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经济回暖尚早走出产业迷失 寻找投资方向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8674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第一季度大陆经济资料发布后,近期产业是否会发生变化?企业到底该如何分析当下的产业投资形势?如何甄别真实机会隐藏在哪些产业领域?
  
  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萧条,使得大批企业甚至全球知名公司陷入重重危机,经营步履蹒跚,但是,也有人高呼「越是危机越投资」,他们认为,当前经济危机正是企业大胆出击,趁低扩展规模,抄底潜力资产或进军新产业领域的绝佳时机。
  
  
  早春仍有寒意
  
  随着大陆一季度经济资料的公布,让一直在「寒冬」中发抖的企业感到了一丝暖意。
  面对经济有所好转的现象,有专家指出中国经济回暖的路径仍存很大的不确定性,净出口下降、投资冷热不均和内需失衡,都有可能抵消经济回暖的动能。
  大陆著名《财经》杂志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指出,净出口可能大幅下降增加了中国经济回暖的不确定性。5月中,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净出口拉下GDP增长0.2个百分点,这里的净出口包括货物和服务等贸易。不过,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一季度货物的净出口(外贸顺差)同比增长45.3%。
  由于外部经济持续不景气和国内投资增长带动进口增长,沈明高指出,货物贸易顺差的高增长将不可持续。他预计,2009年外贸顺差将较去年缩小30%,如果属实,外需放慢将逐渐放大中国经济增长的压力。
  另一个不确定性是,信贷和国有部分投资增长启动的反弹,能否传递到其它部门。沈明高认为,过度依赖投资增长所带来的内需失衡可能反过来制约经济的回暖。虽然短期内为了稳定经济,政府不得不动员更多的资源推动投资增长;但是,过度依赖投资,其效率将远不如更为平衡的投资和消费增长,并可能最终制约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迷雾下的危与机
  
  一季度经济资料给市场吹来阵阵暖风。数据显示,约大陆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 一季度的房地产、物流业、汽车业、以及一些加工制造企业出现回暖迹象。
  ●纺织出口复苏为时尚早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3月份的纺织行业出口明显反弹,单月出口纺织品服装共121.64 亿美元,环比增幅高达82.23%。从接单看,龙头公司订单总量基本稳定,但同比大多是持平或小幅下降,订单质量下降的情况还未得到改变——订单分散、短单、小单更多,平均单价下降,对毛利率有所影响。
  警示:外需疲弱,出口受阻现状依旧严峻,行业整体盈利形势不容乐观,除了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以扶持,中小企业还需要不断提升的是自主创新能力、相对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实现多方面的自我救助。
  ●回暖物流业 寻求新增长点
  港口和物流是中国经济最为灵敏的器官。2009年一季度大陆规模以上港口生产仍位于低谷,但3月份止跌反弹。据初步统计,2009年3月份,大陆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2%,港口煤炭发运量达到4000万吨左右,接近正常水平。
  警示:外贸数据下降对外贸货物吞吐量影响最直接,港口清淡,依附港口的物流公司业务下滑,同时,物流产业链条上的货代、集装箱拖车、仓储、配送、快递等相关物流产业也因货物流量的锐减而举步维艰。部分中小型物流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的风险。
  ●房地产回暖缺乏经济基本面支撑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1~3月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显示,不仅仅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出现较大增长,山东济南、日照、青岛等二线城市的住房交易量也在回升。
  警示:「回暖」缺乏经济基本面的支持,因为这个市场无法脱离宏观经济环境而独立存在,购房需求能否持续,要由购房者群体背后的各行业发展、宏观经济形势来做决定,为此房地产企业对未来投资需要谨慎、再谨慎。
  
  产业的机会
  
  在这样的产业变化形势下,企业投资的战略方向该进行怎样的调整?对那些早有战略准备,也有能力在当下出手投资的企业,哪些产业领域蕴含着投资契机?
  「一些矿业企业资金出现问题,甩卖勘矿权、采矿权的很多,房地产企业有很多房地产项目要盘活,这两个行业明显是投资的好机会。另外,旅游业和奢侈品行业是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很大的行业,走弱非常明显,但从长期来看是朝阳产业,现金充裕的企业可以借机介入其中。」 专家指出。
  巨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黄悦以为,投资机会最为明显的是消费品行业,尤其是快消品,存在很大的空间去提升品牌等无形价值。「比如服装业受危机的冲击很大,但当前也是很好的投资机会。如果有企业现在去整合中国一些生产资源聚集地区的众多OEM企业,然后借全球经济的低谷去抄底国际知名品牌,就可能实现很好的嫁接与提升。」此外,涉及基础设施的工业品领域同样也存在投资良机。
  合众世纪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主管合伙人陈立辉表示:「健康医疗、现代农业、清洁技术、新能源,以及一些品类的快消品,都会有很好的成长预期,值得当前准备投资的企业考虑。」
其他文献
处于后国际金融海啸时代,2009年全球奢侈品消量受到很大考验。今年初,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19届国际高级钟表沙龙」上,「重塑危机后的世界」成为多个高档钟表品牌共同探索的主题。当人们必须改掉过往挥霍无度的消费恶习,凡事斤斤计较时,「质量」就成为高档钟表营销策略的一副好牌。    重塑危机后的世界  「第19届国际高级钟表沙龙」(SIHH)2009年1月底在瑞士日内瓦的不景气声中落幕,不过总结结果,
期刊
两岸迎接金融合作新纪元    江陈三会签署「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就未来双方的金融合作包括互设机构、货币管理、业务交流等事项达成原则性协议,为将来两岸签署银行、证券、保险MOU正式铺路,将使得两岸金融合作迈向新纪元。专家指出,香港在两岸金融中介地位将会淡出,但仍可发展财富管理新商机。      两岸金融市场在隔绝多年之后,透过第三次江陈会,签署「两岸金融合作协议」终于可以朝向正常化发展。相关协议是为
期刊
如果继续採取渐进升值的路径,则在渐进升值的初期,由於预期依然存在,升值对资本市场将是利好;但到后期,获取升值收益的资本可能离场,外资流出将对资本市场形成打击;如果一次性升值,并且市场相信一次性升值短期已经到位,则对资本市场是利空。    台商要在中国大陆如此巨大的市场销售食品,显然不可能自资设立所有销售点,那要用什麼方法才可让非自资的销售网络运作得宜呢?我们以2008年在香港上市的台商中国旺旺(以
期刊
徐德容、李姿慧、连心泽、罗方慈、仲伟中、陈庭涵……,这些跟随父母跨海求学的台湾学生,经由自身的努力和学校、家长的支持,顺利走过了求学生活的身心历练,在接受和融入中迅速成长起来。    「我希望大家的愿望都能实现!」略显腼腆的陈庭涵,慢声细语一出口,立刻引来了一片掌声和笑声。这个7年前小学还没毕业就随父母、哥哥一起来大陆的台湾小女孩,经历了转学初期在校车上哭喊妈妈、不愿上学的艰难磨练,现在已经成为上
期刊
台湾经济部门5月中公布第一阶段陆资直接赴台投资项目,开放制造业、服务业与公共工程三大类共99项。专家认为,第一阶段开放陆资赴台投资项目,不包括高科技、电信、金融等热门项目,估计能吸引的大陆资金不多,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益。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2009年5月12日宣布,大陆资金赴台投资的具体办法和开放项目,最快本月可以开放。其中制造业开放比率约30%,服务业约21%,公共建设约14%,总计99
期刊
去年开始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海啸,让国际经济环境变得更加波谲云诡,随着欧美市场经济衰退,消费市场的需求日益下滑。由于欧美是大陆台商主要出口客户,以加工出口为主的大陆台商,在国际金融海啸下,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为因应这波经济危机,大陆去年底出台4万亿人民币扩大内需的救市方案。「出口转内销」,成为大陆台商最热门的话题,有经营加工出口的台商表示,贸然作出「出口转内销」的决定,只会「凶多吉少」。  
期刊
大陆在转内需市场;台湾有资金、人才与国际经验,可以协助大陆提振内需。两岸之间的合作在现代服务业上将占据很大比重。      2009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首届海峡论坛上宣布了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等八项惠台新举措,并表示,大陆方面愿意以积极和开放态度,与台湾方面商谈签署符合两岸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随着两岸大三通后大中华经济圈的逐步形
期刊
台股在2009年5月初的连续飙涨,加权指数久违全面涨停的格局,除了令台湾的投资人,甚至那些关注两岸局势变化的外资,也有了大力买进的喜悦。台湾顿时好像已走出全球金融风暴的乌云笼罩,拨云见日,才不到三个月时间,台湾股市全球涨幅最大也最亮丽,投资人都喜出望外,信心大增。    全球资金看中两岸关系目前发展的趋势,乐观的态度及预期;两岸从「辜汪会谈」后,交流逐渐频繁,直到连战的破冰之旅,交流层级进一步提升
期刊
台湾曾是「代工王国」,在制造文化的孕育下,台商的产品制造、国际化视野、研发能力与设计能力都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台商代工下的产物,都只能称为「产品」。如何让产品商业化,成为商品,甚至是拥有高附加值的商品,尽快走出「为他人做嫁衣」的困局,是困扰台商已久的问题。    产品最基本的属性就是质量和成本,衡量的标准是价格;而商品最基本的属性是品牌和价格,衡量的标准是价值。商品能够超越质量和成本圈定的死框框,
期刊
有一位朋友建议我介绍一下「当今最有赚头的产业」,若能够的话,他也希望我能把一些客户成功的案例公诸于世,不要每次都讲一些「摸不着边」的概念,要举例又不够具体,他还批评我的文章,看了真不太过瘾。    我手上真的是有一些他要的「大解密」案例,可是我能公开吗?有一位客户他经营的产业很冷门,台湾只有少数厂商在做,他算是「默默赚钱」的大企业家,但是他的产业我怎么可以随便介绍在媒体上,就连私底下我都不太敢讲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