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乙酰化酶抑制与视网膜病变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__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蛋白乙酰化酶(HATs)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分别催化组蛋白的乙酰化与去乙酰化过程,组蛋白及特定基因的乙酰化修饰对于基因的激活或抑制发挥着调节作用,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缺血性视网膜病变、退行性视网膜病变、感染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肿瘤等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可发生相关基因的乙酰化水平下调,从而启动凋亡程序,导致视网膜细胞的死亡,引起视网膜功能障碍,因此,视网膜的病理生理与乙酰化修饰联系紧密.由于基因表观修饰的复杂多样性,乙酰化与去乙酰化作用在视网膜病变中所发挥的作用仍在进一步探索中.就乙酰化酶与去乙酰化酶的分类、功能及其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及去乙酰化酶抑制对视网膜病变潜在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背景 视网膜Müller细胞具有为视网膜组织提供营养、维持视网膜的正常结构等多种生理功能,研究发现Müller细胞的病变会导致视网膜血管发生相应的改变.探讨高糖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影响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活性的影响. 方法 取出生后10d清洁级SD大鼠的视网膜组织,用组织块培养法在含质量分数20
局部麻醉下白内障手术中患者经历多种视觉体验这一现象逐渐受到关注.常见的术中视觉体验包括无光感、有光感、看到一种或多种颜色、闪光、物体运动、手术器械、手术者的手或手指等,其临床意义主要在于了解部分患者因术中视觉体验而感到的恐惧感并及时给予干预.合理的术前告知有助于缓解视觉体验相关的恐惧感,并提升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就白内障手术中主观视觉体验的现象、临床意义、预防的方法及其产生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