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庄乡十年致富路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淮阴区刘老庄乡,是新四军82位勇士以身殉国的地方。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82名指战员,为掩护主力部队及地方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在刘老庄与扫荡的1000多名日伪军进行了顽强的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八十二烈士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壮举曾受到朱德、陈毅、李一氓、黄克诚、张爱萍等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评价。2005年9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特别提到: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在去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9·3”大阅兵中,刘老庄连作为英雄群体编队在天安门广场亮相,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这一英雄群体的光辉形象。
  由于多种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刘老庄的社会经济发展十分滞后。2005年,全乡的财政收入仅有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元,全省1011个经济薄弱村,刘老庄乡10个村中就有9个村名列其中。帮助刘老庄乡改变贫困面貌,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更有着强烈的政治意义和示范效应。为此,淮阴区老促会多次给省老促会写报告,请省老促会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刘老庄乡改变面貌。
  2005年年底,省老促会作出了把刘老庄乡作为联系点的决定。2006年2月28日,省老促会名誉会长、原省委老书记韩培信、省老促会理事长凌启鸿同志,联名给时任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写信,建议省委、省政府把尽快改变刘老庄乡的贫穷面貌当作一项十分迫切、十分特殊的政治任务,将刘老庄乡列为扶贫工作重中之重。李源潮同志于2006年3月16日作出批示:“赞成对刘老庄乡重点扶贫。”梁保华同志于3月18日作出批示:“赞成将刘老庄列为重点帮扶的乡镇,请扶贫办牵头,提出具体帮扶措施,省政府从政策扶持方面予以倾斜。”书记和省长还亲笔批准了省政府“十一五”期间帮扶刘老庄乡方案及七条优惠政策。2008年7月,淮阴区老促会主动为区委、区政府起草了一个《关于两年多来帮扶刘老庄乡情况的汇报与请示》,经区委审核后于8月26日直报省委、省政府。9月5日,时任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常务副省长赵克志、副省长黄莉新等省委五位常委对区委、区政府的《汇报与请示》作了批示:“省扶贫办召集有关部门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大刘老庄乡帮扶措施意见”。为了争取“十二五”期间,给予刘老庄乡更大的支持,2011年1月份,淮阴区老促会又主动配合刘老庄乡党委为区委、区政府起草了《关于五年来帮扶刘老庄乡情况的汇报与请示》。在省老促会的促进下,罗志军书记很快就作出了批示:“应予支持,请省政府在研究支持淮安发展政策时一并考虑”。李学勇省长也作出批示:“请徐鸣同志结合正在开展的调研,提出具体支持意见。”批示不久,省委、省政府又将刘老庄片区纳于全省六大帮扶片区之一。
  省委、省政府和省级机关根据省委书记、省长的批示精神,纷纷向刘老庄乡献爱心、送温暖。淮安市委和淮阴区委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市委、区委都下决心在“十二五”末把刘老庄乡建成“红色刘老庄”“金色刘老庄”“绿色刘老庄”。十多年来,在省、市、区领导的关心下,省、市、区有关机关共帮扶刘老庄乡资金3.5亿元。
  省、市、区三级老促会把帮扶刘老庄乡作为己任,在帮扶过程中深深感到,如果没有好的产业项目做支撑,还是难以实现刘老庄经济和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只有抓好“输血”健身和培育“造血”功能这两手,做好产业扶贫,才能为刘老庄乡长远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为此,三级老促会在帮扶刘老庄中一直坚持“产业为基”“项目为王”的理念,积极协助市委、区委和省委工作队,帮助刘老庄乡招商引资,通过项目引领、产业带动,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工业、农业产业项目。
  十多年来的产业扶贫,使刘老庄乡的工业经济快速壮大。2005年之前,刘老庄乡的工业是一张白纸。产业扶贫工业是第一位。要建厂就需要土地指标,十多年来省老促会先后为刘老庄乡争取了土地指标380亩。2015年全乡实现工业总投资6.7亿元,先后建成了闽丰食用菌厂、腾奥纺织厂、建基新材料厂、中能环光伏产业园等大型产业扶贫企业,同时,还为各村兴建了一批标准化厂房。中能环光伏产业园第一期发电9.8兆瓦,第二期发电11兆瓦,红色家园屋顶光伏发电0.5兆瓦,绿色家园屋顶光伏发电1兆瓦,总建设规模已达22.3兆瓦,这四个项目全部并网发电,年收益2586.8万元。光伏发电的收益向两个方面倾斜,一是60%的收益用于帮扶低收农户,40%的收益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据统计,全乡光伏产业直接收益的农户达600多户,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和低收入户脱贫双赢,使刘老庄乡成为“光伏之乡”。
  十多年的产业扶贫,使刘老庄乡的农业生产蓬勃发展。十多年来,投入上亿元,把4万亩土地建成了旱涝保收田,先后建成了苏淮猪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光伏农业产业园、蓝莓产业园四个产业园的产业扶贫项目。已逐步形成了“乡里得税金,土地得租金,农民得薪金”的模式,全乡人均年收入低于4000元的农户全部脱贫。
  十多年的产业扶贫,使刘老庄乡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竞相迸发。依托原有的八十二烈士陵园,新建了新四军纪念馆、纪念林、红色影视基地等旅游设施。还新建了文化站、农民书画院、农民诗社等。投资3000多万元为中小学都建了教学楼、办公楼、运动场。投资1100万元新建了“八一幼儿园”,成为苏北一流的幼儿园。投资1500多万元新建了医院门诊楼、住院楼,拥有病床300张,是江苏省示范乡镇卫生院。投资1.2亿元建成了12000平方米的刘老庄商贸城。
  十多年的产业扶贫,使刘老庄乡的民生水平大幅提升。先后建成了红色大道、迎宾大道,全面开通了镇村公交。新建成红色家园、金色家园、绿色家园三个农民集中居住小区,集镇框架扩大到2平方公里。
  如今,刘老庄已成了加强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示范点;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辐射点;建设全面小康的样板点。一年来,全国各地来刘老庄参观、学习和考察的将近30万人次,过去贫困闭塞的刘老庄乡,现在影响越来越大,淮安市委和淮阴区委提出的叫响“红色刘老庄、绿色刘老庄、金色刘老庄”的口号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 党亚惠)
其他文献
苏皖边区政府是华中解放区的一个统一的、民主的、地方性最高联合政府。她于1945年11月1日在江苏淮阴成立,标志着抗战胜利结束苏皖边区进入了一个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苏皖边区政府团结率领人民“贯彻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之主张及和平、民主、团结之正确方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局部执政的成功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在夺取革命胜利道路上的一次伟大实践,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
期刊
3月21日下午14时48分,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爆炸事故发生后,滨海县人武部视灾情为命令,主动查询核实相关情况,在接到沿海工业园民兵情报信息员确认响水化工厂爆炸的报告后,部长卓琪林立即停止正在欧业职业技术学校参训的90名民兵“四会”教练员操课,就地组建滨海县民兵应急救援队,普及化学事故救援常识,分发防毒面具和防护服等物资,紧急征召运输车辆。从21日18时11分到22日18时20分,90名滨海民兵
期刊
6月26日下午,盐城市阜宁县部分镇区遭受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袭击后第三天,从S239省道通往陈良镇新涂村七组不足4米宽的小道上人满为患:志愿者、村民、救灾的军人、民兵把道路挤得满满的,救灾仍在紧张有序进行中。  灾区党旗红!陈良镇新涂村七组是离S239省道最远的一个村庄,受灾比较严重。中午12时许,阜宁县人武部长赵东平和政委卜宪沛冒着高温,带领300多名党员组成的突击队,在七组挨家挨户清理废墟、搜
期刊
县委书记梁三元关心盱眙老促会和扶贫协会   盱眙县赵福敏报道:近年来,江苏省盱眙县老促会、扶贫协会(简称县“两会”)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连续10年荣获“全国老区宣传工作特等奖”,2016年荣获全省扶贫工作先进单位。今年1月4日县委书记梁三元对“两会”2018年工作总结作出批示:“县‘两会’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深入调研,在弘扬老区精神,撰写老区发展史,促进扶贫攻坚,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
期刊
我今年91岁,是浙江省义乌市大陈镇杜门村人。小时候,我的生活极为困难,8岁没了母亲,12岁时父亲去世,13岁我就去诸暨当裁缝学徒。  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不久上海沦陷,日军又打到杭州,诸暨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学徒无法继续,我只好回家乡去。奶奶年纪大了,原本维持生活就很困难,加上我更是雪上加霜。我有个堂兄傅志庆,动员我参军。就这样,我加入了部队,后来才知道我加入的是坚勇大队。  坚勇大队是八
期刊
新四军是我心中一座巍峨的高山。这不仅因为他和八路军一样是中华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更因为他曾经活跃在宿州大地上,为家乡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辉煌业绩。为了丰富抗日战争的鲜活史料,佐证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深化新四军历史研究,我们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邵子敬的带领下,在炎炎的夏日里,奔赴八闽大地,踏上了寻访三名宿州籍新四军老战士之路。  母亲教儿打东洋  在福建省军区第二干休所
期刊
云淡风轻,金秋送爽。9月19日,浦东新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几位领导同志,怀着崇敬的心情,专程拜访了居住在市区的浦东籍新四军老战士瞿俊前辈。瞿老虽已93岁高龄,但身子骨还比较硬朗。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亲密战友、伴侣刘玉城刚离他而去,全家人还沉浸在悲痛之中。见老家来人,瞿老煞是高兴,遂向我们回忆起烽火岁月。  瞿俊,1924年12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南汇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陶桥村。原名瞿怀德,由于
期刊
绍兴市上虞区长塘镇长塘村冯章山年已91岁,是当年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老战士。这位历经枪林弹雨,立有重大战功的老战士、老党员转业地方后,不居功自傲,低调处事;虽只享受普通回乡职工补助待遇,但他十分谦和地说:这些钱已经足够我们夫妻俩生活了,比起当年光荣牺牲的战友来,我真的已十分知足!  义无反顾 投身革命  冯章山10岁那年父亲去世,受父亲临死前嘱托,他跟着一个远亲外出学做篾匠。1945年7月,冯章山在
期刊
惊闻楚青阿姨于2月21日逝世,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楚青阿姨是我祖父朱履先忘年好友粟裕大将的夫人。身为朱履先的后人,不能到灵前拜祭,我心中甚是不安。  1940年7月,新四军到黄桥,陈毅、粟裕、管文蔚、陈丕显等人多次与在家乡隐居的祖父接触,在他们的影响下,祖父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  楚青阿姨原名詹永珠,扬州人,1923年生。15岁时,已读高中二年级的她,没有和家人说,就与几
期刊
城市:杭州  时间:2014年10月18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汪贤孝  杭州长乐路上,有个二十军干休所。  二十军原本驻防浙江,1975年移师河南。“沙家浜连”,是这个军的英模集体。在二十军杭州干休所安度晚年的汪贤孝,与沙家浜的故事可谓源远流长。  汪贤孝,祖籍浙江镇海,1922年4月生在上海。  根据“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战略方针,1939年,新四军六团从茅山向东挺进,以“江南抗日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