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引领支架随行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i8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有许多方式方法。其中,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对于习作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精准把握习作要素,合理运用量规梯度,巧妙搭建修改支架等多种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提升,实现以改促写、自我成长的习作教学目标。
  关键词:习作修改;教学策略;能力提升
  习作修改是习作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第二、三学段课程阶段目标中都有清晰的表述。学生修改习作,不仅能养成仔细阅读、认真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学习习惯,而且反过来又能促进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谓一举多得。教师应充分认识习作修改的重要性,梳理清楚教材中有关习作教学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习作要素,通过搭建各种方法支架,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一、把握年段要素,聚焦习作目标
  统编教材的习作编排呈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特点,各年段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交叉,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表达训练侧重点。习作不再受制于单元主题和文体,虽然仍有部分同阅读挂钩,但基本自成体系,形成一个习作能力培养的序列。教师在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时,要精准把握年段语文要素,聚焦单元习作目标,做到既不降低难度,又不拔苗助长。
  如3~6年级记事作文编排序列:
  
  二、运用量规梯度,搭建修改支架
  习作修改的主体是学生,他们不是从零开始,而是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基础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了解学情,找到学生的生长点、需求点,在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内搭建行之有效的修改支架。教师可以运用习作量规梯度的方式,解决好支架搭建的“三个点”——支撑点、倚靠点、着力点。
  1.支撑点——能力起点
  在学生初步完成习作后,教师要及时诊断学情,了解学生的习作能力正处于一个什么水平,能写出什么样的作文。这就需要教师精心构思教学设计,巧妙安排教学环节,找准学生的能力起点。
  如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修改指导环节(一):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对照,想想自己的作文能得几颗星。(出示课件)
  例文1:当我独自走在路上时,我很紧张。“天已经黑了。”我说。第一次走夜路就这样开始了,我非常紧张。因为是第一次走夜路,还不知道会碰到什么,所以我很紧张。走着走着,我心里十分害怕,怕黑,又怕吓人的东西。没办法,我只有带着紧张的心情走下去。(写出了感受,得一颗星)
  例文2:当我独自走在路上时,感到十分孤独和害怕——妈妈呀妈妈,你明明知道我最胆小了,为什么偏偏要我自己回家呢?万一遇到坏人,我又该怎么办呢?我提心吊胆地走着,后背禁不住冒出了冷汗,心儿跳得像打鼓,就快蹦出嗓子眼儿了。我感觉自己不是走在大路上,而是走在悬崖边。突然,草丛里蹿出一道黑影,“嗖”的一声,吓得我魂飞魄散。我赶紧闭上眼睛,倒吸了一口冷气,只觉得汗毛都一根根竖起来了。天哪!这是什么东西?我的脑子里不断浮现出各种可怕的怪兽,浑身不自觉地颤抖起来。我加快步子,屏住呼吸,小跑着前进,心里不住地呐喊着:“加油,小何,你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男子汉!”(写清楚了感受,得三颗星)
  如果你的习作比例文1好,又没达到例文2,得两颗星。
  (2)学生仔细阅读对照后,反馈自己得了几颗星。
  (3)教师小结:少数同学认为自己得了一颗星或三颗星,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得的是两颗星,说明大家都写出了感受。
  教师通过展示阶梯式习作评价量规,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对照、反馈,从而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习作介于“写出了感受”和“写清楚了感受”之间。教师充分地了解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准确地掌握了学生的能力起点。这一环节,解决的是支架搭建的支撑点。
  2.倚靠点——训练重点
  由于每次习作的表达训练侧重点不同,教师在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时切忌胡子眉毛全部抓,面面俱到,而应该紧扣本次习作训练重点,做到“一文一改、一练一得”。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表达训练重点,启发学生懂得什么样的习作才是好作文。
  如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修改指导环节(二):
  第一训练点:想得多了
  (1)很多同学觉得自己还不能得到三颗星,那么我们能向三颗星的文章学点什么?怎么可以把感受写清楚呢?同桌讨论。
  (2)指名几个学生反馈(学生多关注于想法)。
  (3)教师小结:原来我们情绪发生的时候会左思右想、前思后想、胡思乱想 ,想法就多了。 (板书:想得多了)
  第二训练点:身体变了
  (1)除了想法,我们还能学些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害怕的时候,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3)教师小结: 当我们心里怦怦跳的时候,身体会有变化。(板书:身体变了)
  教师引领学生同桌讨论,再进行集体建构,在与学生一来二往的交流中,不断提炼三星文章的特征。在教师不断地引导和启发下,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要想写清楚感受,关键是要把“想得多了”和“身体变了”这两方便写清楚。这一环节,解决的是支架搭建的倚靠点。
  3.着力点——修改要点
  在把握学生能力起点、明确表达训练侧重点基础之上,教师还应继续指导修改要点,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要求学生自己修改习作,促进能力的生成和运用。
  如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修改指导环节(三):
  怎么才能把感受写清楚呢?(出示课件)
  例文1:当我独自走在路上时,我很紧张。“天已经黑了。”我说。第一次走夜路就这样开始了,我非常紧张。因为是第一次走夜路,还不知道会碰到什么,所以我很紧张。走着走着,我心里十分害怕,怕黑,又怕吓人的东西。没办法,我只有带着紧张的心情走下去。
  (1)可以运用书上提供的词语。例如“当我独自走在路上时,我很紧张。”可以把“紧张”换成“忐忑不安”。
  (2)可以把心里的想法加上去。例如“忐忑不安”时会想些什么?可以补充“妈妈呀妈妈,你明明知道我最胆小了,偏偏要我自己回家呢?天这么黑,万一迷路了怎么办?万一遇到坏人又该怎么办呢?”
  (3)可以把身体的反应写进去。例如“走着走着,我心里十分害怕”,可以补充“后背禁不住冒出了冷汗,心儿跳得像打鼓,就快蹦出嗓子眼儿了。”
  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修改习作的方法,可以具体写出心里的想法和身体的感受,还可以借助书上提供的词句把感受写清楚。学生有例可依、有法可循,修改起来得心应手。这一环节,解决的是支架搭建的着力点。
  三、展示典型个例,促进能力内化
  展示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因为学生能够在交流中相互启迪,取长补短,加深印象,进一步巩固习得的习作修改能力。
  1.选取典型个例。在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时,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收集到尽可能多的学习信息,了解班内各类学生的习作修改情况,留意典型个例,为接下来的展示环节做好准备。
  2.学生交流互评。學生之间的即时互评是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评价他人,其实就是不断反思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教师要安排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他人的习作修改情况进行充分的点评。
  3.教师总结归纳。在学生互评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本次习作要素,强化习作修改能力,使得新能力具有更大的迁移价值,为后继学习和运用奠定基础。
  总之,把习作修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紧扣习作要素,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努力搭建学习支架,耐心引领,悉心指导,在每一次的习作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不断提升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以改促写,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摘 要:“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一民间谚语着重强调在3到6岁无可逆转的原始黄金季节,认真开展幼童启蒙教育不仅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还存在非常深刻的长远影响。幼儿教育应在《指南》精神和核心素养观指导下,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奋力拓新,不断优化教育理念、结构和过程,为促进和谐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本文立足于综合教育课程活动视野,试对此提出一些策略性分析。  关键词:幼儿教育;综合课程活动;优化结构过程;
期刊
摘 要:在幼儿课程体系当中,美术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不仅要能注重对幼儿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善于提升幼儿的审美意识。善于引导幼儿初步地了解美术,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兴趣,调动幼儿的创新意识。培養幼儿创意美术的能力,为幼儿日后人生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意美术;时间活动;路径探究  在幼儿教育中,美术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幼
期刊
摘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儿童立场拓展教学形式,采用各种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在主题活动中了解社会规则,在研究学习中了解环保问题,在研学旅行中感受革命的力量,这些活动都比较生动活泼,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关键词:儿童立场;教学形式;小学道德与法治  儿童立场指的是在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将儿童置于首位,考虑儿童对事情的看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设
期刊
摘 要: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全面推进,具备高等学历的人才也越来越多,每年国内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都在加速增长。于是,这种按部就班培养出来的高校人群,从就业而言,社会中各行业单位,对人才需要变得要求越来越高,高学历人才也会面临就业难的情形,大多的学生都属于学术型范围,造成了社会此范围人才趋向饱和。再比较趋于技术相关行业,却一直存在着技术人才缺失。整体来看,此现象不符合国家持续发展道路的方针。国家很快就
期刊
情境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一种宝贵的教育思想,是一种优质的教育模式,是一种智慧的教学主张。情境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情感,无论是普通生,还是特殊生,都离不开情感,情感是所有学生共同的需求。情境教育是一种适应不同差异的教学措施,也是对特殊学生最好的关怀。情境教育成为融合教育的重要抓手,发挥着情感在个体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第一要务,也是融合教育
期刊
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学法,深得广大教师的青睐,他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将数学与生活沟通,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数学思考,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有效教学的前提,然而,有些教师在创设情境中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导致情境创设出现一些问题,以致于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效。我结合日常课堂观察,谈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偏离目标:为了情境而情境  情境
期刊
白银路幼儿园是嘉定新城区域内新晋的“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幼儿园以幼儿发展为本,积极倡导“兴趣启蒙、趣味足球、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遵循“童趣为先、游戏为本”的基本原则,通过亲子足球拓展幼儿体育活动的空间,用足球文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研究意义  (一)足球时代的呼吁——自上而下的足球热助推课题的诞生  幼儿教育的责任人除了教师,还有家长,如何通过家园合力让“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以足
期刊
【摘 要】 所谓的语用学视域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语境创设指的是老师在课堂上利用语言和行为为学生的学习创建一个课堂教学的具體语境,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在初中阶段,这种方法被老师非常普遍地应用在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语言和行为创设物理、社会以及心理语境,促进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语用学视域;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语境创设  “场景语境”和“文化语
期刊
工程思维是人类在造物塑形的工程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是设计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备的思维能力。工程思维与科学思维、技术思维等相伴相生,在加工、建造等工程实践活动中,离不开科学、技术等思维的配合,因此,工程思维具有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等特点。工程思维具有工具性与价值性,是创造思维的构成要素,工程思维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能力。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融入了工程与技术领域的教学内容,将工程思维培
期刊
课堂教学不是知识简单传递的过程,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猜想、论证,从而获得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师摆脱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要唤醒学生的探究自觉,激活他们的思维,提供他们的自主学力,让他们在参与探究中掌握物理规律,形成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  一、激发探究欲望,形成探究意识  成绩的好坏往往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有了“意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让自己的思维聚焦于知识,产生“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