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本校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理解难,掌握难,复习难等实际情况,将案例驱动教学法、开放性实验等多种教学模式引入到计算机理论和实验教学中,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案例驱动;开放性实验;教学改革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in Basic Computer Course for Medical Students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apply case method and open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 to basic computer course for medical student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case method; open experiment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1 现状分析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大一新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已经在我校开设多年,其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Foxpro的基本知识。其中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Foxpro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中又分为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操作、SQL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几个部分。学生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并行的方式对本门课程进行学习。目前,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按课本的章、节、知识点向学生循序渐进的讲授。然而,根据每学期开展的师生教学联系会和任课老师反馈回的信息可以发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理论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讲授过于枯燥,实验课本上的例题也只是对理论课上讲过的内容的简单验证,学生在上机时仅仅机械的照搬书上的步骤和代码,缺乏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的过程中普遍反映知识点理解难,命令和操作方法掌握难,课程的复习难。甚至有不少学生对VFP的学习不以为然,认为医学生不需要学习计算机的大有人在。从另一方面来看,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也与课程本身学时数紧张等客观因素有关,但在授课学时减少的客观事实下,如何能在有限的学时中,尽量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特别是VF程序设计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改善教学效果,是本课程教学必须面临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尝试。
2 多种教学模式在VF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践
2.1案例驱动在理论教学中的实践
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将教学内容和目标分解到若干案例中,并利用不同的案例去引导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变为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单纯的讲授者变为了引导者,教学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模式转变为双向、开放式的模式。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选择案例尤为重要。
1.案例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受课堂时间所限,案例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选择最典型和最有针对性的案例。尽量做到将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浓缩在少而精的案例中[1]。
2.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案例
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案例。在讲解VFP表单设计时,可以选择用户登录验证模块的案例,例如模拟QQ登录界面。引导学生思考简单的用户验证过程设计方法,从而掌握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等常用控件的重要属性、方法和事件代码的编写。
3.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选择案例
由于医学生大多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语言,因此在选择案例时,还要注意案例的难易程度。例如结构化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三种循环结构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由老师先给出利用显示逐条表中记录的例子和计算阶乘的例子,再提出用其他循环结构改写的任务,引导学生编写程序,达到理解和掌握三种循环的区别,记录指针位置移动,循环控制变量变化的目的。随后还可以进一步的将输入模块、查询模块分别加入到上述例子中,让学生编写按姓名查询并显示记录的程序和根据计算任意正整数阶乘的程序。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能主动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应用到程序设计中。
2.2开放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都是计算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主动性,我们将开放性实验项目结合到实验教学中。开放性实验教学作为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要求转换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开放性实验学习后,不仅能操作能记录,更主要的是能主动的查阅一定量的文献并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学生完成了本课程全部学时的学习后,我们以教研室为单位申请了学校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以软件设计大赛的方式允许学生自由分组,自主选题参与其中,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名指导教师,从前期选题到后期设计予以指导。最后组织有经验的老师组成评审组,通过集中答辩的方式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定。在这一过程中,各学生小组从自身专业和实际出发,设计出了如药学知识管理系统、宿舍信息管理系统、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等优秀作品。
3 总结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通过典型案例和后续提高练习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程序设计方法和经验。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开放性实验项目,通过软件设计大赛的形式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郭春平.案例及任务驱动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130-131
[2]俞远志,张立庆,傅晓航.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53-155
【关键词】 案例驱动;开放性实验;教学改革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in Basic Computer Course for Medical Students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apply case method and open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 to basic computer course for medical student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case method; open experiment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1 现状分析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大一新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已经在我校开设多年,其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Foxpro的基本知识。其中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Foxpro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中又分为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操作、SQL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几个部分。学生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并行的方式对本门课程进行学习。目前,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按课本的章、节、知识点向学生循序渐进的讲授。然而,根据每学期开展的师生教学联系会和任课老师反馈回的信息可以发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理论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讲授过于枯燥,实验课本上的例题也只是对理论课上讲过的内容的简单验证,学生在上机时仅仅机械的照搬书上的步骤和代码,缺乏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的过程中普遍反映知识点理解难,命令和操作方法掌握难,课程的复习难。甚至有不少学生对VFP的学习不以为然,认为医学生不需要学习计算机的大有人在。从另一方面来看,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也与课程本身学时数紧张等客观因素有关,但在授课学时减少的客观事实下,如何能在有限的学时中,尽量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特别是VF程序设计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改善教学效果,是本课程教学必须面临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尝试。
2 多种教学模式在VF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践
2.1案例驱动在理论教学中的实践
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将教学内容和目标分解到若干案例中,并利用不同的案例去引导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变为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单纯的讲授者变为了引导者,教学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模式转变为双向、开放式的模式。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选择案例尤为重要。
1.案例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受课堂时间所限,案例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选择最典型和最有针对性的案例。尽量做到将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浓缩在少而精的案例中[1]。
2.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案例
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案例。在讲解VFP表单设计时,可以选择用户登录验证模块的案例,例如模拟QQ登录界面。引导学生思考简单的用户验证过程设计方法,从而掌握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等常用控件的重要属性、方法和事件代码的编写。
3.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选择案例
由于医学生大多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语言,因此在选择案例时,还要注意案例的难易程度。例如结构化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三种循环结构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由老师先给出利用显示逐条表中记录的例子和计算阶乘的例子,再提出用其他循环结构改写的任务,引导学生编写程序,达到理解和掌握三种循环的区别,记录指针位置移动,循环控制变量变化的目的。随后还可以进一步的将输入模块、查询模块分别加入到上述例子中,让学生编写按姓名查询并显示记录的程序和根据计算任意正整数阶乘的程序。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能主动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应用到程序设计中。
2.2开放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都是计算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主动性,我们将开放性实验项目结合到实验教学中。开放性实验教学作为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要求转换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开放性实验学习后,不仅能操作能记录,更主要的是能主动的查阅一定量的文献并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学生完成了本课程全部学时的学习后,我们以教研室为单位申请了学校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以软件设计大赛的方式允许学生自由分组,自主选题参与其中,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名指导教师,从前期选题到后期设计予以指导。最后组织有经验的老师组成评审组,通过集中答辩的方式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定。在这一过程中,各学生小组从自身专业和实际出发,设计出了如药学知识管理系统、宿舍信息管理系统、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等优秀作品。
3 总结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通过典型案例和后续提高练习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程序设计方法和经验。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开放性实验项目,通过软件设计大赛的形式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郭春平.案例及任务驱动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130-131
[2]俞远志,张立庆,傅晓航.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