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路径”真的“最佳”吗?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在设计迪斯尼乐园时,遇到一个难题:各景点之间的路该怎样连接,一直没有具体方案。偶然的一次,他从一位无力料理葡萄园的老太太身上得到了启发: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于是,他的难题迎刃而解——撒下草种,提前开放,并根据游人踩出的痕迹设计人行道。后来,他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这是国标本苏教版小语教材四下《最佳路径》一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格罗培斯的设计过程时,很多人都为这位世界建筑大师“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方案叫绝,可有一位同学却高高举起了反对的手。
  情境再现:
  生1:老师,我觉得格罗培斯的方案并不是最好的。
  师:(有点意外)为什么?
  生1:因为格罗培斯让游人随便乱踩,那一定有无数条路,方向各不相同,这样不是很难看吗?再说,游人也不该践踏草坪呀!
  师:你说得好像有点道理,有不同意见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2:我不同意。因为游人踩出的虽然是无数条路,但总有深浅,草被踩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我想,格罗培斯一定是沿着被踩得最深的痕迹设计人行道的。
  生3:我也不同意××(生1)的观点,因为我在公园里看到的人行道都是弯弯曲曲、有宽有窄的,那样的道路不但不难看,反而优雅自然,让人走在上面心情舒畅呢!
  生4:是啊,迪斯尼乐园那么大,如果都是笔直的路,那多单调啊!
  師:(面对生1)你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吗?
  生1:(微笑着)我现在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了。但是,让游人践踏草坪也不太好呀,不是常说要爱护草坪吗?
  师:××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他不忍心看到小草被踩踏。同学们,你们说格罗培斯的这一设计是不是造成了大草坪的损失呢?
  生5:虽然草坪被踩坏了是损失,但是格罗培斯根据人们踩出的痕迹设计了人行道。等人行道铺好后,其他地方的草坪就不会被踩坏了。
  师:这么说来,草坪被踩只是一时的损失,换来的却是顺其自然、给人自由的路径,这不是“小损失,大收获”吗?你们看呢!
  生:(齐)对!
  ……
  经过这番讨论,提出质疑的学生有了新的收获,他既理解了格罗培斯这种把选择权利交给大家,设计出来的路径才是最佳路径,又明白了“失小得大”的道理。同时,对该生这一质疑的讨论,又让更多学生认识到: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涵着巨大的价值。
  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之所以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那是因为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尊重了所有前来迪斯尼乐园的游客们的自由。给人自由是格罗培斯成功的关键。其实,给学生自由也应该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本案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提出质疑后,老师没有立刻告诉他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大家的讨论,循序渐进,直至悟懂为止。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中的孩子们是自由的,他们自由设想、自由发表言论。当然,这种自由不是无序的,而是在教师引领下的步步深入。
  生活中,有时不必去刻意雕琢,顺其自然或许就是最佳选择。教育孩子也该如此,孩子好比一花一草,他们有着各自的生长需要,如果我们一味地要求他们按统一的模式发展,那就如一盆盆人工的盆景,即使再美,也没了他们自己舒活筋骨、伸展枝叶的空间,充其量也只是一株“病梅”而已。让我们的孩子自由发展吧,这样,他们才会拥有精彩纷呈的世界!
  (胡红,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副校长)
其他文献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新名词,它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传承,更是一种创新。只有正确认识群文阅读的本质,准确地把握群文阅读的特点,从而运用于语文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 对比阅读,开拓阅读视野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已经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是,在提倡全民阅读的今天,学生的阅读量要求增加,于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尝试群
期刊
9月3日上午,实训基地的新学期首次培训,于老师腰部骨裂还未痊愈,却早早来到了杨高,给学员们做了两个多小时的报告:《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于老师从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说起,讲到了西方语言的强势入侵,于老师希望我们不要做思想的矮子;讲到现今社会上粗俗语言的作祟,于老师提醒我们要自觉、自省;讲到考试指挥棒的问题,于老师提出千万不能“育分不育人,求学不读书”。随后,于老师从两条线索对语文进行了探源,让老师们
期刊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阅读教学需要摒弃冗长的分析和僵化的训练,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已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然而,由于每个教师对新教学理论认知上存在的差异,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些误区,从而对学生阅读教学的指导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误区一:阅读时间短促,对学生的感悟急于求成。感悟,首先要感知文本,把握文本,在此基础上才会“悟”得有的放矢。因此,学生应该有充分的时间来自主地阅读文本。但
期刊
上课时,正当我讲得兴致勃勃时,经常会冒出一些“怪调”。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有人说:“图上的这个高尔基画得太难看了!”好像应该建议编辑把伟人画得完美一些;学习《三顾茅庐》时,又冒出:“诸葛亮也真是太难请了,还要刘备三顾茅庐!”似乎替刘备打抱不平……  这帮调皮鬼,有的问题真让你招架不住。有时他们会礼貌地举手提问:“老师,苏轼为什么一会儿埋怨月亮,一会儿转念又想,一会儿心里又宽慰了许多?”
期刊
初接班,他慢悠悠向我走来那一刻,我惊讶地发现:哇!这孩子怎么这么像电影《马达加斯加》里的那只帝企鹅,胖胖的,慢慢的,走起路来手臂都懒得前后摆。  开学一周后,所有的一切都印证了我的第一印象,他果然是慢得出奇,没有一样作业可以准时交来,而且因为来不及,他的作业字迹潦草,每一个字都是斜着身子,松松散散出格的。老师再急,他不急,无论你怎么催,他都慢悠悠回答你:“噢……”然后按他一贯的步调继续!  然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