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业 闯出一片新天地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ju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困难群众长久生计。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拥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和收入。杨东平、张荣芳、何正刚企业规模有大有小,行业性质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履行社会责任。尽力解决下岗失业人员或失地农民就业,使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成员受益……
  
  酒城飞出“小蜜蜂”
  
  在万里长江上游的泸州市,随着“选择小蜜蜂,生活更轻松”的广告词为酒城市民家喻户晓,“小蜜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东平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新闻人物。
  1998年,来自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太山村的杨东平在宜宾五粮液酒厂当了一名建筑施工员。两年后,年仅20岁的杨东平毅然辞去同龄人艳羡不已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泸州创办了全市首家家政服务公司——“小蜜蜂”家政服务公司,决心从别人打不上眼的家政服务业中掘金。
  经过几年的磨炼和奋力拼搏后,“小蜜蜂”形象不断提升,所服务的对象也日益高端。2005年9月,杨东平成功地将保洁业务做到人民大会堂,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随后,杨东平又将高质量的保洁服务延伸至飞机、火车等重要运输工具并在国内开起了家政服务连锁店,目前在全国拥有了40多家连锁店。
  创业成功的杨东平常常告诫自己,当初靠家乡党组织帮助联系提供贷款并招收首批员工才度过了难关,自己获得成功后理所当然应该为党和政府分忧。
  杨东平把老家农村的200多名失地农民带到公司进行技能培训,并让他们在公司里就业,从而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一步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为了提高员工竞争能力,他创办了家政服务培训班,每年输出200多名高端家政服务人员远赴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就业……
  据统计,仅泸州一地,“小蜜蜂”公司就解决了2400多人的就业问题。为缓解酒城农民工和“4050”人员就业难作出了积极贡献。而在全国40多个城市的加盟连锁店中,活跃着上万名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的身影,他们的命运因“小蜜蜂”的出现而改变。
  随着眼界的开阔,杨东平对帮助弱势群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捐款捐物只能解燃眉之急,要解决困难群众长久生计,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和收入,而这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若是有一批充满活力的企业,成千上万的困难群众就会衣食不愁啊。
  2006年7月,在泸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泸州市青年创业协会成立,率先倡议的杨东平担任首届会长。如今,泸州市青年创业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00多人,名下企业安置劳动力上万人,成了泸洲市一支蓬勃发展的力量……
  
  “爱心火炬”的接力传递
  
  “昨天,我下岗创业时得到了一只‘爱心火炬’;今天,当火炬照亮我人生之路时,我把它传递给你;明天,当你获得成功时,再把它传递给更多需要关爱的人。”这是首届全球“微型创业奖”获得者,德阳市旌阳区城南街道失业女工张荣芳创业成功后,回报社会奉献爱心时恪守的准则。
  10年前,在原德阳市丝绸公司工作了整整13年的张荣芳和丈夫双双下岗。凭着仅有的几千元安置费,张荣芳租了一间10余平方米的门面,做起了副食小生意,但由于品种单一,搞了好几年仅勉勉强强够糊口,还常常被不诚信客户拖欠货款,时时陷入困境。
  城南街道党工委了解张荣芳的情况后,先是帮助申报了1万元小额贷款,同时又推荐她参加全市举办的创业培训班,使其不但有了扩大规模的资金,而且掌握了全新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知识。张荣芳认真学习经营之道,仔仔细细研究和分析市场态势,对自己的经营进行重新定位。拿着政府提供的担保贷款,又有了新知识壮胆,张荣芳把店铺扩大到60多平方米,随即签下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两种酒”试销协议,成为两种酒生产厂家德阳总代理商。
  几年下来,张荣芳的经营渐渐步入了正轨,经营范围也扩大到烟酒米面等上百个品种,每年总营业额达到好几百万元,家里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收获之余,张荣芳思忖:如果不是党和政府的关怀,街道领导和社区干部关心支持,单凭自己肯定难以成功。社区还有许多找不到合适工作。仍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下岗职工。自己作为先富起来的人,不能对他们的困难袖手旁观,应该对这些困难人员伸出援手,为政府分忧解难。
  张荣芳主动找到社区党组织,要求提供社区“4050”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随后招聘了一批下岗失业职工到经营部上班。并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为员工办理了社会保险,使受聘员工深受鼓舞。为了鼓励大家自强不息,张荣芳常启发大伙:“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只要肯拼搏,就一定能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近年来,张荣芳先后安置了22名下岗失业人员,其中有5人已自立门户:奉献爱心,联系帮助社区15户孤寡老人;捐资助学,使7位贫寒学子圆了大学梦……
  
  小餐饮办出大事业
  
  1996年,脱下军装不久的川东汉子何正刚毅然投身商海,在达州市开办了营养早餐配送公司,几年下来便拥有了数百万元家产。
  2002年,完成了原始积累的何正刚看到方兴未艾的农家乐餐饮业普遍以低价消费吸引顾客,处于无序竞争。他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进军餐饮业的难得良机。于是,倾其所有创办了达州市第一家星级农家乐“石锅世家”餐饮有限公司,很快在川东北餐饮界崭露头角,同时迅速向全国各地拓展……
  何正刚在经商致富的同时,时刻不忘共产党员的使命,处处带着感情回报社会和帮助困难群众,并经常参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在总店所在地通川区北外镇高家坝村,何正刚每年都拿出3万元慰问70岁以上的老人……据粗略统计,何正刚每年用于公益事业的支出都在16万元以上。
  在达州市餐饮界,何正刚素以关心下岗失业人员而闻名。近几年来,他在重庆、新疆等地先后开办了28家分店,每个分店开张招人时,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优先使用当地下岗失业人员,从大堂服务员到勤杂清洁工,尽可能使这些家庭困难、年龄偏大的求职者有一席之地。
  许多同行对此很不理解:“前些年人家航空公司流行招空嫂,莫非你何老板也要赶这个时髦招服务大嫂?”
  面对怀疑的眼光,何正刚却认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和退伍军人,自己抓住改革开放机遇成了先富起来的人,理应在履行社会责任和扶持弱势群体上多下功夫。让一个下岗失业人员有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社会就多一分和谐与安宁。
  “其实,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在企业养成了遵守劳动纪律的好习惯,而且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不会动不动就辞职跳槽。有这样一批忠诚度很高的员工,对企业稳步发展十分有利,我们‘石锅世家’熟练员工流失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嘛!”何正刚时常给同行大谈招收下岗失业人员的种种好处。
  独特的经营理念,使何正刚的事业有了长足进步。短短6年时间,他的石锅世家餐饮公司就发展为拥有1家总店和28家分店,集研发底料、生产、配送为一体的全国性餐饮连锁企业,公司在全国各地累计上交税费2000多万元。据统计,公司招收的2000多名员工中,80%以上的职工都是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
其他文献
充分考虑社会成员的各种心理诉求,建立能够兼顾社会心理平衡的公共政策体系,并适当向弱势群体倾斜,尽量从源头上抑制矛盾与冲突的产生,维护社会心理“生态”平衡    在社会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如何协调利益、兼顾社会心理平衡,以化解矛盾与冲突?这是需要全社会关心,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高度重视的问题。笔者以为,准确把握民众期待,积极回应与满足民众合理的心理诉求是关键。  构建兼顾社会
期刊
2007已经远去,2008的钟声已经敲响。在宪法实施25周年、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提出10周年之际,中国法院网与人民网、央视国际联手推出了2007年中国十大法制新闻。盘点中国法治在2007走过的道路,过滤一件件法制事件,评点一个个案件,回想一位位为公平、正义挺身而出的人物,让我们备加感叹。道路虽艰,可中国法治在2007仍旧奋勇前行。抬头向前,我们对2008、对未来的法治中
期刊
主持人:重视和抓好节能减排,体现了“好”与“快”的辩证统一,蕴含着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提升,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省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既有挑战又有机遇,总的看是机遇大于挑战。只有把节能减排作为施政理念、发展模式、硬性指标,并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才能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观点    节能,一种战略抉择  □ 陈晖  我国煤炭资源人均占有储
期刊
近来有些地方楼市趋冷、房价趋降,房价“拐点”一时成为一个热议话题。房价“拐点”是否到来?各方吵来吵去,莫衷一是。  百姓急盼房价“拐点”,其实是急盼赶快摆脱眼下的高房价煎熬,真正租得上房、买得起房。这正好提醒有关部门尽快为老百姓解住房之困,切实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住有所居”的目标,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尽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力度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这才
期刊
· 大事 ·    胡锦涛会见印度总理辛格  1月15日下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印度总理辛格。  胡锦涛说,面对中印关系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双方要保持两国高层互访和各层次、各领域友好交往势头,充分发挥两国间对话磋商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战略对话与合作,不断巩固两国关系的政治社会基础;双方要进一步加强经贸、能源、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丰富合作内涵,提高合作质量和水平,
期刊
编者按:面临城市新的一轮再生时期,新的城市特色和个性有赖于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度发掘和塑造。成都城市的个性特色鲜明:它既是传承的,又是发展的;既是原生的,又是创新的。    少城是历史的、时尚的。历史的孑遗是宽窄巷子,时尚的发展是在重建历史街区。我曾是该街区规划专家组成员,现在也还正在为该区的未来策划提供意见。因有这些实践的缘故,不免慨然,就从少城的历史到时尚写一点感慨吧!    一  在夏述贵、高虹
期刊
2008年2月13日,新年上班第一天,尽管春寒尚未退去,窗外仍然飘着细雨,不时还夹着雪花,省委书记刘奇葆却冒着雨雪来到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视察、慰问。  上午11时许,当满面春风的刘奇葆书记和省委常委、秘书长、副省长钟勉在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何志勇,集团总编辑兼党建杂志社总编辑何志文,集团总经理张泽刚的陪同下走进会议室时,党建杂志社全体职工对刘书记的到来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刘书记一边感谢大家的
期刊
就业乃民生之本,乐业方能安居。今年,促进就业被放在我省“八大民生工程”之首。    大学生刚出校门就失业,城镇下岗职工生活困难,农民工饱受歧视……这些关乎千家万户生存状况的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了解今年我省的就业形势以及促进就业的具体措施,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省就业局常务副局长田杰同志。    挑战: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记者:田局长,您好!年刚一过完,许多要找工作的
期刊
2月19日,我省召开重大项目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全省重大项目推进工作进行部署:今年全省计划安排续建和新开工重大项目307项,计划总投资10363亿元,其中2008年年度计划投资1599亿元,较2007年实际完成投资额将增长59.4%。  我省2008年重大项目将紧紧围绕“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发展格局和“一主、三化、三加强”基本思路,突出对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支撑作用。今年计划安排的续建和
期刊
笑声、掌声、欢呼声充满着新华国际酒店……2008年1月29日上午,从年过八旬的耄耋老人到风华正茂的年轻编辑记者,几代党刊人欢聚一堂,抚今追昔,用座谈会的方式纪念四川党建创刊五十周年。  1958年1月,一份根据省委决定,由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支部生活》(《四川党的建设》前身),带着墨香摆到了四川党员同志的面前。  从这里出发,几代党刊人肩负着神圣使命,在这里播撒着希望,耕耘着幸福,收获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