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老师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8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师之母
  我小时候常住姥姥家,或许因为姥姥和母亲都是教师的缘故,那时很向往教师这个职业。无论是在春风和煦之日,还是骄阳似火之时,她们总能凭借眼前的美景抑或是天气吟诵几句华丽的诗句来,显得很有学问,一副饱读诗书的样子。加上语气恰到好处的抑扬顿挫,我虽不解其意,但我对她们那种脱口而出的从容与优雅心驰神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每每与小伙伴们玩耍之时,我总是能通过复述母亲给我讲的故事,在那群熊孩子里面占据一席之地,多时能有近十人来听我胡谝。说到激动处,甚至自己都感觉到口齿不清,继而引得围观的大人们捧腹而笑。懵懂无知的我尝到了甜头,我便求着母亲给我讲更多的故事,然后在小朋友面前显摆一番,竟也会收到一些羡慕和赞赏的目光。
  接下来,秋叶舞动,霜草成诗。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故事渐渐从寓言故事讲到了上下五千年,然后就变成了最普通的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我仍乐于讲述那些现实故事,是因为故事中有一些我似懂非懂的道理。通过讲述会让心头那一团迷雾随风而散,心也变得炽热而透亮起来,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豁然开朗之感。这年头,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我作为家里的核心人物,大人为我所做的每一点,都关乎着我的成长与成才。我渐渐体会到,母亲是在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育我。
  母亲的学识是广博的,每每谈及她读过的“经史子集”,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可望而不可及。有时也感觉到在云里雾中,如梦如幻。除却惊讶我也心有感叹:母亲仿佛化身为一本大书,成就了我童年的最美的篇章。
  北国的夏季是多雨的季节,特别的是关中的雨,常常突如其来,又急又猛。在低气压与阴云的共同作用下,苍茫大地便会敞开胸怀,去迎接一切从天而降的东西,空气里回响着尘埃上下飘飞的声音,有时甚至让人隐隐感觉到气象的变化暗示着什么。忽然有一天,我的故事少了,我开始意识到有什么东西正在逐渐远去——母亲的声音。母亲接手了毕业班的管理,整个儿作息时间都全面颠覆了。从此早出晚归,每天都是一副极度疲惫的样子。即便如此,她也会不厌其烦地接听学生或学生家长打来的电话,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她对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精神状态了如指掌,既要引路,又要纠偏。难怪都说,教师行业中,中学老师是最苦的。中学教师中,班主任是最苦的。不仅管理驯服那些顽皮孩子,而且学业上和安全上都不能出半点儿纰漏,心里得装着未必向一个方向前进的千军万马,却必须让他们往一个方向走,这就是人生的正道。当了班主任之后的母亲,竟有点母仪天下的胸怀了。夏雨翩跹,雨过云舒,我却感觉空荡荡的,随着浓云褪去的是那原本应一毫无失地荫蔽在我身上的母爱,她们像是被他人一点点蚕食!
  母亲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我关怀备至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用温婉的语气给我讲故事了。我被置于一个空前冷落和孤单的位置上,像一个正在被遗弃的小孩。我不满的表情很快被父亲捕捉到了,他便捏着我的鼻子笑我:“你妈妈要帮助那些大哥哥大姐姐,才没空管你哩。”那时我开始严重怀疑自己是否是父母亲生的,他们一个笑话我,另一个却在做教师的路上被其他的“娃”拐骗走了。 母亲要从关心我一个人的成长转移到关心一群人的成长,相比之下,对一个老师来说,关心一群人远远比关怀一个人的责任和意义更为重大,付出的也会更多,我被边缘化就成为一种必然。
  母亲也注意到了略显失落的我,时不时从办公室打来一通电话,问东问西,关切极了,我仿佛能够看见她眼神里面的内疚,这几乎成了母亲补偿和安慰我的一种特殊方式。事实上,母亲的心里从未对我放松过,只是苦于无分身之术。班主任是体力活,也是脑力活,劳累导致的憔悴迅速写在了母亲富有活力的脸上,这是班主任三个字给她带来的重要回报,还有一个回报便是她成了学校有口皆碑的优秀教师。
  上文说起拐骗,我突然忆起母亲曾经给我讲过的她的惊魂一夜:那是母亲作为班主任的一次晚自习,操场变成了我等待时的自由空间,待到她下课却发现我不见了,满世界都没有找到我,脑子里浮出一个词——“拐骗”,平日坚强而倔强的她这时竟瘫在地上大哭不已。然而我是一个人去母亲学校门口的报刊亭看书去了。后来我虽然挨了一顿“揍”,但是从此,却有了一个我放学而母亲还未下班那段时间的栖身之所,报刊亭的伯伯给母亲说:“刘老师,让娃放学后就来我这里看书,你放心吧。”那个报刊亭,从此陪伴了我小学六年,每天放学我就到报刊亭看书,等母亲下班,也因此我跟报刊亭的伯伯成了忘年之交。
  母亲常常告诉我说:“妈妈是别人家孩子的老师,妈妈得要对别人家的孩子好,你也会有你的老师,到时候,你的老师也会对你好。”后来我懂了,就例如5·12地震之时,西安也有很大的震动,母亲把她班里的孩子带到操场上,安心陪他们,我的老师同时在操场上陪着我们。在朦胧之中,住着一个宿儒,面孔尚不清晰——那是小时候,似懂非懂,长大了,大抵在时光中慢慢懂了。
  为母之师
  让我不再刻意纠结于母爱“丧失”的,又恰是我的老师。我初中的班主任是一个与母亲年龄相仿的中年女性,穿着俭朴,高度近视,又不愿意戴眼镜,往往与她在路上相遇,她都会眯着眼睛盯着你好久以后,认清了对方面孔后方才会心微笑。乃至她看我们的目光,都散发出那种极度吸引着我的光芒。她有一辆老旧的小摩托,骑了不知多少年,你看她骑车一路过来,总是在不间断地轰鸣,启动的时候常常是声嘶力竭,听那声音,便知道它的破旧程度,是已经接近文物那种。
  听说她起初是不愿任班主任的,一是因为长期的劳累,使得她的身体状况非常不好,总是怕万一因为自己的身体,把我们撂在半路上而愧疚,她说“我是真怕耽误了你们,到时候我怎么跟你们爸妈交代?”话语当中,无尽忧伤。二是她的女儿上了高中,进入关键时期,她想腾出点时间专心照顧即将高考的女儿,她说:“真是愧对女儿,这么多年都没有好好陪过她。”
  可她还是成了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没有时间做饭,就把女儿和她自己放进了一个托管班,每天匆匆忙忙,她的那辆破旧小摩托,载着她和她女儿,风雨无阻,先送女儿,然后老师就急忙进我们班了。这么忙碌的她,管理班级却毫不含糊,几乎是无微不至,从日常值日分配的细化到大型活动的号召组织,很多次都让我们很不好意思——我们是初中生了,她竟像对小学生一样细细呵护,然而她却说想要在这路上留下脚印,除却自身的重量,更重要的是领路人有没有领对了路。她对学生的关爱,对班级管理的良苦用心,无不让人感动。我的眼眶有时莫名湿润,这与我的母亲又是怎样的如出一辙!世代的园丁的操守与坚持,在枝繁时理枝,叶落时疏土,风起时掩沙,干涸时浇灌,循环往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为社会难以勘察到的角落默默地、无私地尽心培育,那又是怎样的……   事分两头,有一段时间,老师的电话一来,母亲就会很是焦虑——那时我不是很让人省心的。每每犯错,老师总会给母亲打电话,所以母亲每次看到老师的来电,就会格外紧张,生怕我又犯了什么错,给老师添什么乱子。可是那天,老师的电话又来了,母亲犹豫了可还是接了电话,只听得老师在那头说:“你别紧张啊,我是想给你说,娃可好了!他是我们班最有正气最有责任心的男孩子,我们班换水、搬书全都是咱娃……”老师的话语充满骄傲,跟她的女儿考上名牌大学时,她向我们报告喜讯的时候一模一樣,我的老师,她是把我、把我们当作他自己的孩子一样的——骄傲!她的语气,让我想到了放学时她跟我们说再见时的笑容,她说“路上小心,注意安全,周末好好积淀自己!” 我不好说明那是当时对十二岁少年关怀或是她一如既往的认真态度,不过我常能看到她嘴角浮现的笑意,多么熟悉!和我的母亲又有何区别?那是母亲亲切地对待孩子的笑吗?是啊。
  我的喜怒哀乐,从此跟这样一个与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牵连在了一起。我的世界,又多了未曾有过的色彩。我没有机会、没有时间跟母亲说的话,从此可以跟我的老师说,她可以给我指点迷津。老师的女儿,后来成了我们这些后辈的小老师,老师把姐姐带进我们班,无不自豪地说:“你给弟弟妹妹们讲讲学习方法吧!”这跟当年,母亲让父亲到网吧里去找沉湎在自己的小世界的她班里的那个哥哥多么相像啊!
  母亲是母亲,母亲还是老师。老师是老师,老师还是母亲。——她们都是我的老师。母亲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中学老师尤其是当班主任的中学老师的儿女特别不容易,他们要比别的孩子多承受很多的压力,可是又要比别的孩子少享受很多的陪伴。”可是我认为,教师的儿女,不仅仅包括血脉相连的亲生儿女,还有作为师者而向他们传道受业解惑的一群人。母亲把自己的一部分精力花在了她精心培育的花草上,而相对的我的老师,我的庠序之师,又何尝不是将他们的一部分精力从自己的骨肉上移开,而奉献给了他们的学生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从母亲那里缺少的,却又从我的老师这里加倍得到了,因此我跟其他的孩子是一样的——幸运。
  我与母亲的见解还有不同,我认为——师者,不易。他们担负着自己的家庭、他人的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发展的责任与使命,从死板的知识中升华出来,凝结出来对世界的大爱,他们教会我们付出爱、收获爱,我想,那是一种为人的态度;而这种态度由师者的火炬开始传递,世世代代传下,在无限可能的发展之中发芽,最终结果。这定是他们愿意看见的了。
其他文献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结束.联大校歌中期盼的“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的理想,即将成为现实.数日后,联大即设置三大学联合迁移委员会,筹划三校迁返平津.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持续应用,传统的手工管理工作越来越多地被信息系统所替代,以浙江省为例,与森林资源监测密切相关的业务,如林木采伐、林地征占用、森林防火、营造林、林
去朋友公司谈事,说到团队建设,他困惑地说:“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现在简直不敢招,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rn“富二代”,在人们印象中常与好吃懒做
期刊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目前已成为植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对于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应用树脂半薄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叶籽银杏胚珠发育过程及其超微
我们很容易就会忘记自己其实是吃米的人。在香港,一般市民几乎没见过稻田,没见过禾苗如何长高、结穗,更没见过收割打谷,只看到一袋袋白米干干净净、包装整齐地排在超市的货架上。  但是有许多习俗不断地提醒我们,米是我们华南地区无法割舍的文化支柱。例如香港每年一度的“派平安米”,传统的乡社与善堂还秉承着这种古老的信念,认为发白米给老人是积德行善的好事。而那些忍受日晒雨淋之苦,花去大半天时间排队的老人家,除得
期刊
01rn杰夫来自加拿大,他出生于温哥华,中学时搬家到魁北克.rn高中毕业后,杰夫和大多数加拿大人一样,没有上大学.rn他学了厨师,当了三年法式大厨.rn有一天,他看到报纸上招聘去
期刊
并不是从现在开始,人类才开始生活在机器的阴影之下.AI在不远的未来危及人类的工作,只是这片阴影的一个角落.人们对此讨论得非常热闹,几乎让人和机器争抢工作快变成了一个真
期刊
又出了一本新书。第一本要送的,当然是我的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最关注我的,是她老人家。母亲的职业是医生。年轻的时候,母亲是个美人,我们兄弟姐妹都没有她年轻时独有的那种
期刊
能源林作为可再生生物质能源的一种,备受人们欢迎。关于不同初植密度能源林的研究较多,但对于超高密度能源林的生物量及热量变化报道较少,本文以桉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九种超高初
多源图象处理与分析系统(MSIMAGES)是地理信息系统(MAPGIS)的一个子系统.阐述了多源图象处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思想、原则、结构的选择,介绍了系统功能的分类和系统平台的选择,分析了图象系统所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