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的笛子

来源 :小学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er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会做笛子吗?不会吧!可是9000年前的原始人就已经会做了哦!而且音色、音准绝对一流!
  原始人造笛子?
  9000年前,没搞错吧?那可是新石器时代啊!当时的人,虽说穿上了衣服,盖起了小窝棚,也能制造点儿石头工具,可要说他们会制造精美的笛子,没人会信!
  这事儿起初的确没人信,可没想到后来考古学家竟真的在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墓葬群里发现了将近30只用仙鹤腿骨做的“笛子”!那一年是1987年,发现地在河南省舞阳县一个叫贾湖村的地方。
  那么,考古学家又是如何对它们进行鉴定的呢?
  骨笛的样貌
  粗看上去,出土的骨笛仿佛是在细细长长的空筒子上钻些眼儿。不过仔细一看,又跟现在的笛子有些区别。
  现在的笛子上一般有12个孔,两端是封闭的,而骨笛子在22~23厘米长的笛身上,只有5~8个孔,且两端都不封闭。
  另外,骨笛没有笛膜孔!笛膜孔是负责震动和发声的重要部件,就跟人的声带一样。没了它,骨笛还是笛子吗?
  横吹笛子,竖吹箫?
  就在大家怀疑这些骨头笛子只是一种装饰或者玩具的时候,有音乐学家提出了一种没有笛膜也能吹奏的乐器——箫。
  也许,骨笛能够像箫一样,竖着吹!而且箫是靠气流斜打在管壁上而发声,根本不用笛膜。
  考古学家赶紧把骨笛里最完整的一只——20号骨笛,送到音乐学家们手中。大家都太想知道,这骨头笛子算不算得上是乐器!
  可是音乐学家也说了,别以为能发声的都是乐器!乐器得能吹出1234567这些音才行!否则,那些骨笛,顶多也就是个精致点儿的骨头哨子!
  笛子是中国发明的
  是哨子,是笛子,吹了才知道!音乐学家用吹箫的方法试着一吹,结果,大家都听呆了!20号骨笛上的7个孔,至少吹出了动听的六声音阶,更让人惊讶的是还吹出了变化音。
  进一步的实验,更是震惊了所有人。20号骨笛竟然可以吹出现代的乐曲——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是什么情况?世界音乐史真的被改写了吗?
  之前所有人都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笛子是6000年前的古埃及人发明的。谁也没想到,早在古埃及人之前近3000年,我们新石器时代的祖先就已经制作出了精美的笛子!好吧,虽然它们是以箫的方式来吹奏的,但考古学家一开始就称它们为笛子,我们也来沿用这个称呼吧。
  9000年前有电钻?
  就在考古学家和音乐家欣喜若狂的时候,又有人提出了疑问。
  只会制造粗糙石器、烧个陶罐的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是使用了什么方法,才能如此精确地在骨头上钻出孔洞?
  首先,要在坚硬的骨头上钻孔本身难度就很大!随便钻个粗大的孔都不容易,再看看贾湖骨笛上的音孔,竟然都是直径0.1~0.3厘米的小孔,而且这些小孔还非常圆润、规整。
  钻这种精细的小孔,我们现在都要用电钻,而电钻用的是金属钻头。
  新石器时代的人想要用到最早的金属——青铜,那也得再等4000年。
  那么,骨笛上的孔究竟是如何钻出来的?至今还没人知道!
  钻孔还得懂数学
  用为乐器,孔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孔与孔之间的距离,都需要精心计算。
  难道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已经会算数了?这还真没有证据证明,考古学家推测原始人不会数数,但也只是推测而已!
  推测的依据是:考古学家在比贾湖骨笛年纪晚两千多年的仰韶文化彩陶上,发现了当时的仰韶人会从1数到4。仰韶人连5都不会数,那比他们早两千多年的贾湖人,应该会更笨一些,连1~4都不会数吧?
  不会数数的贾湖人,还能造出音准精确的笛子,天知道,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最精确的耳朵
  前面的两个谜团没解开,另一个谜团接踵而来。
  考古学家们发现,有的骨笛的音孔旁边,会有一个非常小的孔,有的还会有两个小孔。这些小孔是干什么用的?经过试验,发现那个小孔竟然是调音用的。
  也就是说它之前的那个孔没开好,一吹才发现声音不准,怎么办呢?在音孔旁边再钻个小孔就能调整音准了。
  这个小孔还真不是钻着玩儿的。现代的调音师听了骨笛吹出来的声音后,非常惊讶,纷纷称赞这骨笛的音准绝对是一流的!这么说,新石器时代也有耳力惊人的调音师?反正在他们那个时代肯定是没有什么精密的设备来测音准了,那一切就只能靠耳朵!
  从骨笛的音准来看,新石器时代的人已经能够分辨出各个音阶、不同音高的细微差别了。可是新石器时代的人无论智力还是体力,都无法跟现代人相比,所以要说他们的耳力超群,还真让人不敢相信!
  骨笛会穿越
  疑惑重重,无法破解。于是就有人说了,这些骨头笛子,很有可能不是新石器时代的人造的。有专家提出,骨笛也有可能是夏、商、周时代的人造的,也许我们的考古学家在发掘骨笛时,不小心让骨笛从上一个地层直接掉进了新石器时代的地层里。
  但是,那次考古发现的骨笛不止一支,总不会近30支骨笛都是从上一地层掉下来的吧!这时候,谁说了也不算,要想知道骨笛究竟是哪个时代的也不难,直接做个碳14检测,给骨笛测一下年龄,此事便有定论。
  还没来得及给骨头笛子做年龄测试,考古学家们又有了新发现。
  有一支骨笛,它的
  局部已经变成了化石!骨头要变成化石可是需要上万年的时间,这不就间接说明了骨笛确实属于距今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嘛!
  数学家乐疯了
  看来,这些骨笛确实是新石器时代的人制造的。随着贾湖地区新石器时代墓葬群的不断发掘,骨笛也不断地创造着奇迹!对此,最为惊喜的人竟然是数学家!
  考古学家在253号墓葬出土的骨笛中,发现了“三”的符号。在此之前,在其他骨笛上曾发现过“一”的符号,当时大家都认为这个符号只是在给笛子钻孔时,标记位置用的,跟数学上的“1”没有关系,现在笛子上出现了“三”,难道它也是用来标记位置用的吗?这可说不通!这么看来,贾湖人应该会数数,而且不但会数到3,甚至都能数到8呢!因为发掘出的骨笛中,有很多钻有8个孔的!
  这个发现让数学家们欣喜若狂,之前一提到远古时代中国数学的发展,数学家们就头疼,因为没有史书记载,没有考古发现,所以大家都搞不清楚,我们中国的古人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数字来统计和计算的。现在好了,数学史上的空白,终于能被填补上一块了!
  贾湖人会的肯定不只是数数,他们肯定还懂得数学和音乐之间的关系。要不他们怎么能造出音准极好的骨笛呢,可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们在测量笛子音孔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数学公式?他们在钻孔的时候,又使用了哪些神秘工具?这些谜团,还等待着我们去破解!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绘制玉米雄穗的方法,主要结合了图形学和数学方面的有关知识,通过设置控制点以及调整坐标来进行玉米雄穗生长过程建模,在虚拟现实显示平台中很好地展示了玉米雄穗的形
以项目组所在医院预算管理系统项目实施为契机,结合医院实际,按照财政部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了预算系统的总体设计。在框架设计上重点考虑预算系统在医院内部与医
文章对于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及其优势作了分析,并且对于财务系统网络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究。
文章从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利用聚类分析中的K—means算法对图书馆馆藏图书借阅使用情况进行了聚类挖掘,并将挖掘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决策,以有针对性地
可笑的错误  古代人其实很早就知道乞力马扎罗山的存在。古希腊学者托勒密在2000多年前就将乞力马扎罗山标注在了自己绘制的地图上。可是,后来这座大山却被不明真相的欧洲人从地图上给抹去了,因为他们无法想象在赤道附近竟然能有这样的山峰。  在人们的印象中,赤道就是炎热的代名词。提到赤道,或许在我们的脑海中最先蹦出来的,要么是炎炎烈日炙烤下的滚滚黄沙,要么就是潮湿、闷热、绿意盎然的热带雨林。可是,谁能将炎
中生代的地貌中生代各大陆逐渐移动到接近现在的位置。劳亚大陆分裂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方的冈瓦纳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与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只有澳大利亚
该文将模糊技术和概念分层应用到关联规则的挖掘中,提出了多层次模糊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并且以Food-Mark2000数据库为实验对象,对该算法的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
文章基于生产要素理论,从农民收入构成的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会自动缩小。因此,必须通过政府的强力干预进行制度创新,创立有效激励的制度,加速生产要素
文章就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实现经营目标,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合规合法和高效运行,防范风险,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财务会
文章简述了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原则三者的内容、相互关系以及计算方法,提出成本是医院经济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医院抉择经营决策方案的重要依据,加强成本管理是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