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红海”,外资巨头入场中国太阳能电池市场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ek11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4日,三星(无锡)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下称“三星SDI无锡工厂”)首度对媒体开放。《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工厂内看到,用于LCD核心材料的偏光板生产线正在紧张地做最后调试,光伏银浆生产线已经投产。
  
  三星SDI无锡工厂是三星SDI于2015年6月兴建的一家韩国独资公司,主要进行偏光板和光伏浆料生产。据了解,光伏银浆生产线以月产40吨的规模投产,将来计划实现月产100吨的规模。
  光伏银浆是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材料,而实际上,根据行业分析数据,近几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整体出现了“产能过剩”。三星为何要到中国跳进“红海”?
  是产能过剩,还是市场无限?
  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太阳能光伏正在成为未来新能源的主流形式。太阳能电池主要分为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两大类。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技术较成熟、应用较广泛的太阳能光伏电池。
  据《经济日报》报道,2014年,全球晶硅电池及组件需求量约35GW,而中国晶硅电池及组件产能达到40GW,超过全球需求量。而三星SDI无锡工厂生产的光伏银浆,恰恰是用于晶硅太阳能电池的。
  “太阳能电池产能近几年来的确存在产能过剩现象,主要集中在晶硅太阳能电池领域。” 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但要注意的是,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新能源的市场是无限的,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产能过剩’。”
  林伯强表示,目前太阳能电池领域的过剩,主要是在低端产业,“这个时候过剩不代表前景不好,太阳能还是要大发展的,目前这个过剩主要是影响低端的产业,影响不了高端的,高端产业的需求量还是很大。”
  实际上,经过近几年中国光伏企业的调整,光伏产业目前已经开始形成理性增长。当前,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带动下,太阳能电池消费能力逐步提高。同时,太阳能电池出口结构也趋于合理状态,尤其是亚洲新兴市场不断扩大,海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也使得产能过剩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常金龙分析说,随着发电成本下降、需求持续增长及整体行业投资日趋理性,加上智能电网建设、新兴市场不断开拓的有力带动,光伏产能将有所扩充,产能利用率也将稳步提升。迫于发电成本下降压力,未来高效率、低成本新型光伏电池产品需求将持续增长,这也成为各大光伏厂商产能布局的重点。
  外资大鳄加紧布局中国市场
  银浆以细薄的棋盘状涂于太阳能电池表面,起到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并使其移动的作用。如果把电池比喻为进行光合作用的“树叶”,那么银浆就是起到“叶脉”作用的电极材料。太阳能光电转换效率取决于银浆的性能,故银浆是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材料。
  按照市场调查机构New Energy Finance的预测, 全球太阳能市场将由2015年的56GW增长到2020年的85GW,年均增长率将超过9% 。
  目前,全球四大浆料厂──韩国三星SDI、美国杜邦、德国贺利氏、台湾硕禾接连在中国大陆成立生产基地或研发单位,以求就近与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接触。例如除三星SDI无锡工厂,硕禾在盐城建设的生产线也在今年年中投产。
  “三星这时候选择在无锡建生产线,无疑是看中了中国太阳能电池市场的巨大前景,所以加紧了产业布局。”林伯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三星SDI电子材料事业部宋昌龙部长称:“通过无锡工厂投产以及推出应用于高功率太阳能电池的新产品,将提高三星SDI的市场响应能力。三星SDI计划借此发展为全球太阳能市场中名副其实的市场领导者。”三星SDI无锡工厂总经理南主荣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今后太阳能电池市场将会大幅增长,三星SDI无锡工厂也将加深与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合作关系。
  据了解,三星SDI自2010年起进军太阳能电池用银浆领域,仅用6年时间,就实现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领先。三星SDI计划今年凭借中国生产基地及新产品,向太阳能产业近期发展迅猛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等东南亚国家扩大市场。
  产业供需格局进一步完善
  立木信息咨询发布的《中国太阳能电池导电银浆市场调查与投资预测报告(2016版)》显示:目前,中国太阳能电池导电银浆市场主要是被美国、德国等企业所垄断,国内生产太阳能电池所用银浆几乎全部依靠进口。
  林伯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在光伏银浆领域,中国还是有一定技术的,但是和国外相比,在较高端的领域存在一定差距,所以目前很大一部分还是依靠国外进口。“整体制造上不存在问题,主要问题还是在技术差距。没有人家技术好,就很难有市场。”
  三星方面称,三星SDI无锡工厂开始量产后,中国企业的材料供需情况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对此,林伯强表示,“这肯定会有正面的影响,本土化生产以后,中国厂商多了一个新的供货渠道,生产供需会有一定的改变,在技术上也会有所提高。”
  面对中国新能源、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制造业领域的“蓝海”,三星正在“加码”抢占市场,三星在中国的频频大动作正说明了这一点。例如,2015年4月15日,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新型生产线“I LINE”竣工。而在一天之前的4月14日,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在西安也举行了封装测试生产线竣工投运仪式。两天之内,三星半导体在中国的两家工厂生产线先后竣工。
  三星大中华区总裁张元基表示,三星打算在新兴产业方面以中国市场为中心持续发展下去。进入中国市场初期,三星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制造业为主发展,但现在三星逐渐向西部内陆地区发展,投资领域也迅速转换为尖端技术、高附加值、资本密集型产业。
  实际上,外资企业在加码高端产业“圈地”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三星半导体工厂落户西安后,带动了160个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了过千亿的半导体产业集群。
其他文献
<正>谣言再次被证明总是遥遥领先的预言。在数轮辟谣之后,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同样在数轮辟谣之后,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原滴滴打车)
期刊
央广网北京8月21日消息(记者曾卫?陈玺宇)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如果从行业和地区两个维度来分析,东北地区的困难不只是两三个省的问题,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必须要经受的阵痛。这是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在分析了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的数据指标后作出的理性评价。  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基础还是在工业、在制造业。尽管目前东北的工业制造业面临不少困难和压力,但出路就在坚持不懈推进供给侧
2014年5月,李天书就任抚顺石化总经理,上任第一天就被人截住“上访”。  作为石油人眼中“旗帜”的抚顺石化,已经历经88年历史。这个集“油化纤塑洗蜡”为一体的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产品曾服务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第一次南极科学考察和国庆50周年大阅兵。  然而,就是这个世界上独具特色的石蜡、烷基苯生产基地,在2011年确定“打造百年优良企业”目标以后,反而深陷亏损泥潭。截止到2014年,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