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永军:为“苏氏琉璃”插上创新翅膀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ling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揉泥、塑型、烘干、塑烧……10月20日,《科学导报》记者来到位于太原市东太堡的工作室,见到了正在制作琉璃的苏永军。苏永军在自己简陋的工作间内娴熟地忙着手上的活计,到紧要处,额头上的汗水不断地往下滚。大约两小时后,一件琉璃作品雏形在他手中完成。“琉璃釉彩的最高技术是炼制名贵的孔雀蓝釉,因这种釉彩的配方复杂、制作难度大,世家工匠都将其视为绝技。”坐在椅子上歇了口气,苏永军打开了话匣子。苏氏琉璃的辉煌与失落,次第展现在了他徐徐的讲述中。
  传承技艺
  2008年,苏氏琉璃被国务院、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烧制技艺)”。从资深专家考察中看到发展前景的苏永军,忍痛割爱,放下了他从事了十几年而且做得顺风顺水的运输事业,正式开始向葛原生学习静寂了多年的“苏氏琉璃”制作技艺,对此,葛原生深感欣慰:“把苏家的技术再传回苏家,这了了我多年的心愿。”苏永军的接受能力很强,或许是由于骨子里流着苏家的血,天生就对琉璃有着超凡的领悟能力。“短短几年,他的手艺就被大家认可了。我儿子的手艺,已超过了我的父亲。”苏永军的父亲苏富根对此十分欣慰。
  说到琉璃的制作,苏永军这位“苏氏琉璃”的第八代传人已驾轻就熟。他介绍道:“琉璃的制作简单来说要经过备料、成型、素烧、施釉和釉烧等几个阶段,与民间制陶的工艺很接近,只是琉璃大都分两次烧成,第一次高温素烧(1100℃左右),第二次低温釉烧(900℃左右)。”其实,他说的任何一道工序,都是大有学问的,又可细分出很多的二级工序,犹如树根,几乎无有穷尽。苏永军说,山西琉璃所用泥料是一种低铝坩土,这种土是煤矿的伴生物,可以说出煤的地方就有坩土,所以山西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太原东山上就有大量优质的坩土,这是“苏氏琉璃”发展的天然优势。由于矿源质量有差异,要求选矿者具备坩土选择的丰富经验,通过“看”“捏”“舔”“划”“咬”等方式判断泥料的成分和性能。
  采回来的矿料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日照翻晒,促其风化。之后加工成粉状,加水浸泡一段时间。泥料使用前,还要练泥,将泡好的泥堆在地上,反复踩踏成泥饼,再用木锤捶打使其延展,然后再聚成堆,如此反复。练好的泥堆放在一起,遮盖保湿陈腐一段时间,以增加泥料的粘性……
  创新发展
  琉璃釉彩的炼制技艺中最宝贵的要数炼制名贵的孔雀蓝釉了。苏永军的爷爷当年因战乱没有全面掌握这项技术,而且过去的部分用料也已不适合现在的社会情况。苏永军的爷爷1982年故去之后,苏永军的师傅葛原生接过重担,潜心研究孔雀蓝釉的配制技术,用了近30年的时间,经过成百上千次的试验,才彻底破解了孔雀蓝釉的配方,掌握了各种色调的孔雀蓝釉调制方法。苏永军不无自豪地说:“我也参与了孔雀蓝釉的研制,其繁复程度,很难用语言表达。虽然现在看来就是张一捅就破的窗户纸,可成功之前,费尽了我们师徒的心力。”如今,苏永军对这项技术的使用游刃有余,能烧制出深浅不一的各类孔雀蓝琉璃制品。他还透露配制孔雀蓝釉需要面粉和醋,更多的他就秘而不宣了。
  苏永军是个不做则已,一做非得一鸣惊人的人。近几年,他顺应时代发展,抛弃原先使用煤为燃料的做法而改用电和煤气,成功解决了琉璃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更加值得称道的是,他和师傅一道将原先只用于建材领域的琉璃引到了文化领域,尤以琉璃匾额艺术为胜。书家只要提供纸质作品,他们就能原汁原味地(也可应书家要求成比例放大或者缩小)将其做成琉璃字,镶嵌在订制的优质木板上,加上云钩,即可悬挂。即便是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他也能将琉璃烧制得一模一样。对于琉璃牌匾的研制历程,苏永军说其中的难度并不比研制孔雀蓝釉低,前前后后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因为琉璃是水与火结合的艺术,制作过程不好控制,一旦出窑的东西有些许瑕疵,就只能当做废品了,“有一段时间,废品多得都得推着三轮车倒掉!”“那一年多,不但没挣着一分钱,还贴进去十来万!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古今中外哪一个有所成就的人不是从无数的失败中走向成功的?”
  再创辉煌
  现在,苏氏琉璃已形成集科研、开发、生产和普及、培训为一体的企业,其创造的琉璃字匾以及文房用品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大力推广。2009年,太原苏氏琉璃生产技艺成为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相关部门正在筹建琉璃生产工艺培训示范传承作坊,并计划在条件具备时,小规模恢复琉璃生产,使技艺得以传承。对此,葛原生很受鼓舞,他撰写了上万字的琉璃制作工艺教材:“照我现在的身体,再好好干10年不成问题,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把琉璃制作技艺传承下去,苏家六代的智慧结晶绝不能在我这里断了代。”
  在中国建筑史上,色泽鲜艳的琉璃占有重要位置,各种宫殿、寺庙、楼塔等都有它的身影。山西的琉璃烧制技艺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并在明朝万历年间达到顶峰,而“苏氏琉璃”则是山西三大琉璃世家之一,早在1522年就有历史记录。
  提及以往的辉煌,苏永军仍是一脸自豪。明嘉靖年间,来自北京的驼队就已经将苏家的琉璃带到故宫,并在中国封建王朝最高权力象征地大放异彩。2008年,以“苏氏琉璃”为代表的山西琉璃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遵循古法,苏氏父子有着近乎倔强的坚持。不大的院落里,他们用最传统的技艺将石头和泥土变成色泽鲜艳的琉璃。采回来的矿石要磨得比面粉还细,再按特殊比例调配形成不同颜色,这是苏家数百年历代匠人的经验结晶。“我在外地琉璃厂考察时,提及用醋和面粉调颜色曾被同行嘲笑,但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而且效果也更好。”苏永军表示,用化学试剂染色制作的琉璃寿命一般只有20年,而古法琉璃几百年不掉色。说罢,他拿出清康熙年间的琉璃龙头,果然经百年风雨的琉璃龙头依然颜色分明。
  在今年9月举行的山西省第二届文博会上,一行行“王羲之体”的琥珀色琉璃字以红木为底、做成精美的牌匾挂在文博会太原展区的外墙上,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温婉典雅、晶莹剔透,不但展现了书法的意境,又增添了琉璃的美感。苏永军告诉记者,现在文房四宝和文玩用品也相继试制成功,并实现了产品转型、升级。现在,苏永军的儿子苏琪也在父亲的感染下参与到“苏氏琉璃”的制作之中,为开创“苏氏琉璃”的崭新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其他文献
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绛县审计局组织开展了系列纪念活动,回顾抗战光辉业绩,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绛县审计局组织全体党员到位于绛县磨里镇廻马岭根据地始建于抗日战争初期的旧址,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参观了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与发展,聆听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时期的革命历史及其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后做出的光辉业绩。绛县审计局还参加了由绛县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同唱抗战歌、传承爱国精神”纪念抗战胜利70周
期刊
李剑,1979年出生于山西省临猗县,9岁随父亲到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自幼喜欢阅读小人书,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完成日记作业,从此便没有中断过。为了获取更多的素材,李剑博览群书,与图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他深知“读书使人明智,思考使人深邃”这个道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读书看报、剪报、收藏报纸图书成为李剑从小到大不可缺失的“营养餐”。  机缘巧合,2003年非典之后,李剑有幸加入学英语报社,担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记者耿倩 10月20日,记者获悉,根据中国科协、国资委文件,山西省科协、山西省国资委要求,阳煤集团科学技术协会正式成立,旨在搭建平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动和激发企业科技人员创业热情。  阳煤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为阳煤科协,是集团公司领导下的科技人员的群众团体,设主席1人、副主席6人,主要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与此同时,集团公司将在有关直属单位建立基层科协分会。凡具有技术员以上职称,且
期刊
9月24日,五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门前鞭炮齐鸣,失主宋某将一面印有“拾金不昧品德好 精品服务素质高”的锦旗送到车管所表达谢意。  原来,9月23日下午,民警下班期间在柜台处捡到一个黑色钱包,里边放有失主身份证件、一万多元现金及多张银行卡。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了保障群众利益,民警立即锁定钱包内的身份信息,查阅失主预留联系电话,及时与失主进行了沟通。在得知钱包被车管所民警捡到后,失主立即到车管所认领
期刊
50多年的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让山西省盂县第二中学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教学质量不断攀升。近年来,学校深层次关注师生成长,全方位提升品质内涵,在改善办学条件、提升队伍素质、探索新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历年的中考中,各项指标位居市县榜首,赢得了各级领导的认可与好评。学校先后荣获“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体育项目传统学校”等荣誉称号,同时也是“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记者耿倩 10月23日,记者从山西省科技厅获悉,2015年山西特色农产品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申报已经启动,重点遴选山西省具有相对优势、品种区域独有、品质成分特殊的农业特色资源,以推动实现工业化、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培育形成以特色资源为重点的现代农业新业态。  据了解,根据山西省政府《山西省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想,今年
期刊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Savas Tasoglu和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轻便且紧凑的3D打印插件,可以安装在智能手机上,名为镰状细胞测试仪。通过一种磁悬浮技术,这个测试仪使用了一个光学透镜和智能手机的镜头分析样本中的红细胞。接下来,订制开发的应用程序会自动分析红细胞的分布确认样本是否存在镰状细胞贫血症。  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由引起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异常的突变造成的。这种疾病影响着中非和西非大约
期刊
日前,在浙江诸暨市“单季稻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示范区”,中国农科院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水稻“麦畦式”湿种栽培技术,实现了“像种麦子一样种水稻”。  “水稻喜欢干湿交替的湿润环境,必须水泡的认识是错误的。‘麦畦式’湿种栽培技术提倡施用豆科植物等有机肥,种植超级稻、水耕直播、湿种旱管与节制用水等四项技术要素;构建了高产、节水、环保、养地四大效益的稻作技术新体系。”中国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陶龙兴说,这是一项省
期刊
深秋时节,沐浴在阳光中的苹果格外娇艳。卫振和虽已年近古稀,却还在田间地头坚持为农民服务,他说:“万荣县的苹果是有名的,大大小小的农资公司也不少,但他们是为卖农资而服务农民,而我只为农民服务。”这位周围乡村人尽皆知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虽然满头华发,但是浑身散发着一种年轻的力量。  卫振和出生于山西省万荣县裴庄乡大荣村,初中毕业后开始务农。“那时候,我在村里就算是文化人了,村领导开始让我解决一些技术上
期刊
民生档案作为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是维护群众利益的原始凭证。档案工作要为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服务,就要从“民生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做起,确立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强化民生档案建设为中心,以丰富档案资源、完善档案服务功能为发展方向的新目标,搞好民生档案工作。党的十八大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也纳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总体部署,鲜明提出了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