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bug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课堂效率,我认为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了多少,也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多课堂效率就越高,而是中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多少、弄懂了多少才是课堂效率高低评价的标准。课堂效率的高低并不取决于教师一堂课讲了多少知识,而取决于中学生在本堂课中掌握了多少知识。 根据自己平时教学,我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有了一些有效的想法,为了能让中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现把这些想法总结如下:
  一、中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在新知识学习之前,对新知识进行提前了解的过程。显然,课前预习在新知识的学习和旧知识复习的更替或更新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课前预习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当于为学习新知识打基础。在预习的时候,为了提升预习效果应该做预习笔记。可以记录下预习新知识时遇到什么问题,在上课时应该注意认真听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做了什么讲解, 这样在心里就形成了一个重点听课的规划,这样就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教师课前做好有效备课
  (一)教师要认真研究透教材
  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弄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有关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包括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知识结构、重点章节,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等问题。做到完全掌握教材,驾驭教材,规划好课堂。
  (二)全面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心理
  掌握中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认知方式和情感态度;深入学习中学生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包括智力的差异对学习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注意中等偏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做到心中有数。
  (三)科学合理选择课堂教法
  尊重中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规律,针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制定教学方法,寻找教材内容与中学生兴趣的最佳结合点,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想学习、爱学习,启发中学生主动思维,不仅使中学生高效掌握所学教材内容和知识点,而且让中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高效学习,能为中学生今后长期的知识学习打下基础,最终使学生能够高效学习。
  三、科学合理安排课堂40分钟
  一节课共40分钟,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这40分钟,我将40分钟安排如下:
  5分钟的新课程前复习提问时间:知识的学习总是前后有联系的,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所以必须做好复习。将每堂课前5分钟用于复习提问,既能够了解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水平,也能够知道本堂课哪些内容需要特别讲解。
  25分钟的新课讲授时间:中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对教材进行了充分预习,因此新课讲授时间安排在25分钟是合理的。新课讲授应该遵循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知识,开始讲授新课内容和帮助学生巩固灵活运用知识。
  5分钟的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沟通自己对所学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共同把知识点系统地消化和掌握。同时,教师及时对学生的疑问做出解答。
  5分钟的课堂反馈时间:学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衡量一节课效率高低和成功與否主要在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做练习题可以检验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是否真正掌握,教师应该针对本课内容出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做当堂讲,查缺补漏,解决疑问。
  四、课堂上科学合理设置问题
  提问是触发中学生思维的最佳方式,是激发中学生领悟知识的契机,也是检验教学的有效手段。提出问题的质量直接决定教学的进度和效果。所以教师必须运用好提问,下面有几点建议:
  1.提问要有计划性。教师应该全面掌握教材,针对不同知识点设置教学方法和应对策略,将问题置于重难点上,突出重点,激发学生思考和回答。课堂上,设置的问题要利于激发不同水平的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2.提问要难易适度。中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儿童,所以课堂上在相当程度上是受兴趣驱动的,他们对新事物感到好奇,并渴望了解,所以应该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如果设置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无法回答,设置这样的问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设置的问题太过简单,又失去了提问的意义。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不要让中学生不经思考就获得答案,要让他们通过适当思考才能想出正确的答案。
  3.提问要有启发性。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堂不同的时间段,设置的问题应有所不同,课堂开始时,是为了活跃气氛而设置,为了激发中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设置;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则是为了促进中学生思考;教学结束之时的问题,为了挖掘课堂内容,教学升华。教师在问题设置时,可以进行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
  五、指导中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学生要学习,就必然采用某种方法,学习方法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率。高效听课是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一个中学生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课堂上学到多少知识。中学生要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听课时要专注自己的疑问点,积极动脑思考,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加强理解,同时主动将重点内容做好笔记以备复习。
  六、科学合理设计板书
  1.辅助实现学习目标,清晰体现教学意图。优秀的板书,应该高度体现教学内容和重点,可使中学生明确本堂课学习目标,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2.突出重点难点,形成完整知识结构。好的板书能对教学内容去粗取精,分清主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形成合理课堂结构,使中学生一目了然,轻松看出本堂课的重难点。
  3.强化直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板书可以通过图画、图形和符号等形式使教材内容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使中学生一眼看出本堂课的知识体系和结构,能促使中学生集中注意力关注知识节点,有助于中学生精确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4.引导中学生学习,培养中学生思维品质。结合简明清晰的板书和教师的精准讲解,能更好地引导中学生去思考,训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不是朝夕就能做到的,我一直都在不停探索中,希望能找到一条效率高、效果好的教学之路。
  (责编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以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推动教育现代化,教学手段从“粉笔 黑板”到“计算机 大屏幕”,教学方法从“填鸭式”到“互动式、启发式”,不断优化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方式,提高高中英语教与学的有效性。  一、借助网络丰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英语个性化学习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不断更新、有針对性的真实英语学习材料,基于信息技术建设的学习资源库,不仅容量大且类型丰富,更有利于
期刊
本研究介绍了水稻花药培养在我国发展的三个阶段,即方法探索阶段、与水稻育种的结合阶段和新品种选育阶段。综述了近期国内外水稻花药培养中培养基与培养方法改进与完善方面所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大范畴,也是一个属于特殊社会需要的概念,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就是对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信息的技术应用,加快数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遵从一定的原则。  一、發展性原则  现代数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不断发展的,不仅是技术与技能的发展,也是知识与信息的发展,技
期刊
就业问题是关乎国家经济及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处理妥当与否关乎到国家未来发展是否顺畅及稳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国家及社会的重中之重,是关乎到国家民族命运的因素.从
近年来,同煤集团雁崖煤业公司党委以党建工作为抓手,把党组织的核心作用融入企业的中心工作中,使党建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公司党委把深入推进党务
目的探索精子形态、精子顶体酶活性以及精子膜表面麦芽凝集素受体含量对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率的影响。判断三者进行精子功能评价指标的意义,以及体外受精预测指标的价值,探讨
现今幼儿园中有许多幼儿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形成了顽劣的性格,孩子不懂感恩,不知礼节。对于这样的孩子,要想转变其思想还要从家长身上入手。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必要纠正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与方式,使家长学会正确的教育方式。本文主要从家庭教育的溺爱危害、传播正确的教育方式、设计良好的教育活动等方面探讨幼儿园对于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溺爱危害  由于现代家庭中,孩子的数量较少,大多数孩子都是
期刊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洪潮中,各学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次重大举措,如今的信息技术课程已逐步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并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它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坚实阵地。课堂是一个奇
期刊
班级管理是教师日常教学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班级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品行发展。而且,初中是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就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同时,教师是除家长以外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教师的日常行为和管理策略很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而且教师
期刊
广播、电视和听众、观众是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正是这对矛盾运动推动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受众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