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与中国传统尚红观念

来源 :当代旅游(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bqa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崇尚红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像中华民族一样,对红色的崇拜表现如此强烈。《红楼梦》整部作品中处处体现出了作者对红色的偏爱。作者不惜大量笔墨,运用红色元素在作品中人物的姓名、服饰与建筑上,以至于有学者用“满纸红言”来形容《红楼梦》。本文试从民俗学视角探究《红楼梦》中红色意象所反映的中华民族传统尚红观念,揭示尚红观念的文化本质,以及红色意象体现的民俗内涵。
  关键词:红楼梦;红色;民俗
  一、红色意象的象征含义
  红色,颜色的一种,也是血液的颜色,是三原色与心理颜色之一。可分为大红,桃红、粉红、橘红、深红、嫣红、枣红、朱红等。中华民族传统崇尚鲜艳的红色,俗称“大红色”,中国的国旗正是这一颜色。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太阳和血液的颜色,有“火红的太阳”“殷红的鲜血”的形容。太阳象征温暖,血液象征生命,因此红色自古以来在中国人观念中象征激情,喜庆、吉祥、生命、温暖。古汉语中,表现“红”意义的词与句字非常多,如赤,绛、猩猩、霞、茜、樱、荔、南赭,赭石、玫瑰、胭脂、耦合、密合、杨妃色、柳香榭等[1]。
  在民众物质生活中,红色是不可替代的颜色,其他任何颜色所蕴含的文化意义都不及红色。红色与世俗生活紧密联系,贯穿民众的整个生命历程。
  红色除了温暖、生命之类的象征意义,红色还象征权威。古代皇家贵族除了偏好黄色外,红色也是其热衷的颜色之一。从杜甫诗歌“朱门狗肉臭,路又冻死骨”里,可以看出“朱门”代表了财富,因此红色具有财富的象征意义。在明朝,红色被用于皇帝批阅文书,称为“朱批”。在当代语境中,红色同样代表了权威。教师批改作业、试卷均采用红颜色笔,体现教师权威的不可违抗性。政府部门和社会商业团体所使用的印章,均會采用红色印泥,是正式、严肃意义的表达,也是一种权威的仪式化表现,红色蕴含吉祥、祥瑞的文化意义。红色在汉民族春节、婚礼中的大量应用,如春节“大红灯笼高高挂”、红色春联,均体现了红色所蕴含的吉祥的文化意义。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婴儿出生会用红色被子包裹,,表示吉祥、喜庆之意。在婴儿诞生礼上,会将鸡蛋染成红色,赠与亲朋,认为希望这一行为能为对方带去好运。传统的中国婚礼上,与其他颜色相比,红色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从红盖头到红礼服、红被子、红洗漱用品,几乎所有的物品都首选红色。
  尽管红色较少应用在中国人葬礼空间内,但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于从红色颜料来涂饰棺木。因此,红色的应用性非常强,在中国民众生老病死的不同语境中被广泛应用[2]。
  二、《红楼梦》中的红色意象
  《红楼梦》作者在小说中红色元素的大量运用,首先体现在小说名字上。作者通过命名《红楼梦》点名了红色为全书的标志性色彩以及作为高调色贯穿全书。小说文本中贾宝玉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主”,林黛玉别号“绛珠仙草”“绛”,深红的意思。虽然作者此举是有意为“绛珠仙草还泪”的故事做铺垫,但人物名字中所蕴含的红色意象,绝非巧合,而是出于作者对红色的一种偏爱,反映了中国民众尚红观念的历史渊源。
  当代研究《红楼梦》的组织机构称为红学会,从事《红楼梦》专业研究的人员被称红学家,以至于基于小说《红楼梦》研究所诞生的一门学问被称为“红学”。
  据考证,《红楼梦》中描写人物服饰共计53次,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分别细致描写了24个人物的服饰,这其中还除了宝钗和妙玉。关于服饰的描写,我们可以从中梳理出大量的关于作者所处时期民众的服饰民俗,以及那个时代民众普遍崇尚红色的民族心理,来论证当代中国文化中的尚红观念[3]。
  (一)人物服饰的红色意象
  作者曹雪芹在描写贾宝玉这一男性主人公身上运用了大量红色元素。在描写主要人物贾宝玉出场时写道:“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脚蹬青缎粉底小朝靴。”结合社会语境分析,男性身上大量红色,并不符合当代主流的审美观念。当今社会中,男性如果着装被红颜色主导,则被认为性格的一种女性化体现,难以被社会主流意识所包容,但曹雪芹对红颜色的偏爱反映了当时社会民众的尚红观念,揭示了中国传统尚红观念的历史根源。中国自汉代开始,红色就成为人们崇尚的颜色,乃至深入渗透到民众世俗生活之中。
  在小说的第四十九回,描写林黛玉写道:她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前往李纨处。第八十九回,宝玉去看她,她“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红香”小棉袄“”杨妃色绣花棉袄”,体现了当时民众的一种普遍审美意识,红色作为一种活泼激情颜色的象征,作者试图赋予林黛玉一种有朝气,活泼可爱的形象。影视作品《白毛女》中,描写喜儿的父亲在春节前夕给她买了两尺红头绳作为礼物,因此红色在很长时间内都是被认为是美丽,喜庆颜色的代表之一,甚至在当代得到强化。古时又称呼美貌的女子为“红粉佳人”,北宋欧阳修有名句“青春才子有新词,红粉佳人重劝酒”,印证了北宋以前红色就作为形容女子美貌的一种颜色[4]。
  《红楼梦》文本中关于王熙凤出场的描写:“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银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串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作者在刻画王熙凤形象时,同样大量使用了红色元素。红色的象征吉祥,生命、生育的意义在民间古时妇女服饰上得到了大量体现。由于红色同血液的颜色相同,民间有称妇女月经为“下红”的说法,月经意味着妇女生育能力的成熟,因此红色意象赋予了人类生育能力的象征意义。   (二)建筑中的红色意象
  作者在小说中对建筑环境的描写也大量运用了红色元素。如贾宝玉住处名为“怡红院”正与其“绛洞花主”别名相契合。小说中描写怡红楼内部时写道:“又进一道碧纱厨,只见小小一张填漆床上,悬着大红销金撒花帐子”。在小说的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里写道:“外有猩猩毡帘二百挂,金丝藤红漆竹帘二百挂,每样得了一半,也不过秋天都全了。”“忽见柳荫中又露出一个折带珠栏桥来”“宝玉道,依我,题红香绿玉四字,方为两全其妙。”中国传统建筑为木建筑,豪门望族的府宅建筑均豪华精美,雕梁画栋,且大量施用朱漆,以封建皇宫紫禁城为例,故宫里有大面积的红色墙壁,数不清的大红柱子,故宫装饰上大量使用了红色和黄色元素,反映了明清时期红色被受崇尚的程度。皇家建筑对红色元素的广泛应用,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三、传统尚红观念的本质
  中国人崇尚红色并是只是单纯的颜色偏好,而是体现了深层的社会心理与文化根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财富、权力的崇拜的功利性。由統治阶级引领的尚红潮流,代表了上层阶级的文化。民众对红色的崇尚,体现了对财富与权力的崇拜以及对上层社会的向往,揭示了普遍的社会心理。“尚红”具有社会心理补偿功能。②祈福求吉心理。先民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条件下,频发的自然灾害和对于自然灾害的无能为力,使得人们希望从象征吉祥的红色意象中能得到庇护;科学知识的匮乏,使得先民们依赖各种各样的巫术行为得到心理安慰,灵魂的解脱。③温暖,热情的民族心理。红色象征着太阳、激情。红色丰富的象征意义不仅丰富了民众精神生活,而且促进了人们生活精神状态的提高。尚红观念的传承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温暖热情的民族心理。同时尚红文化建构了中国民众共同的价值体系,对民众的自我文化认同及文化自信有积极意义。
  四、结语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红色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红楼梦》全书以红色贯穿始终,其本质离不开中华民族悠久的尚红文化历史。红色作为一种文化,在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共同作用下,逐渐进化演变成了独具特色的华夏尚红文化。《红楼梦》作为中国最伟大著作之一,是一部象征主义巨著,作者借助红色意象表达了各种思想、感情、处世方法、观念等,同时为当代语境下民众崇尚红色的观念提供了合理解释。红色已经渗透进了炎黄子孙的血液中,在新的语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在中华民族文化未来的发展中,尚红这一观念还将被继续传承。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68-69.
  [2]李志红.尚红--大爱的象征[J].中国包装,2008,(5):43-44.
  [3]弗雷泽.《金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6-17.
  [4]何海燕.中国人尚红习俗探源[J].设计,2007,(3):92-94.
其他文献
摘要:纵观雅思听力高分学员的备考过程,都有一项共同点:精听。而起初接触精听的同学之所以这么痛苦,是因为没有掌握精听的正确打开方式。其实,精听首先要做的是逐句听写,每句三遍左右为好,其次是对照原文进行总结,最后再进行跟读。本文还提出了精听的四大功能。  关键词:精听;场景词;跟读  一、逐句听写  首先将整篇文章泛听一遍,了解大概的场景和主要内容。之后,每句听三遍左右最佳。听写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按
期刊
摘要:新闻生产技术变革和媒介融合带来的传播模式的多元,导致新闻采编工作发生了重构,传统的电视新闻采编理念已经不适用于全媒体环境下的采编主体、媒介产品、交流机制等新闻生产方式,这就要求在大数据时代,从报道策划组织、采编结构到采编流程等都要创新新闻生产理念,跟紧时代的步伐。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电视新闻采编;应用  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博弈开始转向全面
期刊
摘要:在小学的三大主课之外,音乐往往被视作“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学科,不被人重视良久。然而作为最高级的艺术形式,音乐在当下的素质教育的教学背景下应当被重新审视、放到更加适合的位置上。对于音乐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们的音乐上的必备知识,且能促进他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这在他们的健全人格的构筑上有着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  一、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无论是声乐、器乐、古典音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法语戏剧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及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结合具体法语戏剧的实践举例说明学术与实践结合的研究模式,最后也指出了目前国内针对此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法语;戏剧;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研究,有时也被称为“全文化研究”,是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以及政治学的一项专门运用来自各种社会的实地研究资料
期刊
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说:“你会觉得他的笔在他的手里玩转了,他对汉语言文字的把握几乎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鲁迅作品内容丰富,意蕴深邃,每次品读《祝福》,都有新的收获。  一、众人眼中的祥林嫂之死:叙事角度的新取向  鲁迅小说有一个常见的模式:看与被看。他在《娜拉走后怎样》中说:“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孔乙己、阿Q、夏瑜、子君与涓生等人都是“被看者”,祥林嫂也不例外。她第一次出现在
期刊
摘要:书法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我国文化追求意境思维,书法创作自然也离不开意境思维。实际意境思维影响书法创作是通过影响书法创作人而形成某种书法创作心理,但书法创作心理的建立是一个依靠意境思维从而调动整个书法创作人“言”、“象”、“意”互动的过程。本文便基于意境思维的角度,对书法创作的“意象”、“取象”、“立象”“图像”等多个心理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望能够对我国的重要文化之一的书法进行深入的剖
期刊
摘要:具有伟大人格的诗人才能创作出伟大的诗歌作品。屈原用生命创作的楚辞是古代中国诗歌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真情真性全部融入了他“发愤以抒情”、“陈情以白行”的诗歌创作中,使楚辞散发出独特的个性气质和浓郁的楚味。  关键词:屈原;楚辞;个性气质;浓郁楚味  屈原生于诸侯纷争的乱世,楚国政治黑暗,世风污浊。在这混乱的世道、世風中,有人投机钻营、浑水摸鱼;有人按时顺势,只求自保;有人醉入
期刊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夜加剧,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的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将她折磨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且地球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环保问题已成为人们的呼唤声了。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情况感到悲叹。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年,如果不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发怒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本作品通
期刊
摘要:数十年来,邓福星先生在学术上收获颇丰,学术水准之高令人钦佩。邓福星先生是一位美术史学家、美术理论家,在美术学界威望甚高。在社会发展新时期,邓福星先生在美术研究领域开展了深入探索,鲜明特征在于原创性、前沿性和代表性。  关键词:文化视野;美术学;探究  邓福星先生的美术学研究之路漫长,是国内美术研究领域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学术轨迹漫长,可以称得上是新时期依赖我国美术研究进程的缩影,对于整个美
期刊
摘要:“美丽中国”理念提出以后,居住区的园林设计必须加大落实力度,对于前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要求,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分析了“美丽中国”理念在居住区园林设计中的解读,为相关的居住区园林设计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美丽中国;居住區;园林设计  在最近几年来,居住区园林设计师对于“美丽中国”理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很多学者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