革病毒相关检测阳性
目的探讨延迟脐带结扎对新生儿复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出生的7 429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3 727)和对照组(n=3 702)。观察组新生儿娩出后延迟脐带结扎2 min,对照组娩出后10 s内结扎脐带。比较2组窒息发生率、复苏成功率,窒息新生儿生后1及5 min Apgar评分,生后1 h血pH、碱剩余、血糖及肌钙蛋白I水平。采用t检验或χ2检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