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探讨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tt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中部大省,湖北是中部地区教育、科技最发达的省,武汉是中部最大的城市,领跑中部,责无旁贷。湖北省委八届五次全会主题报告指出:力争3年有明显变化、5年至7年有大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会议确定的发展路径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因此,构建湖北全省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是湖北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必要保障。
  一、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的关系
  1.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目前学术界对于循环经济的准确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循环经济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生态经济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排放”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但循环经济采用“生态链”的方法,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式流程,使经济系统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循环经济摒弃了传统的、粗放的单纯依靠资源成本高投人换取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倡导通过物质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使整个社会和谐地可持续的发展。
  循环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为减量化原则(Reduce)、再使用原则(Reuse)、循环利用原则(Recycle),即3R原则。
  其中,减量化原则要求经济活动的开端为了达到生产目的,尽量减少资源投人,从源头上控制资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使用原则,反对一次性产品使用,倡导产品使用周期中,尽可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循环利用原则,要求在产品的使用寿命终结时,其残值可以重新成为可以利用的资源。
  2.生态城市的内涵与特点。生态城市是全球区域生态系统中分享其公平承载能力份额的可持续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人居环境。生态城市的特点表现为:注重高效和谐性、保持整体性、实现可持续性。
  3.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的关系。循环经济的作用对象是生态城市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主要解决城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间的矛盾。通过改变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物质流动方式和效率,进而改变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高经济产出、减少污染排放,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
  从循环经济3R原则,特别是减量化原则看,循环经济理念在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在公共资源、能源设施和建筑领域的资源能源节约与效率提高方面可以大有作为。由于资源环境问题是目前制约许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而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或核心组成部分。
  二、武汉城市圈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模式研究
  目前我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仍不完善, 尚停留在以末端处理为主的阶段(见图)。这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对城市生产生活废弃物进行综合处理与利用, 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生态压力, 提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城市循环经济体系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能耗、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城市资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城市经济循环体系中得到合理和持续的利用,以把城市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这一模式是对我国城市循环经济体系的深层次推进。
  城市循环经济体系是一个由若干因素组成的综合系统,可以选取与其发展密切相关的主要因素,如:资源禀赋、参与主体、技术和制度, 通过建立一个函数关系式来表达各因素之间互动、协作、共进以实现目标的过程。
   CCE=f(rc,u,t,s)
  CCE—城市循环经济体系;rc—城市资源禀赋;u—城市经济参与主体;t—技术;s—城市经济制度,
  其中, 城市资源禀赋(rc) 是循环经济体系中的重要资源载体,同时也反映系统运行的最终效率。本文重点分析城市经济参与主体、技术和城市经济制度三个因素对实现城市循环经济体系目标的影响,因而在以下分析中假定城市资源禀赋(rc)为常量。
  1.目标层。城市循环经济体系的目标是在城市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物质投入量和减少废物产生与排放量,加大对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 提高对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城市生态环境(CCE1)、城市社会(CCE2) 和城市经济(CCE3)的和谐发展。
  2.参与主体层。参与主体层是指城市循环经济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实施主体。这里根据各主体的角色定位建立一个由小到大、由点到面、依次递进的维度空间, 即: 城市居民层面;城市生态系统层面;城市循环经济层面。三者之间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平台。
  3.技术层(t)。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先进的生产手段装备城市生产生活, 用先进科学的方法管理城市生产生活,是推行城市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充分利用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城市清洁生产理念与生态技术体系; 生命周期理论及环评技术; 城市生态管理理念与生态管理技术体系;城市产业生态链原理与技术体系等。
  4.制度层(s)(1)政府引导 。政府应通过宏观财政手段鼓励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活动。通过政策引导,使得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政府通过提供补助金、低息贷款、税收减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手段促进城市经济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在城区修建综合垃圾分类回收站, 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体系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
  (2)市场调节。利用市场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可建立排污权市场、水权市场等。如排污权市场的建立,可由政府确定环境容量使用的上限,并将允许排放的污染数量总量分配到各个污染源,借此明确排污单位对容量资源的产权(使用权)。之后允许污染者在市场上交易排污权,利用市场供求关系实现环境容量资源优化配置。
  三、武汉城市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建议
  武汉环保形势非常严峻,一些城市污染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污染和水土流失,森林、草地功能衰退等生态问题依然存在,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武汉多数的河流及湖泊因污染而功能衰退。另外,武汉及周边严重缺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所以,武汉城市圈发展循环经济,非常迫切。发展武汉城市圈的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努力,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实施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有效的对策及措施。
  1.必须彻底转变单纯追求GDP的政策目标。构建武汉市绿色GDP核算体系。2004年9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出公报, 中国绿色GDP(即EDP)核算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武汉市可依据该核算体系框架, 建立武汉市环境实物量计算、环境价值核算、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 以及经济环境调整的绿色GDP核算体系。运用绿色GDP核算体系,会使我们看到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严重代价, 促使人们抛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湖北全局角度出发,有必要研究制定全省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数,作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
  2.逐步完善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立法工作。在立法工作方面,主要应根据湖北的自然条件、具体环境问题在已经有成熟的科技与实践支撑的领域制定循环经济特别法,以加强循环经济法体系整体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说,要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支持与保障。
  3.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要使用经济激励和刺激手段,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使循环经济具体模式中的各个主体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关系。经济手段有税收、信贷、政府采购等手段,主要是通过成本和价格这些基本范畴影响企业的行为。要通过政策调整,使得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使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
  4.研发形成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应运用循环经济的思路,通过对经济系统的物流和能流分析,优化武汉的工业、城市化过程,建设生态产业园区,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产生和排放。
  5.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实践的试点。在武汉不同尺度的区域(城市、产业园区等)上、不同行业上、不同产品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进而总结经验进行推广。例如武钢经验和东西湖生态城区的建设。
  6.进行科学和严格的管理。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但是,不能设想仅靠先进的技术就能推行这种经济形态,它是一个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科学和严格的管理是做好循环经济的重要条件。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办事规则和操作规程,而且有监督其实施的管理机制和能力。
  7.提高市民意识。实施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府的倡导与企业的自律,更需要提高武汉市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武汉市政府应高度重视运用各种手段和与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社会宣传, 以提高市民对实现零排放或低排放的社会意识。通过引导绿色消费和开展绿色教育来鼓励市民参与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2005、2006武汉市环境状况公告[DB].武汉市环境保护,http://www.hbepb,gor.con
  [2]韩强:绿色城市[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3]郑积源主编.跨世纪科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社评:权衡不同利益协调人与自然[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03-29
  [5]胡国亮: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A].武汉大学博士论文[C].2004
  [6]路策:迈向21世纪的武汉第三产业[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 采取问卷、数理统计、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渝东地区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参与体育健身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局部地区的研究视角,一定程度地反映出我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这一庞大群体的体育健身状况,为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信息参考。  [关键词] 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体育健身    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学者广泛开展了不同人群体育健身现状的研究,如机关工作人员、科研人员、教师、残疾
期刊
[摘 要]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专门的传播产业首先是要通过信息引起注意、产生影响、形成舆论,然后把凝聚在自己媒体上的受众注意力和对于受众的影响力通过各种方式变现。这种变现方式经过了从吸引注意、形成影响到互动参与的三个变迁。  [关键词] 传媒产业 赢利模式 变迁    “媒介经营的基本能力,就是经营信息的能力。其他一切相关的经营均依赖于这一基础性的能力。” 传媒作为一种产业,其赢利模式毫无疑问是围绕着
期刊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不断发展,项目投资及其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针对现代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涉及面广、技术复杂的特点,要求理论研究要适应于因素的变化。本文针对项目投资全寿命周期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该模型整合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灰关联分析法,构建了一个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更好的规避项目投资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项目投资 风险 模糊AHP 灰关联分析  
期刊
设某种状态的先验概率(事先给出的各种状态的概率)为,通过调查获得的补充信息为,给定时,的条件概率为。则在给定信息的条件下,的条件概率,即后验概率(利用补充信息修正的概率),可用Bayes公式计算:     一般风险型决策中决策分析分为先验分析和后验分析。一般来说,只要补充信息是准确的,则后验分析的结论更为可靠。  案例分析:某水利工程公司拟对大江截流的施工工期作出决策。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三种:一是在
期刊
[摘要] REACH法规是欧盟关于管理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的一个新法规,于2007年6月1日正式生效,该法规的实施,对我国乃至全世界化学品及相关产业的进出口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REACH法规的正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REACH法规 技术性贸易壁垒 WTO    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和经济持续迅猛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欧盟也逐渐成为我
期刊
[摘要] 本文就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将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改造成节约型社会提出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 东北 老工业基地 建设 选择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发展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大国,也成为耗能大国。据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8.46亿吨标准煤,比2003年增长15.2%,按照美国经济学家格鲁特曼的“增量资本产出
期刊
[摘要] 分析经贸类论文英语摘要的及物性、语态、语气和主位结构等语篇特征,可以揭示其文体特点,帮助论文作者从语义内容的组织上把握语篇的宏观体裁结构。   [关键词] 经贸类论文;英文摘要; 语篇特征    一、 研究背景  经贸类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一种,比起其他学科英语发展较晚,进步也较慢。对经贸类英语的研究鲜有发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对其做的研究更是历历可数。本文应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
期刊
为合理有效的衡量黑龙江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效率。本文将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黑龙江省各地区经济水平发展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1.模型选择。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是由Charnes等学者于1978年提出的,它把单输入、单输出的工程效率概念推广到了多输入,特别是多输出的同类决策单元,简称DMU(Decision-Making Units),的有效评
期刊
[摘要] 本文以作业成本管理为切入点,通过对传统ERP下的成本控制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提出了作业成本法优于传统ERP下的成本控制方法,旨在推动和促进企业ERP的实施与健康发展。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    20世纪90年代会计系统嵌入到企业资源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会计实现了和企业业务信息、其他管理信息的集成,给
期刊
[摘要]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构建与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政府的积极财税政策支持。在对税收政策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支持体系。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税收政策 环境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每年以两位数增长,在使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的同时,经济竞争的加剧使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骤然变得严肃起来。为了实现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