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儿童眩晕症病种构成、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82例儿童眩晕症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结果82例中,女性46例、男性36例,女∶男为1.28∶1。中位年龄9.0岁(14个月~18.0岁),其中≤6周岁者21例,主诉为不明原因的反复摔倒、哭闹、行走不稳、挠耳及>5岁患儿"屋顶或者帐篷顶旋转";>6~<15岁者34例,主诉为较笼统的"晕";≥15 ~≤18岁者27例,主诉"晕",能较明确地诉说"旋转感"或者"昏沉感、头重脚轻感"以及伴随耳聋、耳闷、耳鸣等。儿童良性发作性眩晕(BPV)15例(18.3%),分泌性中耳炎(SOM)12例(14.6%),前庭性偏头痛(VM)11例(13.4%),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9例(11.0%),内耳畸形8例(9.8%),梅尼埃病8例(9.8%),前庭神经炎7例(8.5%),突发性聋伴眩晕6例(7.3%),中枢性眩晕4例(4.9%),先天性尿素循环障碍和精神心理性眩晕各1例(1.2%)。女性患儿患病较多的疾病为BPV、VM及梅尼埃病。随年龄增长,BPV有自愈倾向,8例12岁以后、3例14岁以后未再发,4例随访中;VM发作频率减少、发作程度减轻。>6岁患儿可配合完成绝大部分的前庭功能检查。先天性尿素循环障碍患儿发病1周死亡。
结论眩晕症患儿BPV、SOM、VM较多,女性多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BPV有自愈趋势,中枢性眩晕及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罕见遗传病,病情变化快,危害性大,需要对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及时多学科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