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更好地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及其理念,在实践中(前后两堂课的对比)论证了其应用的优越性。
【关键词】提出背景一一研究过程描述一一关键事件讨论一一评析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45-01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怎样来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呢?传统的教学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强,死记硬背,效果不理想,提升阅读能力更难,如何创设一种优质的教学氛围,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得到培养,这是我们英语老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在最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1.1 课标层面
《英语课程标准》在第四部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理论层面:任务型教学途径的理论基础来自于Krashen的“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任务型教学就是指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制定语言学习任务,由学生围绕这一任务制定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Ellis,1999)。
1.2 本校及本人教学实践
所教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英语学习的较好能力和听说能力的基本功,对英语学习已经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注重小组合作,喜欢在课堂上根据提示展开对话、做小记者等其他活动。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了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阅读文章中的应用。
2 研究过程描述
2.1 研究初中英语教材,明确“任务型阅读在阅读中的序列化”
2.2 备课组设计调查问卷,开展问卷调查
(1)你平常看英语文章吗?(2)你认为多阅读会帮助你提升阅读能力吗?(3)你认为阅读会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吗?(4)你认为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综合整体感知的过程吗?
2.3 备课组学习权威理论,研究名校做法
2.4 教研组开展课例研讨
经过几次研讨,我们确定了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阅读文章中的教学模式:概读一一回答简单问题,老师提问或学生自问;略读一一判断和翻译,找出反映文章主要语言点的问题;细读一一语言点的处理,学生找出重要词语的使用;通读一一整篇文章的掌握,可采用对话、采访、缩写故事等形式。
3 关键事件讨论 Step 2 Reading
Task 1 T:Let’s guess the article’s meaning,yes,it’s about some peopIe‘s behaviors,First guess the meaning,先通过图片来接触重要短语。
S:cut in line
T:OK,cut in line,Someone iS cueing line.Read together.
S:Someone is cutting in line.
Guess what would you say?
S1:Would you mind waiting m line?
T:Yeah,Would you mind not cutting in line?Together.
Task 2 T:Find useful phrases by yourselves,查找语言点
S:follow sb,around
S2:have a long phone conversation…
T:What。s the Chinese meaning?Can you make sentences?
S:Yes,Would you mind not following me around?
Task3 T:Read by yourselves,Which iS true or false?
4 评析与反思
4.1 可取之处
总体设计体现了从学生主体发展出发,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重点培养了其阅读能力,活动中设计的具体任务,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以英语语言作为第一反映的、在体验中自然习得运用英语,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课堂组织形式以小组活动为主,增加每个学生课堂参与的机会和发挥个性特长的机会。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整合已经学过的知识,进一步提高阅读的水平。同时也完成了本课所设定的各个目标。
4.2 不足之处
课前学生的紧张情绪没有得到很好地缓解,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不能真正进入角色;小组练习时,学生讨论、交流活动极不充分。此外学生间的活动差异还有存在。
改进部分对第二任务Reading的改进
欣赏视频《Someone is making noise.》第一个任务没有改变,学生抢答任务2与3调换了位置,为最后一个任务一根据课文编对话来做准备。
反思:这一环节改动如下:课前听英语歌,活跃气氛,从老师到学生简单谈论行为,再到谈论图片上人的行为引入课文中新的词语,而后初步了解课文,采取学生提问、学生解答的形式,进一步完成判断与翻译,为下一步查找语言点的学习做铺垫。把查找语言点的学习放到做判断题之后,这样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更容易,掌握更牢固。最后进行拔高训练——改编成对话和自我写作练习。整堂课始终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语言教学和操练,由易到难,学生乐于参与,淡化了对新学语句的戒备感,通过大面积,高效率的语言操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阅读的技巧,进而深化成自我创作。
今后研究改进措施:加强理论学习,并将理论学习与教学设计、课例研讨结合起来,连环跟进。利用网络教学,让学生多读好的文章,不断培养阅读能力。今后仍然要多听(课)、多读(理论)、多写(反思)、多思考(如何上好课)。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所以教育学生应贵在引导,妙在开窍。
【关键词】提出背景一一研究过程描述一一关键事件讨论一一评析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45-01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怎样来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呢?传统的教学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强,死记硬背,效果不理想,提升阅读能力更难,如何创设一种优质的教学氛围,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得到培养,这是我们英语老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在最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1.1 课标层面
《英语课程标准》在第四部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理论层面:任务型教学途径的理论基础来自于Krashen的“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任务型教学就是指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制定语言学习任务,由学生围绕这一任务制定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Ellis,1999)。
1.2 本校及本人教学实践
所教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英语学习的较好能力和听说能力的基本功,对英语学习已经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注重小组合作,喜欢在课堂上根据提示展开对话、做小记者等其他活动。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了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阅读文章中的应用。
2 研究过程描述
2.1 研究初中英语教材,明确“任务型阅读在阅读中的序列化”
2.2 备课组设计调查问卷,开展问卷调查
(1)你平常看英语文章吗?(2)你认为多阅读会帮助你提升阅读能力吗?(3)你认为阅读会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吗?(4)你认为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综合整体感知的过程吗?
2.3 备课组学习权威理论,研究名校做法
2.4 教研组开展课例研讨
经过几次研讨,我们确定了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阅读文章中的教学模式:概读一一回答简单问题,老师提问或学生自问;略读一一判断和翻译,找出反映文章主要语言点的问题;细读一一语言点的处理,学生找出重要词语的使用;通读一一整篇文章的掌握,可采用对话、采访、缩写故事等形式。
3 关键事件讨论 Step 2 Reading
Task 1 T:Let’s guess the article’s meaning,yes,it’s about some peopIe‘s behaviors,First guess the meaning,先通过图片来接触重要短语。
S:cut in line
T:OK,cut in line,Someone iS cueing line.Read together.
S:Someone is cutting in line.
Guess what would you say?
S1:Would you mind waiting m line?
T:Yeah,Would you mind not cutting in line?Together.
Task 2 T:Find useful phrases by yourselves,查找语言点
S:follow sb,around
S2:have a long phone conversation…
T:What。s the Chinese meaning?Can you make sentences?
S:Yes,Would you mind not following me around?
Task3 T:Read by yourselves,Which iS true or false?
4 评析与反思
4.1 可取之处
总体设计体现了从学生主体发展出发,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重点培养了其阅读能力,活动中设计的具体任务,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以英语语言作为第一反映的、在体验中自然习得运用英语,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课堂组织形式以小组活动为主,增加每个学生课堂参与的机会和发挥个性特长的机会。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整合已经学过的知识,进一步提高阅读的水平。同时也完成了本课所设定的各个目标。
4.2 不足之处
课前学生的紧张情绪没有得到很好地缓解,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不能真正进入角色;小组练习时,学生讨论、交流活动极不充分。此外学生间的活动差异还有存在。
改进部分对第二任务Reading的改进
欣赏视频《Someone is making noise.》第一个任务没有改变,学生抢答任务2与3调换了位置,为最后一个任务一根据课文编对话来做准备。
反思:这一环节改动如下:课前听英语歌,活跃气氛,从老师到学生简单谈论行为,再到谈论图片上人的行为引入课文中新的词语,而后初步了解课文,采取学生提问、学生解答的形式,进一步完成判断与翻译,为下一步查找语言点的学习做铺垫。把查找语言点的学习放到做判断题之后,这样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更容易,掌握更牢固。最后进行拔高训练——改编成对话和自我写作练习。整堂课始终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语言教学和操练,由易到难,学生乐于参与,淡化了对新学语句的戒备感,通过大面积,高效率的语言操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阅读的技巧,进而深化成自我创作。
今后研究改进措施:加强理论学习,并将理论学习与教学设计、课例研讨结合起来,连环跟进。利用网络教学,让学生多读好的文章,不断培养阅读能力。今后仍然要多听(课)、多读(理论)、多写(反思)、多思考(如何上好课)。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所以教育学生应贵在引导,妙在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