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增多症:文献复习及两例报告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un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种引起血小板变化的疾病中,以血小板减少及机能不良两种情况记述较多,血小板增多方面之文献则较少见。血小板持久增多称为血小板增多症,自diGugliemo氏(1920)首先述及此症后,始引起医界注意。Epstein氏等(1934)鉴于本病常有出血倾向,因称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此名称已为多数学者所采用。Reid氏(1940)对本病临床表现曾有总结性之描述。近年来,本病报告渐多,认识亦较前明确,但对发病机制、病因及若干临床现象之解释仍无定论,实有进一步注意的必要。因就文献所及,结合所见两例血小板增多症,对本病作一综述探讨,借供参考。

其他文献
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自1947-1957年临床诊断为肢端肥大症者22例(其中2例系门诊患者),肢端肥大症兼有巨人症者1例,共计23例。在23例中合并有糖尿病者计有8例,合并有尿崩症者1例。本文除对这些例肢端肥大症进行临床分析外,并对合并有糖尿病者8例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且略加讨论。
期刊
近年来国内关于传染性肝炎屡见报导,但多系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零星散发或小流行病例的综合,大流行的报导尚属罕见。××地区某部于1956年秋末冬初,发生了一次本病的大流行,截至1957年12月份止,流行尚未完全停止。流行情况是严重的。当时本院奉命收治,鉴于本病尚没有特异性诊断方法,为了力求诊断正确,曾对入院病例要求尽量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一年多以来,本院共收容住院患者1,626例,经治愈出院者1,507
期刊
中华分枝睾吸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胆管中,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特别是肝胆道的症状。此外,分枝睾吸虫感染可引起周围血液的白血球总数及嗜酸性白血球分类计数增多。Bercovitz氏曾报告该病患者其白血球总数可达31,000,嗜酸性白血球分类计数亦高达48%者,但由于分枝睾吸虫感染引起嗜酸性白血球增多合并肺部浸润的病例文献上尚属少见。Cartwright氏于1949年曾报告1例中华分枝睾吸
期刊
自1879年Manson氏首次发现丝虫病患者血中幼丝虫出现的周期性以来,其机制问题至今尚未圆满解决。有事实或试验论据者主要有二:①周期性与宿主的睡眠及清醒,亦即与大脑活动的状态有关;②周期性与末梢血管舒缩的机制有关。此二学说虽各有所据,但对其周期性之诸多现象,皆尚不能给予完善之解释。本文的目的拟就以往有关周期性机制的学说结合作者的一些临床观察与动物试验,试图说明影响丝虫病周期性的一些具体机制。
期刊
贲门失弛缓性并发肺脓肿
期刊
在治疗血吸虫病的过程中,无论在长程和短程酒石酸锑钾治疗,由于肝脏的损害而严重地导致中毒性肝炎,进入急性或亚急性黄色肝萎缩而死亡者并不鲜见。肝细胞的损害在治疗后三周再作肝脏活体切片检查时大部消失,肝细胞形态恢复正常(参阅:黎磊石等,血吸虫病锑剂三日疗法对肝脏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44∶441,1958)。
期刊
关于门静脉性肝硬变的几个问题
期刊
1904年Rogers氏即已指出,在黑热病患者中,中性白血球有减少的现象,但并发急性粒性白血球缺乏症者,直到1934年才首先由谢氏等提出报告。此后报告者并不多,如西北统计2,616例黑热病中,未曾提及急性粒性白血球缺乏症。近年国外文献中,仅见有印度SenGupta氏等的报告。有些血液病专著亦未详述急性粒性白血球缺乏症与黑热病的密切关系。黑热病为国内重要流行病之一,并发粒性白血球缺乏症者不少见,为引
期刊
患者(住院号9113),女,23岁,业农,因呼吸困难40小时,来院急诊。患者于十年来即有哮喘病史,每在气候突变或情绪等因素影响下发作,有时不治也可自愈。于八个月前月经停止,腹部渐而隆起,并有过妊娠呕吐。患者自入院前3天,喘病又发作。入院前40小时左右,突然一阵(无明显原因)呼吸困难,胸骨后闷痛,继则吞咽困难,饮水时则打呛,渐感颈部转动困难,且有疼痛。迫使患者持久的处于端坐姿势,严重的呼吸困难且有窒
期刊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引起栓塞性菌性动脉瘤者临床上少见,但在尸体解剖时并不少见。Blumer氏于150例因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死亡病例之尸检中发现其发病率为6%。国内文献至今尚未有病例报告。阎氏等于1955年报告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脑出血,尸检发现其大脑中动脉有多数细菌性小动脉瘤形成,但以临床上无细菌性心内膜炎之症状而未能确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