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谈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思路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pri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行政管理改革》杂志撰文,谈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重点把握三个原则
  
  据国家统计局监测,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比上年增加436万人。增长1.9%,其中外出务工14533万人,在本乡镇从业84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稳定增长态势。
  如何解决好农民工问题,首先就要了解农民工关心的问题、政府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思路,应当顺应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重点把握三个原则。一是要坚持农民向工业、服务业转移就业。向城市有序流动迁移的方向,打开城门,合理引导,逐步转移,有序进城。二是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采取综合措施,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县域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让一部分农民就地转移。另一方面要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和待遇,让一部分农民进城务工,安居乐业。三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造条件。抓紧解决农民外出务工面临的现实突出问题,同时推动体制改革创新。探索消除产生农民工问题的深层次体制原因。
  
  二、抓紧解决七个问题
  
  第一,关于农民工就业问题
  针对农民工就业难的实际情况,今后要把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增强就业稳定性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多渠道措施,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
  一是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大力开展多种门类、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强农民工外出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是完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输出地要为准备外出就业的农民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和准确、及时的务工信息:输入地要完善用工信息发布机制,所有职业介绍机构向农民工免费开放。
  三是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积极发展小城镇、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和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四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是今后农村新的增长点。要在财政、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模种养业。创办工商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二,关于农民工工资问题
  目前收入分配中,劳动占比偏低,因此要努力提高劳动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就要求要妥善处理好国家、企业和农民工的利益关系;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促进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让农民工充分享受到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成果。
  一是严格执行和完善最低工资制度。要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至少两年调整一次的规定,并与当地物价水平等挂钩。尽快合理提高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应借鉴国外通行做法,推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在一些分散就业的行业和岗位,按工作小时计薪。我国现行的最低工资标准,由省级政府确定。
  二是积极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形成劳动关系主体双方依法自主协调机制的好形式,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稳定和协调好劳动关系十分重要。目前全国地市一级基本建立了由政府、工会、企业代表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关键是要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今后要以工资分配、工时和劳动定额等劳动标准为主要内容,推动全面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
  三是建立农民工工资发放保障制度。要加快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月足额发放。对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发放工资情况,要实行重点监管,强制在开户银行按期预存工资保证金,实行专户专账管理。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情节严重的用人单位要加重处罚,责令其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三,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要统筹发展公办教育资源和民办教育资源,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落实好“两为主”政策。把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经费预算,按照实际在校人数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对于公办教学资源不足的农民工集聚地区,要想方设法加大投入、调配资源,改善教学条件,或者新建一批公办学校。
  二是提高民办教学资源水平。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简单地禁止和关闭都不可取。要支持和规范其发展,将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纳入统一的师资培训和教学管理,提高安全水平和师资水平,逐步让其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财政扶持政策。对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的学生,也要按照公办学校的标准,免除学杂费,享受相关补助。
  三是逐步分离学籍和户籍。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再回到农村读高中,不利于他们的正常教育和健康成长。可以考虑逐步将学籍和户籍相分离,首先在农民工户籍所在省份范围内,让农民工子女在父母就业地享有参加中考、高考的权利,并
  二是健全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都要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鼓励其他农民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三是加快健全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序、规范开展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研究制定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政策,保障回乡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第五,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
  为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用工单位是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责任主体。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把农民工纳入国家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把在城市稳定就业、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纳入政府廉租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第四,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虽然农民工社保制度不断完善,但目前社保覆盖面仍然比较窄,保陴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保障问题不解决,农民工就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应当坚持低标准、广覆盖、可接续原则,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健全转移接续机制。
  一是加大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落实力度。以商贸、餐饮、住宿、家庭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农民工为重点人群,尽快实现工伤保险对整个农民工群体的全覆盖。只要发生用工关系,出现工伤问题就要按条例规 定。要求企业承担相应责任。要简化农民工工伤认定、鉴定和纠纷处置程序。提高工伤待遇水平特别是一次性补助标准,保障遭工伤或患职业病的农民工获得与城镇职工一样的医疗救助和经济补偿。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政策享受范围。或者出台针对性强的农民工公寓建设支持政策。
  二是完善农民工住房租赁市场。鼓励社区街道、工业园区、企业建设适合农民工租赁的社会化公寓,培育小户型房屋租赁市场。探索在城乡结合部经过规划,由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闲置建设用地建立农民工公寓。
  三是建立完善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应当面向所有农民工,有条件的农民工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并且可以支付房租。
  四是完善农民工住房配套制度。把农民工住房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统筹考虑农民工住房位置、基础设施能力,避免出现农民工居住区大规模集中的情况。
  第六,关于城市如何对待与接纳农民工问题 对待农民工的态度应该是降低城市门槛接纳他们,用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同化他们,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和新产业工人。从政府的角度讲,除了经济层面给予同等待遇之外,还要调整完善相关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政策,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和心理融入。
  一是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连接的户籍制度,是农民工受到不公平待遇和难以融入城市的制度根源。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总的方向,一是放开,放开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户籍。二是放宽,大城市户籍制度可以实行渐进式改革,让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转为市民,应把就业、居住、交税、缴纳社保等作为落户条件,把技术等级作为条件。
  二是把农民工纳入城镇社区管理。目前农民工大多租住在城市社区,但与城市居民咫尺天涯。从发展模式看,要竭力避免大批农民工集中居住,造成新老市民分割居住的局面,最好是走农民工分散融入城市社区的模式。社区管理要覆盖农民工。农民工要逐步参与社区管理。
  三是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公共文化和教育设施应当向农民工开放。文化生活和素质教育对进城农民工非常重要,使他们接受现代文明、城市文明、城市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和熏陶,加快其思想、文化、习俗的城市化。
  四是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应高度重视农民工的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形成关心农民工工作、关怀农民工生活、关注农民工心理的良好氛围。
  第七,关于农民工转移后的农业生产发展问题 现在外出农民工大多是青壮年,科技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大量相对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外出使务农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农业劳动力岁数偏大、文化较低、妇女居多的现象比较普遍。目前一些农村已很难投到40岁以下的劳动力。个别地区甚至已经出现农业劳动力绝对短缺现象。为应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市场,引导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种粮大户、养殖大户,支持发展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市场主体。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积极培育适合不同产品、不同地域特点的农业机械,促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大力推广秧苗栽插、油菜收割等农民迫切需要的农机装备,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三是抓紧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力扶持农资配送、机耕机收、科技推广、农业信息、统防统治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四是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借鉴德国、目本、韩国等国家培养职业农民的做法,与科研院校开展定向委托培养,免费开办农业职业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村管理人才、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领办人,依靠职业化的农民来发展现代农业。此外,要保护好进城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
  总之,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转变为工人和市民,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伴随着我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打破,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实现,城乡差距、工农差距的逐步消失,我国的农民工问题将逐步得以解决,农民工终将在现代化中完成其历史使命。
其他文献
对现有文献资料与环境抗争事件探析得出,政府招商引资中爆发环境抗争具有“政府招商引进化工资源类企业—企业投产排污政府监管不严侵害民众生命利益—民众向事件主体诉求未
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相应的物理知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其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是最为有效的.本文就问题情境创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
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掀起了农村经济改革大潮,农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经营权,极大激发了种田积极性.一时间,亿万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实现着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实施发展经济战略中,图书馆如何发挥优势,开发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在适应经济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形成教学专长、激发学生兴趣、开发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087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始终为兴国之要、强国之本.为了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就显得万分重要,且必不可少.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当前教育改革全面推进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也有了更为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理念的影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很难对古
本文针对高校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档案意识出发,明确了各部门职责范围,建立归档制度,畅通收集渠道,确保高校人事档案材料及时有效收集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