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下的学习者自主学习分析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j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先前的移动学习方式和网络教育资源已不能满足当前学习者的需求。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应运而生,其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吸引学习者的眼球,让学习者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一、微课程的概念及其特点
  1.微课程的概念。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习媒介终端和内容的微型化,这为微课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目前很多学者对微课程进行了定义和解读,其核心和理念是一致的,但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有专家:提出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以及学生反馈、教学点评等教学资源是构成微课程教学资源系统的要素,这些资源以一定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微课程资源生态系统。
  2.微课程的特征。微课程的时间一般都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但是“微视频”并非等同于“微课程”,只有与学习单元、学生的活动流程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否则它只是一个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因此,微课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也不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截屏,而是围绕某个知识点而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后开展的教学活动。由此可知,微课程的特征有:(1)以视频为呈现形式;(2)微课程的“微”,即微小、碎片化,能让学习者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在随时随地以任何方式来学习。
  教学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内容部分。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2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课堂教学来说,微课可以成为“课例碎片”。能让学生在短暂的零碎的时间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感到疲劳和注意力分散。同时微课程视频生动活泼,趣味性强,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课切入课题迅速,授课线索清晰,结尾快捷。
  二、微课程学习在我校自主学习中的可行性分析
  1.硬件支持。学校为每个教师在服务器上分配一定的空间,以便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资料上传到各自的文件夹中,方便读取,教师可设置各自的密码并允许学生登录到其文件夹中查看。学校的带宽为100M以上,总接入点至少有1000多个,加上每栋教学楼的无线接入点,学生可以在校园的任一角落登录到教师开放的专用文件夹,实现预学习或重温学习。
  2.解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生每天的课程作业都比较多,能够在相对固定地点除了做课程作业和预习外,集中消化知识的时间比较少,需要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相关知识链接的学习。由于在学校提供了微课程学习的便利性,这样使学生正在做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正好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供的反馈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使课程能更好的适合学生的学习风格。
  3.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接受知识的能力不一,导致不同的学生学习的需求也不一样。微课学习是模块化,学生可以针对知识比较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跟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比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具灵活性和选择性。
  三、微课程学习资源存在的问题
  1.微课程学习资源设计有待提高。在微课程学习系统中,学习资源是学习者开展学习的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学习资源的选择与设计上要有别于传统的课堂学习。
  2.缺少情感的沟通。虽然微课学习能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但是更多的是依赖相关技术来开展学习。与传统的学习相比,较明显的是微课学习更多的是人----机对话,缺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励、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等真实的人情关怀。如果学习者经常处于这种情况下学习,其积极性必将下降,影响其学习效果。
  四、解决策略
  1.交互策略。包括师生交互、学生与学生交互、学生和媒体终端的交互。为此必须要设置恰当的交互,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所需的知识。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仅靠学生自己的思考来找到答案,有时会比较困难,所以此时如果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或去其他学习者一起交流,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微课程学习资源的设计时要注意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设计,根据学习者的交互情况进行及时的平价,并给出相应的成绩(或等级),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励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2.情感策略。学习是一个学习体验的活动,情感的缺乏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在师生、生生相互学习,具有相近的知识结构,沟通起来较便利。这样既可以为学习者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有可以满足其情感上的需要。所以,如果学生之间对某个问题交流比较热烈,教师应该其向学习内容方向发展,这样引导学生交流,达到其情感交流的需求;同时,如果教师能及时的给予学生学习的指导并进行适当的评价,让他们感觉到教师就在其身边。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已经逐步进入我们的教学中,但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如何合理的进行学习资源的设计。
其他文献
“强三”来了!“强三”来了!一种夹杂着迷惑和希望的声音弥漫在中国的土地上。“强三”是人们对《机动车交通事故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草案)》的简称。是未来交通,保险立法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远距离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课题。远距离教育只有抓住机遇,加快改革步伐,面向社会和市场,才能建立起主动适
欧·亨利被誉为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大师之一。本文聚焦于他的《良心未泯》这部短篇小说,从文体学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对该文本的书写、词汇、句法和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续)黄晓地(3)模型建立模型的建立是把上述分析的结果用形式化语言加以描述,便于计算机的实现。知识内容是知识单元的集合,而知识单元可以划分为概念的集合,用BNF记
本文针对各种设备制作、安装工程的具体特点,从监理控制的内容方面,略谈一下设备监理在设备工程方面的控制特点。
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经验,简单阐述了水泥搅拌桩设计和加固掺入料的确定及施工工艺,并提出了有关的要求和方法,以供参考。
本文介绍了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的一般规定,包括短肢剪力墙的形状区分、最大适用高度、布置原则及构件设计要点等。同时介绍了可计算短肢剪力墙体系的软件SATWE,供同行参
本文分阶段讲述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任务及勘察方法,并重点讲述了各种不同地质情况下地质勘察要求及注意事项。
电大图书馆目录体系建设与书目资源共享葛晓春,李静芝十几年来,广播电视大学以其独特的现代化电教手段,冲破传统高校的围墙,辐射全国各地,为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浅谈电大学生班会与素质教育刘英素质教育是在80年代中期提出,近几年得到普遍重视和积极探索的。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实践过程中提出的新课题。所谓素质,就是指一个人的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