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酸与冷冻治疗儿童甲周疣疗效比较与分析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1986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果酸、冷冻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儿童甲周疣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果酸组:果酸起始浓度20%,外用于疣体;冷冻组:蘸取适量液体氮,2次冻溶。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连续4周,于操作时、复诊再次治疗前观察和记录皮损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果酸、冷冻治疗儿童甲周疣有效率分别为84.4%,78.1%,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果酸治疗儿童甲周疣产生疼痛、红斑和水疱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VS 68.8%,43.8%VS 18.8%,53.1%VS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酸与冷冻治疗儿童甲周疣疗效显著,但果酸治疗不良反应低,可做为儿童甲周疣治疗的良好选择。
  [关键词]果酸;冷冻;甲周疣;儿童;人乳头瘤病毒
  [中图分类号]R75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6)01-0056-02
  甲周疣是发生于甲廓或甲根的寻常疣,好发于儿童,其发生与儿童免疫功能低下、好咬手指及自觉搔抓、撕皮等习惯有关。局部治疗常采用激光、冷冻、疣体刮除术、局部外敷及注射药物等方法,但对儿童甲周疣,往往因为上述方法的疼痛、局部水疱等不良反应使治疗难以进行。果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果、甘蔗、酸乳酪中的有机酸,可通过干扰细胞表面的结合力来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粘连性,加速表皮细胞的脱落与更新。利用此表皮剥脱性质,2015年5-10月,笔者采用果酸治疗儿童甲周疣患者,并与冷冻治疗做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科室64例甲周疣患儿,年龄3-12岁,平均为(5.7±1.8)岁,其中男38例,女24例,病程2个月-3年,平均病程(2.3±0.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甲周疣的诊断标准,疣体数目1-10个,累及指/趾甲1-6个。将64例患儿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果酸组与冷冻组,每组各32例。果酸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5.9±1.7)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2.O±1.2)年,疣体数目1-9个,平均数目(4.8±0.9)个,累及指/趾甲1-6个,平均数目(3.1±0.8)个;冷冻组:男18例,女1 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5.1±1.4)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病程(2.8±1.0)年,疣体数目2-10个,平均数目(4.1±1.3)个,累及指/趾甲1-6个,平均数目(2.9±0.9)个。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疣体数目、累及指/趾甲个数等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甲周疣诊断标准,无指/趾甲周围皮肤或其他部位的寻常疣;②14岁≥年龄≥3岁;③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接受治疗者。
  排除标准:①就诊前4周内有治疗情况者,包括口服和/或局部治疗者;②局部合并其他皮肤病、严重系统性疾病者;③对果酸过敏或刺激症状不能接受,或伴有严重刺激症状而终止实验者;④不接受实验方案者。
  1.3 方法
  果酸治疗:果酸起始浓度20%,在疣体周围涂抹凡士林软膏保护正常皮肤,在疣体表面涂抹适量果酸,停留1.5-3min,密切观察,当果酸接触部位出现红斑、白霜或不适时,以中和液中和,随即冷敷lOmin,可根据患儿耐受程度,再次治疗时递增果酸浓度至35%,或延长停留时间。治疗期间家长陪同,嘱术后避免摩擦、搔抓并注意防晒。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于操作时、再次治疗前观察和记录皮损变化及不良反应。
  冷冻治疗:根据单个疣体面积选择适当的棉签或冷冻探头,蘸取适量液体氮,一定压力接触疣体,直至疣体或周围皮肤发白为冻溶一次,每次治疗2次冻溶。每周1次,若形成水疱,待结痂脱落后再次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皮损和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疣体全部脱落,皮肤恢复正常;显效:疣体消退≥70%;进步:疣体消退300h~69%;无效:疣体消退≤30%。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xlOO%。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计数资料用百分率(%)形式来表示,用x-检验,频数<5采用Fish精确检验。年龄、病程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取双侧,当满足P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果酸、冷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4%,7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695,P=1.000>0.05),果酸与冷冻治疗儿童甲周疣疗效相当,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冷冻组3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果酸组10例无明显疼痛,冷冻组疼痛发生率(100.O%)比果酸治疗组(68.8%)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32.950,P<0.05);果酸组有6例(18.8%)发生红斑,冷冻有14例(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4.655,P  3 讨论
  甲周疣常发生于甲周皮肤,累及甲根或甲缘下,病原体为人乳头瘤病毒。局部治疗分为创伤性治疗和非创伤性治疗。创伤性治疗常用的方法如激光、冷冻、疣体刮除术等,非创伤性治疗有局部外敷及注射药物等,但对于侵入甲下的疣体,创伤性治疗方法过程痛苦,不良反应多或难以接受,非创伤性治疗的药物又难以达到疣体靶部位,目前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案。液氮冷冻治疗是寻常疣常用的治疗方法,笔者临床使用治疗小儿甲周疣有效率为78.1%,与文献报道相似,但冷冻治疗均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在儿童中表现尤为明显,笔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32例均出现疼痛(100.0%),其中重度疼痛10例(31.3%),红斑14例(43.8%),水疱、结痂17例(51.l%)。
  果酸通过活化类同醇硫酸酯酶和丝氨酸蛋白酶,降解桥粒而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粘连性,产生剥脱作用。相比冷冻治疗作用温和,产生的疼痛、大疱等不良反应小。笔者应用果酸的表皮剥脱作用,治疗小儿甲周疣疗效84.4%,与冷冻疗效相当(P>0.05),疼痛、红斑和水疱等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冷冻治疗(P<0.05)。
  总之,果酸剥脱术性质比较温和,在儿童甲周疣的治疗中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儿童甲周疣的良好选择。
其他文献
利用酵母提取的含巯基物质作脱硫剂对天然橡胶胶粉定向脱硫,考察了多种影响脱硫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用含巯基酵母提取物在有机溶剂和氨类相转移催化剂配成的乳液中对天然橡
青岛伊科思合成橡胶产业基地将建设我国首个异戊橡胶工业化生产项目,总投资24亿元,占地600亩。该项目分2期进行,一期投资2.64亿元,建设30kt/a异戊橡胶项目;二期项目完成后,异戊橡胶生
[摘要]目的:研究核素32P治疗乳房外Paget病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乳房外Paget病患者3例,采用核素32P以放射性活度0.2mCi/cm2敷贴,每周1次,平均保持8h。结果:3例患者均临床痊愈,临床随访12~21个月,无复发,无明显副作用。结论:32P敷贴治疗乳房外Paget病疗效佳,患者耐受性好。  [关键词]皮肤肿瘤;乳房外Paget病;核素32P;非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9
利用稳健统计技术对中国合成橡胶行业的17家检测实验室所做的丁二烯橡胶检测数据进行了比对分析,对各实验室检测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5个实验室全部数据的稳健统计绝对值
考察了模压温度对用自制的负载钛催化体系[TiCl4/MgCl2-Al(i—Bu)3]合成的聚1-丁烯热塑性弹性体(PB—TPE)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模压温度(140℃或160℃)下,PB—TPE
[摘要]目的:探討水激光在上颌前牙美学区冠延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进行上颌前牙美学区冠延长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15)和对照组(n=15),研究组采用水激光法进行冠延长,对照组采用常规刀片切除法进行冠延长,术后检测两组患者的龈缘顶点水平(GZL)、牙周袋深度(PD)以及龈沟出血指数(SBI),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3.33%(其中满意12例、较满
目的:比较SanderⅢ矫治器和FrankelⅢ矫治器矫治AngleⅢ类反牙合畸形的矫治疗效。方法: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13年-2015年正畸科门诊随机抽取24例AngleⅢ类反牙合患者,分两
目的:比较窄谱强脉冲光和540nm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笔者科室治疗的82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将口腔种植修复方式应用于牙列缺损患者,探讨其应用价值及美容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1:1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观察组: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笔者医院采用口腔种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的应力分析法研究上颌中切牙采用三种不同系统纤维桩修复后的应力变化情况,来比较三种纤维桩系统修复后中切牙各部分的应力大小和分布,从而对临床纤维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