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案例分析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hai10m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实验室小试确定的59.6%(质量分数,下同)原位土壤、36.8%河砂、0.6%聚氨酯泡沫材料和3%铁矿石为土壤地下渗滤系统填料的最优配比,并以此在上海市崇明县建立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使原位土壤的初始饱和渗透速率从5 cm/d增加到66 cm/d,最大水力负荷为30cm/d。在示范工程连续运行的12个月中,出水COD、NH3-N、TN和TP浓度分别低于35、4、20和0.4 mg/L,并且未发生堵塞现象,土壤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污水的费用为0.08元/m3。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山丘型血吸虫病疫区牛血吸虫病流行动态,为正确评估防治效果、制订防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山丘型疫区仁美和大仓作为观察点,采用毛蚴孵化法
目的克隆中华按蚊水通道蛋白(AsAQP)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基因序列特征,为研究AsAQP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分子基础。方法根据已报道的昆虫水通道蛋白(AQP)氨基酸序列的保守
目的 预测并鉴定猪带绦虫六钩蚴TSO45-4B抗原FnⅢ结构域线性B细胞表位.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工具分析TSO45-4B抗原FnⅢ结构域序列并预测其线性B细胞表位;采用SWISS-MODEL软
针对微污染地下水中铁、锰、氨氮浓度超标的问题,将已构建的5株具有同步去除铁、锰、氨氮效能的优势菌种应用于规模为1 000 m3/h的曝气/生物强化过滤系统中,通过进行菌种复配、富集培养、固定化试验对前期小试所建立的技术成果进行验证,并确定系统的最佳运行条件。针对试验水质,该工艺适宜的运行参数如下:启动期采用逐级增加滤速方式,稳定期滤速为4~5 m/h,反冲洗周期为3~5 d,反冲洗强度为12~15
目的 了解湖沼地区实施以机代牛后血吸虫病传播因素的变化,为制定洲滩长效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进贤县爱国行政村2个已实施以机代牛的自然村作为观察村,收集2004-2010
目的 了解兴化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制定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卵,3~12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 5年检查5
以含NH+4-N的模拟废水为进水,利用稳定运行的反应器,研究新构建的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全程自养脱氮的快速启动方法。在进水NH+4-N为35 mg/L、pH值=7.8、HRT=24 h的条件下,通过调节加载在反应器上的电流实现对反应器中阴极区DO浓度和pH值的调节,成功实现了全程自养脱氮。经过30 d的挂膜期和60 d的电流驯化稳定期,氨氮转化率可达91%,对总氮的去除率为85%。与挂膜期、污泥
MBR作为污水再生回用的关键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然而现有研究主要着眼于稳定运行的情况,而很少关注启动阶段MBR的主要特征。基于对复合式MBR反应器启动阶段的分析,发现在整个启动期间MBR对COD的去除效果都十分稳定,其中启动前期主要通过膜截留作用,其贡献率可达40%,而在启动后期主要依靠生物作用。对氨氮的去除率在4 d内便可以达到95%以上,对总氮的去除率随着时间逐渐升高,30 d后可
采用人工废水对已受到严重抑制的厌氧氨氧化UASB反应器进行二次启动,通过降低进水浓度,在进水桶中加入加热棒,降低进水DO浓度,再逐步提高流量和浓度,经过69 d使反应器恢复到高负荷状态,对总氮的去除速率为5.86 kgTN/(m3·d)。在反应器二次启动的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DO、pH值、水力负荷等因素。反应器进水浓度较低时,应适当提高进水pH值,控制在7.5~7.7,随着反应器总氮负荷的提高
筛选了组合介质、ACP和PM三种人工介质进行水质改善效果试验,中试工程建于无锡市梅梁湖边,分别考察了其水质改善和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人工介质可以提高微生物富集效果,优化水生态系统结构,对各类污染物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经人工介质处理后,部分水质指标可以提高1~2个等级,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得到降低。组合介质对COD Mn、TN、Chl-a、TP等的水质改善效果优于A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