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同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现阶段,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它已经对我们的生活以及学习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如何让信息技术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个信息技术老师都需要反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创新思维,发挥学生主体性等几个方面结合本人多年来的上信息技术课体会,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方法,供大家学习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寓教于乐;理论结合实践;创新思维
一、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受高考影响,学生自身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课是不重视的,很多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定义就是玩,一旦涉及到实际操作,乃至于理论课,学生便开始变得昏昏欲睡。但从学生的发展来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信息时代,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需要我们老师去培养的。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培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现提供一些自己觉得还算实用的方法给大家参考。
(1)游戏学习法学生大部分都爱玩游戏,如果能够采用玩游戏的方式,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让学生主动而有兴趣的去学习!其效果显然是很好的!例如有很多学习软件都是采用的游戏方式,常见的有单词练练看,其采用英语单词以及单词的中文意思代替传统练练看中的小动物头像。学生必须准确而迅速的在游戏界面找到每个单词所对应的中文意思!这样,既巩固了英语单词,有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再比如教学生打字!如果仅仅是对着文档一个一个的去打字,时间长了难免枯燥,学习效果也不好!我们教师可以在电脑里安装一些趣味打字游戏,例如按键打地鼠,打字游戏警察抓小偷等等,既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又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2)用操作实例来打动学生信息技术说到底是为了实践服务,它不像其他主课一样总是停留在理论本身。比如说表格的制作。照片的处理等等。作为老师我经常拿一些用WORD做好的精美卡片或用FLASH制作的趣味动画给学生欣赏,然后一步一步的指导他们去思考卡片或动画究竟用了哪些课堂学过的知识,自己能不能仿照做出来!或者同样的一个效果,还有没有新的老师没讲过的方式可以处理!这样的学习效果是很好的!
二、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信息技术课在高中阶段课程时间是很短的,也没有太多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回家做练习来巩固课堂所学到的知识。根据人类记忆原理,单纯的由老师去讲理论学习效率是很低的。在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巩固知识点的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图像,以及一步一步的实际操作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效果将会好的多。教师边讲解边做操作示范,让学生直接感知,模仿和操作。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仅领会操作要领同时深刻的记住了操作过程。事实证明无论课堂上讲的多么仔细,也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这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常用软件一年一换乃至半年一换。单纯的教会学生某个软件的应用,往往过两年之后该软件就被新的软件所替代。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应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为出发点,探索相关软件的学习规律,教给学生灵活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各种应用软件的不同与相同。比如菜单栏,几乎每种软件都存在菜单栏,所不同的只是菜单栏中的具体项目。当学生明白菜单栏的意义,当以后学生接触到其他不同软件的时候,就会学着自己去寻找菜单栏,并自我学习!
四、发挥学生主体性
信息技术课上,大部分学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刚刚接触电脑的学生。针对这样的情况,简单的去教学生解决某几个单一的问题远不如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软件的操作变化多端,简单的解决某个问题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老师完全可以通过在教学中设置任务,让学生自己操作,互相讨论,并完成任务这样的一个过程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主动采取行动来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特别是对于学生普遍会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向周围的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讨论。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老师始终处于引导的地位,辅助学生完成自己的想法并验证。
五、小组互助法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有个很深刻的体会就是高中阶段的学生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个体差别很大。有的学生从小就接触计算机,熟练的掌握了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相反,同一个班可能有的学生从小就没接触过计算机,老师上课讲鼠标,他都可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上课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也不可能因为某些学生基础太差,而把上课的主要精力放在计算机最基本的认知上。比较好的解决方式是先让一部分同学掌握相关知识点,然后让这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实践课上与其他掌握的较差的学生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帮助其他学生学习成长。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学的好的学生通过教其他学生巩固了自己的知识,二是在教其他学生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他自己之前没有遇到或没有想到的问题,通过教其他学生,也引发了他自身的思考,從而提高了他自身的水平,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三是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
以上介绍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只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当中摸索到的,也有一部分是和其他信息技术老师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所得。信息技术课具有实践性强,创新空间广阔,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要教好这门课,还需要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多专研,多思考,教学方法还有很多种,为了学生的将来,我们还需要不停的努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由天地!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
[2]王宝辉.《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探究》.东方教育,2013年第8期
[3]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导论》.东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寓教于乐;理论结合实践;创新思维
一、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受高考影响,学生自身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课是不重视的,很多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定义就是玩,一旦涉及到实际操作,乃至于理论课,学生便开始变得昏昏欲睡。但从学生的发展来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信息时代,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需要我们老师去培养的。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培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现提供一些自己觉得还算实用的方法给大家参考。
(1)游戏学习法学生大部分都爱玩游戏,如果能够采用玩游戏的方式,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让学生主动而有兴趣的去学习!其效果显然是很好的!例如有很多学习软件都是采用的游戏方式,常见的有单词练练看,其采用英语单词以及单词的中文意思代替传统练练看中的小动物头像。学生必须准确而迅速的在游戏界面找到每个单词所对应的中文意思!这样,既巩固了英语单词,有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再比如教学生打字!如果仅仅是对着文档一个一个的去打字,时间长了难免枯燥,学习效果也不好!我们教师可以在电脑里安装一些趣味打字游戏,例如按键打地鼠,打字游戏警察抓小偷等等,既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又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2)用操作实例来打动学生信息技术说到底是为了实践服务,它不像其他主课一样总是停留在理论本身。比如说表格的制作。照片的处理等等。作为老师我经常拿一些用WORD做好的精美卡片或用FLASH制作的趣味动画给学生欣赏,然后一步一步的指导他们去思考卡片或动画究竟用了哪些课堂学过的知识,自己能不能仿照做出来!或者同样的一个效果,还有没有新的老师没讲过的方式可以处理!这样的学习效果是很好的!
二、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信息技术课在高中阶段课程时间是很短的,也没有太多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回家做练习来巩固课堂所学到的知识。根据人类记忆原理,单纯的由老师去讲理论学习效率是很低的。在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巩固知识点的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图像,以及一步一步的实际操作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效果将会好的多。教师边讲解边做操作示范,让学生直接感知,模仿和操作。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仅领会操作要领同时深刻的记住了操作过程。事实证明无论课堂上讲的多么仔细,也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这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常用软件一年一换乃至半年一换。单纯的教会学生某个软件的应用,往往过两年之后该软件就被新的软件所替代。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应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为出发点,探索相关软件的学习规律,教给学生灵活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各种应用软件的不同与相同。比如菜单栏,几乎每种软件都存在菜单栏,所不同的只是菜单栏中的具体项目。当学生明白菜单栏的意义,当以后学生接触到其他不同软件的时候,就会学着自己去寻找菜单栏,并自我学习!
四、发挥学生主体性
信息技术课上,大部分学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刚刚接触电脑的学生。针对这样的情况,简单的去教学生解决某几个单一的问题远不如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软件的操作变化多端,简单的解决某个问题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老师完全可以通过在教学中设置任务,让学生自己操作,互相讨论,并完成任务这样的一个过程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主动采取行动来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特别是对于学生普遍会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向周围的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讨论。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老师始终处于引导的地位,辅助学生完成自己的想法并验证。
五、小组互助法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有个很深刻的体会就是高中阶段的学生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个体差别很大。有的学生从小就接触计算机,熟练的掌握了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相反,同一个班可能有的学生从小就没接触过计算机,老师上课讲鼠标,他都可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上课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也不可能因为某些学生基础太差,而把上课的主要精力放在计算机最基本的认知上。比较好的解决方式是先让一部分同学掌握相关知识点,然后让这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实践课上与其他掌握的较差的学生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帮助其他学生学习成长。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学的好的学生通过教其他学生巩固了自己的知识,二是在教其他学生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他自己之前没有遇到或没有想到的问题,通过教其他学生,也引发了他自身的思考,從而提高了他自身的水平,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三是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
以上介绍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只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当中摸索到的,也有一部分是和其他信息技术老师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所得。信息技术课具有实践性强,创新空间广阔,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要教好这门课,还需要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多专研,多思考,教学方法还有很多种,为了学生的将来,我们还需要不停的努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由天地!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
[2]王宝辉.《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探究》.东方教育,2013年第8期
[3]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导论》.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