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必须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bje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已成为2009年“两会”关注的重要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既要有政府和学校的主导,保障就业、鼓励创业,还要有社会营造良好的就业市场氛围。作为大学生,针对就业,除了要求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还要积极参与到就业中去,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大众化就业意识,去基层就业,去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大众化
  
  本次世界性的金融风暴,不仅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冲击。沿海以及内陆一些私有企业、外商企业濒临破产,失业人数不断增加,这就给近几年处于低迷状态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带来更大的压力。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已进入攻坚困难时期,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已成为政府、社会、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课题。培育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大众化也成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鲜活命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质量和满意度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
  
  2009年中国内地有610万的应届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从目前的各项统计显示,国内大学生就业市场萎靡,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满意度令人担忧。应当看到,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大学生就业整体形势严峻
  从整个国家来看,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的阶段,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本身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而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一些私有企业、外商企业濒临破产,企业大量裁员,使得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更少,原本工作在那些破产的私有企业、外商企业的职工成为失业人员,转过来又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对手,使本身就业就比较困难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不同地区就业环境的差异,教条式的人才引进机制导致大学生就业疲软
  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因为经济发达,个人发展的机遇较多,个人收入高,就业机会、就业信息多,人才凝聚力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时往往倾向于到这些地方。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小城镇,由于经济不景气,生活没有保障,发展前景不明朗,就业机会少,就业信息不畅通,因此大部分毕业生不愿意到这些地方工作,这就造成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人才分配比例不协调,东部地区人才饱和剩余,中西部地区人才缺失的局面。
  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的教条式的人才引进机制,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一些用人单位不从本单位实际需求和工作岗位的性质出发,盲目提高引进人才的标准,本来专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要求本科学历,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要求研究生学历。一旦引进了人才,便要求其能够马上进入到工作过程中去,不愿花时间和资金进行专业培训,所以他们不愿聘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认为他们没有工作经验,不能马上为本单位创造效益。
  3.专业设置不合理,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导致有的专业大学生就业困难
  许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与市场需求存在矛盾。以前在计划经济时代,毕业生实行“统包统分”,所以大学毕业生根本不用担心工作问题,高校在设置专业的问题上也不注重与市场需求结合。国家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之后,计划经济的弊端也影响到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寻求市场和信息观念不强,就业指导观念滞后等问题都暴露出来。不但如此,近些年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一些学校在设置专业上受社会上某些热门行业影响,不考虑本校实际情况,盲目开设热门专业,使得大学生毕业不能顺利就业,即使找到了工作,也不能与本专业对口,造成人才过剩;还有一些学校,对于社会需求较少的那些冷门专业不能及时调整招生规模,供大于求,也使得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
  4.盲目扩招,大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素质降低,导致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降低
  自1999年国家实行普通高等院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上涨。2002年毕业生人数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80万,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人,而且全国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
  由“扩招”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影响,就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与“扩招”前的毕业生相比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期间一直只是注重理论学习,学习的范围仅限于书本,具有实践工作能力的只是少部分,许多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期间基本上都没有工作经验,只有几个月的实习期,而且,实习期间到底积累了多少工作经验,这其中的水分也是很大的。欠缺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得应届毕业生很难较快的适应由一个学生转向劳动者的角色,也不能胜任用人单位的工作需求。
  5.大学生就业目标脱离实际,个人就业追求和社会需要之间距离太大,导致大学生想找的工作单位供大于求,而大量需要人才的基层单位却无人问津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逐渐得到提高,但是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劳动者,他们还显得不够成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公平或者其他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往往不能正视,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看到自己身上的长处,期望值过高,只愿意去一些名优企业、外企、政府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工作,不切实际的追求超过其本身的能力,结果往往是被招聘单位拒之门外。另一方面,一些人才紧缺的基层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却无人问津,原因要么是基层单位的薪金待遇低,要么是基层单位的处所在偏远山区或者是小城市。这些追求与实际的偏差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人才供求严重偏失。
  
  二、树立大学生就业的大众化观念,推进大学生就业质量
  
  在2009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专门讲到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政策。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全社会问题,既有政府、社会和学校的责任,特别是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社会也应产生相应的变革,就业观念、就业方式等都要进行调整,伴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观念的转变,就业观念也应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1.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就业必须坚持大众化就业观念
  高校应树立新的就业指导思想,建立一套有机统一的就业指导课程,并且将其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应相应的增加创业理论知识,努力保持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相适应,而且要求以改革的精神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修订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增强毕业生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需要的能力,引导更多的大学生从事创业。
  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建立创业就业培训基地或者创业园,为学生培养工作经验和创业经验提供平台。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强化其工作性质,不能仅限于管理就业协议和派遣这样简单的行政工作。就业指导部门要提高其就业信息灵敏度,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信息,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能获得招聘信息。“这不仅要求从宽口径和动态性等方面增强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适应性,而且要求以改革的精神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修订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增强毕业生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需要的能力。”
  2.建立灵活机动的人才使用机制,不拘一格降人才,为大学生大众化就业创造一个良好平台
  企业纳新时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能一味的追求人才高消费,靠引进高学历人才来提升自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引进人才,合理分配人才,合理利用人才。不要将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应届毕业生有活力、有思想,这些都是他们的优势,相信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培训之后也会为企业创造巨大的效益。
  另外,一些有能力的企业还可以实施例如“大学生实习计划”等活动,例如苏宁电器集团针对金融危机下的全社会就业困难问题,近期推出“大学生实习计划”,每年将向全国50家“211工程”重点高校在校大学生提供8000个实习岗位。参与实习活动的大学生不仅在实习期间有薪金补贴,而且对于实习成绩优异和表现突出者优先予以留用。采用这样的人才引用机制,不仅对企业自身在选拔人才方面有利,更重要的是对于即将走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是一次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良机。
  3.大学生应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念,服务一行干好一行,主动适应社会对自己的要求
  大学毕业生要摆脱以往传统的就业观念,在择业时不能只着眼于发达地区的知名企业,或者盲目的追求公务员考试,要将就业领域拓宽。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第一,要勇于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去,充分展现自己才能。到城乡基层工作,主要是指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包括村官、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以及城市社区的法律援助、文化科技服务、养老服务。这样既能实现就业,又能得到锻炼,是大学生就业的大方向。只要高校毕业生们能适当放低定位,不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认同为耻,就不缺乏就业机会。大量事实证明,基层单位、边远地区、中小企业一样能为高校毕业生施展抱负提供机会。虽然不同的工作岗位确实有工作条件和待遇差异,但不论什么工作都能成为成功职业生涯的开端。
  第二,要勇于自主创业,坚持开拓创新与求真务实相统一,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创造适合自己的发展机遇。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据有关调查,目前我国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与一些发达国家40%的创业比率相比,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学生们要在学校学习期间开始积累创业知识,在学校提供的创业培训基地和校外的培训学校熟悉创业活动的过程。创业不仅可以为大学生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为整个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国家和各级政府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也出台了许多相关的优惠政策。《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对此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第一,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第二,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一是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按政策规定,三年内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二是符合残疾人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规定的,享受现行税收政策和创业经营场所安排政策;三是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等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一些地方规定更高),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创业的,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微利项目的享受贴息扶持。
  第三,要勇于创新,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为顺利实现就业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掌握全面的业务知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善于培养创新思维;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创业技能;不仅要勤于理论钻研,还要勇于实践锻炼,总之,就是要把握好传统学习与创新思维、专业知识与创业技能和理论钻研与实践锻炼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从而为能够抓住就业、择业、创业这些契机做好坚实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庆环.转“危”为“机”突破“就业寒流”[N].光明日报,2009-03-03.
  [2]靳晓燕.就业观念要大众化[N].光明日报,2009-03-06.
  [3]http://www.blogchina.com/20070831374606.html,2007-08-31.
  [4]杨黎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影响及发展报告[EB/OL].http://web.cup.edu.cn/news/gjzx/23176.htm.
其他文献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院2011届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准备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准备;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英语教育专业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笔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
期刊
【摘要】为了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党中央已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建设, 全面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 把其纳入整个反腐倡廉的大格局之中,这是我党在新时期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与创新。本文旨在通过解读廉政文化内涵,分析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最后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思想教育    一、高校
期刊
【摘要】学生社团作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在校园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大学生课余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展现自我才能、锻炼自我才能的重要平台,而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以其自身的特色赋予了独立学院学生社团区别于其他学院学生社团的的自身特色以及魅力。但是,在现实中,独立学院的社团发展还是存在着如经费短缺,自身活动不够创新,自身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独立学院社
期刊
【摘要】在阐述新自由主义内涵和观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个人观念上的消极影响,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采取辨证分析、启发引导、严格管理等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影响;大学生;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门洞开,西方思潮像潮水般地涌了进来,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各种不良的影响,其中,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危害最大,它所推崇的一些思想,如自由主义、个人主
期刊
【摘要】孔子推崇“礼”,将其看作古人取法天地而创设的一套理想的人间秩序;孔子强调“仁”,将其视为个体立足社会以慎独的一套完备的责任体系;作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以礼为先、注重仁道”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阐释了“乡土中国”特有的社会关系结构,具有深刻而久远的社会学意义。本文以“差序格局”为例,从“差”、“序”两方面论证了孔子文化对传统社会结构的影响和渗透,揭示了隐藏在孔子思想背后的“人伦差序”,为全
期刊
【摘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北京正在努力建设世界城市。大学教育成为这个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而双语教学又是推进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部分院系已经连续开展双语教学授课5年以上。但一直以来对双语教学效果的研究很少。为此,作者针对此内容,成立了课题组,对学生和教师双方面进行分析,从双语教学的思想,语言水平,教材,师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期能在将来的双语教学中取得更好的
期刊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人才与栋梁。面对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新旧道德观念的更迭造成大学生道德价值体系的不稳定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双重现实情况下,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被大大削弱。本文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指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原因,进而提出社会责任感的重塑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削弱;重塑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最有力的建设者,是国家民族振兴的希望。但
期刊
【摘要】该文通过向三所中等规模普通全日制高校的3000份调查问卷和20余个典型案例的深度访谈调查分析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价值观和择业期望。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观    为了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择业价值观做进一步的了解和定量分析,向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传递属于2009届大学生群体真实的声音。笔者对三所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问卷的设计和样本的来源    本次研究以问
期刊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高校甚至是全社会的一个难题,通过分析其现状和原因,在高校中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对解决这一难题是非常必要的。但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面临着许多困难。辅导员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生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辅导员优势,逐步建立高校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将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全程就业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文以高职院为例,以“05方案”为依据,分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和尝试,总结了教改后思想政治课在教学方面取得的实效。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改革实效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概述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