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与电影语言的冲撞与交流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ri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市场强烈的反响,连续几年未跌出过《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前10位。2006年小说被搬上银幕。电影在全球首映拿下2.24亿美元的票房佳绩。本文从得与失两个角度谈了影片《达·芬奇密码》的改编问题。
  [关键词]达·芬奇密码情节省略 宗教回避 逻辑混乱
  
  《达·芬奇密码》原是丹·布朗的小说,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市场强烈的反响,连续几年未跌出过《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前10位。目前已被翻译成42种文字面向全球发行。现全球已经售出3860万套,平均每月有200万套售出。可见读者对这部小说的喜爱,大家的喜爱坚定了制片方拍摄这部影片的决心。奥斯卡军团助阵,英法美三地巨星加盟,法国总统大力支持,给影片大开绿灯,卢浮宫取景也获批准。影片还被戛纳国际电影节指定为揭幕影片,种种殊荣集于一身。影片《达·芬奇密码》成为2006年最受关注的影片。全球首映拿下2.24亿美元的票房佳绩。该片发行商说,这是全球第二高的首映票房纪录,仅次于《黑客帝国3》。而像去年大热的《哈里·波特与火焰杯》的首映周票房也只有1.51亿美元。
  在读者心中电影版《达·芬奇密码》能否将书中的精彩一一呈现?又会有怎样的缺憾?
  
  得
  
  丹·布朗写作小说时文笔相当漂亮,小说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因此这场智力游戏能否成功转换为视觉语言,对导演朗·霍华德绝对是个不小的考验。影片是多线叙事,三条线索交替进行,故事的发生到结束只用了一晚上的时间,现在看来影片中这种闪回式做法结合的天衣无缝。小说《达·芬奇密码》本身很像分镜头剧本,这是它能改编成电影的优势。
  影片《达·芬奇密码》从电影类型学的角度来说,其实是许多种影片类型的一个大融合。它的新奇之处和吸引力都来自它的这种有意识的融合。影片是融合了惊险、侦探推理、犯罪等形式元素并在叙事结构上超越了真相大白的结局等根本原则的惊险片。虽然是类型杂糅,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电影主导的类型是惊险片,套用侦探推理片的情节模式,同时加入犯罪片、动作片等的类型元素。
  “惊险片是以受害者为主人公。在惊险片中。观众跟着主人公一起遭受威胁并最终体验暂时的脱险。惊险片的主人公是处在危险中的,惊险片中的悬念是观众对主人公命运的担忧。惊险片常用把危险告诉观众的办法来制造悬念,惊险片的主人公一般是普通人,他们在很正常的生活中突然落到被迫害、残杀的境地中,惊险片中的威胁来源常常是不明确的。”哈佛大学宗教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被卷入到杀害卢浮宫馆长雅克·索尼埃的案件中,只因为他们约好晚上见面。雅克·索尼埃临终前将自己摆成达·芬奇名画《维特鲁威人》的姿势并留下一些数字和句子。雅克·索尼埃的孙女警察索菲机警地把兰登救出,她知道祖父所做的是让她找到兰登。他们一次次的脱险,在途中一个又一个谜底被揭出。他们被警察追捕,被宗教势力迫害。观众为他们的命运担忧,并从中体验生活中不曾遇到的刺激,得到快感。本片的导演是因为拍摄《阿波罗13号》、《美丽心灵》而名噪一时的朗·霍华德,他的作品总是有一种激动人心的使命感,让观众不但得到娱乐,也从影片中获得教益。我从影片《达·芬奇密码》中看到了《美丽心灵》的影子,兰登每次进行符号分析时总让我想起约翰·纳什分析数字的画面。他们有相似之处,都是非凡的人物,都有过人的智力更有过人的勇气。兰登的敌人是警察和隐藏在黑暗中的宗教势力,他的使命是揭示圣杯的秘密;而约翰·纳什的“敌人”是他自己,他所要做的是不断超越自己。观众从他们身上体验天才人物的智慧及遭遇。《美丽心灵》是非同一般意义的传记电影,而《达·芬奇密码》是惊险片,所以导演呈现的这两个天才人物的手法不同,《美丽心灵》不是通过事实,而是通过想象来试图赞美一个生命的精神并达到一些真理,影片给观众很大的震撼:而《达·芬奇密码》强调的是惊险、刺激,影片人物众多,线索繁杂,所以兰登更像一个聪明的侦探,影片只用表现他的智慧和勇气就可以了。
  在惊险片中,悬念是关于主人公马上面临的命运的关切,更具体地说,一般是对主人公生命的关切。惊险片的悬念是性命攸关的。这是惊险类型片的核心题材——一个无辜的人突然面临迫在眉睫的、危及生命的灾难。兰登只是到巴黎做一个演讲没想到被怀疑成杀人犯,他原本正常的生活被打乱了,还要受警察的追捕和宗教势力的迫害。我认为影片的悬念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兰登和索菲的命运:另一方面是有关圣杯的秘密。阿尔顿·洛克尔这样解释悬念的概念:“悬念是以一种随时准备完成两个互不相容、互相排斥的行为的方式来保持能量的心理状态。”影片是多线叙事,一边是兰登和索菲经过一次次的揭谜最终揭示出圣杯的秘密,另一边是巴黎警察局局长法希在追捕他们,还穿插着阿林加洛沙主教的犯罪行为,三条线索交替进行,悬念不断,观众在这种状态下保持着高度的紧张,并从中体验乐趣。观众在日常生活中经受着现实的种种压力,他们观看惊险片兜售的悬念来寻找刺激,得到快感。影片中圣杯的秘密可能是最受观众注意的地方了,人对神秘的东西都是有窥视欲的,对耶稣和抹大拉的玛利亚的生活、郇山隐修会有一探究竟的兴趣。
  影片多次出现给观众提供额外信息的悬念。在影片的高潮,雷·提彬爵士的家中塞拉斯在观众的注视下进到屋子里,而雷·提彬、兰登和索菲在讨论圣杯的事情没有注意到,观众是知道信息最多的,我们不再关注谈话内容,我们只去想那人什么时候会出现。兰登他们三人的命运会怎样,密码筒是否安全的问题。还有当雷·提彬、兰登和索菲乘飞机还未到达伦敦的时候,英国的警察已经在停车场等着他们,观众知道这个额外的信息。他们在想,“这次他们能逃脱吗?”这样的问题。当警察搜查飞机时,观众吓地心惊肉跳。警察允许雷·提彬离开时,我们很疑惑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去了哪里。原来在飞机还没有停稳时,兰登和索菲已经拖着塞拉斯下了飞机躲到了汽车里。
  本片还套用侦探推理片的情节模式。观众和兰登、索菲一起思考雅克·索尼埃留下的数字和句子到底有怎样的含义,我们也急于知道谜底是什么。“侦探片也有它的核心的艺术趣味,这就是对高水准逻辑推理的展示和欣赏。在侦探片中,观众与作者进行一种智力对话,观众与编导一起进行一种思维游戏。”
  不仅如此。影片《达·芬奇密码》还带动了世人对宗教和神秘组织的兴趣。英美各国纷纷推出相关纪录片,连游戏厂商也不放过这次机会,游戏版《达·芬奇密码》也将在近期上市。
  
  失
  
  一、情节省略
  影片拍摄之初许多读者担心影片较原著改动过多。我没有很担心这个问题。我觉得改的多与少不是问题,关键是影片能否把握 住小说的精髓。现在看来,影片对原著的改动较多。有些地方我能理解,例如兰登和索菲在卢浮宫逃跑前还与巡逻的警察有了次较量,雷·提彬、兰登和索菲去圣殿教堂时还假装去撒骨灰等等。这些被删除是导演为了把握影片的节奏。可是我不能理解的是,影片较小说的揭谜的过程竟然少了一步。本来原著中密码有三层,而在影片中只剩了两层,少了一环“一个蕴涵智慧的古词,能揭开这卷轴的秘密——并帮助我们,将失散的家族重新团聚在一起——开启的钥匙是为圣殿骑士们所赞美的基石——而埃特巴什码,将会告诉你历史的真实。”少了一环意味着跟这个“谜语”相关的解释我们看不到了。其实小说吸引我们靠的就是一次次的揭密,我觉得电影也不例外。可是电影中少了一环。影片不应该少这一环,虽然有可能是导演为了影片节奏的考虑。我觉得之前制片方所担心的电影的节奏问题其实不是问题,我认为朗·霍华德把握的很好。
  比较让影迷遗憾的一点是,不过我们所期待的男女主角卿卿我我智破谜案,共患难之后也不免生出微妙情愫的爱情片元素并没有出现。影片结尾并没有傻阿甘与天使爱米丽的爱情描写。影迷很期待汤姆·汉克斯和奥黛丽·塔图在影片中能够谈上一场恋爱。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结尾时在一起了。我很奇怪为什么没有爱情的描写。其实爱情戏不是好莱坞惯用的手法吗?为什么当我们要看的时候却没有了?而且我也觉得演员的选择没有很符合小说的原型,汤姆·汉克斯扮演儒雅、智慧的兰登博士显然有些老,而奥黛丽·塔图扮演固执、有魅力的索菲又有些年轻,也许制片方是出于票房的考虑,所以起用了好好先生汤姆·汉克斯和甜美的奥黛丽·塔图吧。
  
  二、宗教回避
  我想最受大家期待的当然是宗教方面的叙述了。影片采取回避的态度,也许是出于发行和票房方面的考虑。对达·芬奇的生平、画作《岩间圣母》的描述都没有出现,而对神婚也只是在影片结尾时出现很少的镜头.也许是怕充满争议的、令人不安的细节引起基督徒的抗议吧。影片若撇开宗教的噱头。也不过是一个俗套的悬疑侦破故事。在危机重重中寻宝的桥段,《夺宝奇兵》系列、《国家宝藏》中都出现过,《达·芬奇密码》并没有能创出新高。我只能说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一部好莱坞大片,导演只是套用了这个故事模式而已。
  电影出于发行和票房方面的考虑,对宗教问题没有过度着墨,虽然这是之前就已经知道的,但是现在看来对精华部分过度回避,精彩程度无疑缩水大半。这点很让人遗憾。虽然我们没有要求导演朗·霍华德在拍摄这部电影时能够像马丁·斯科西斯拍摄《基督最后的诱惑》和库布里克拍摄《大开眼界》时那么大胆和超越,我觉得起码可以保留小说中的情节吧。
  
  三、逻辑混乱
  不仅如此,影片故事情节也存在逻辑问题。导演朗·霍华德极力尊重原著,可是却忽略了并不是每个观众都看过小说。影片中有些情节不清不楚。影片中人物苏黎世储蓄银行巴黎支行行长安德烈·韦尔内在小说中是雅克·索尼埃的好朋友,他之所以会带兰登和索菲离开警察的追捕一方面是因为他不想银行陷入到麻烦中。使银行可以巧妙地躲过眼前的这场灾难:二是因为他知道索菲和雅克的关系,所以相信了他们。他在路途中持枪要挟兰登和索菲是因为他听了广播,怀疑他们真的杀了另外三个人,他要保护好友的财产所以才要那么做。而在影片中,我们并不知道安德烈-韦尔内和雅克·索尼埃的这层朋友关系,撇开这个不谈,观众肯定搞不清楚为什么安德烈·韦尔内会这么好心要帮助兰登和索菲离开银行,影片没有说明任何理由。让观众看的莫名其妙。观众会猜想也许他知道兰登和索菲拿的是什么,他应该是教主那边的人。而实际上并不是那样。还有一个地方是影片最后在圣殿教堂,雷·提彬拿着打碎了的密码筒伤心时,法希带领一群警察赶到现场,他们带走了雷·提彬,却对兰登和索菲没有任何的拷问,他们也没有对话。兰登和索菲这时已经自由自在的走在街上并要去罗斯林教堂了。而在小说中,雷·提彬的仆人雷米挟持了雷·提彬之后,兰登和索菲逃了出来。他们担心雷·提彬的安全所以报了警,法希接了电话并说自己冤枉了他们,考虑到他们的安全还让他们去伦敦警察局避一避,只是因为索菲以为法希只是为了拖延时间跟踪她的电话而说的谎话,所以没有相信。像影片中那样做没有逻辑性。可能导演认为这只是很细微的地方,不过我觉得很影响观众的观影。其实这些地方用几句对话就可以说明的事情。导演没有做到。
  影片中人物塑造的也不够丰满。塞拉斯和阿林加洛沙主教人物性格比较单薄,也没有能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感情。小说中描写到塞拉斯误伤了阿林加洛沙主教后。虽然自己已经受伤,但是他还抱着主教赶到医院,筋疲力尽的他双膝跪地,大声地呼救,接待室里的所有人看到这位半裸着身体的白化病患者怀抱着一位满身是血的牧师,都吓得目瞪口呆。小说中这样的描写让读者对塞拉斯非常同情,会觉得他不是杀手只是工具而已。在影片中这些没有表现出来。
  影片《达·芬奇密码》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是部成功的商业片,但这并不代表小说的读者是满意的。到底《达·芬奇密码》改编是否成功呢,这个评判的尺度掌握在读者的手中。就我本身而言,之所以对影片关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说吸引了我,我想看到文学语言在电影中是如何呈现的。对比影片我更喜欢小说。
  不管是电影还是小说,都带领我们一起探讨了现代人的信仰问题。一些人认为耶稣有人性就是亵渎或攻击圣经,我觉得是不对的,我想,对于真正信仰上帝存在的人来讲,事实上这点倒能有助于信仰。
其他文献
远涉非洲,在茫茫草原上,拍摄各种野生动物与开阔环境相映成趣的美景,这也许是不少摄影人的梦想。本文的两位摄影师,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将镜头对准了非洲草原上灵活、健硕的羚羊,在清晨、日落的金黄色光芒中捕捉了各种美丽、温暖的瞬间,以精致的画面传递着另一种感受的非洲草原。  殷佩玉:  非洲的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群众多。面面俱到的拍摄难以拍出深度,所以我选择非洲羚羊作为重点拍摄对象。因为非洲羚羊是非洲草原的
尽管有前景灌木的干扰,但佳能EOS 5D Mark IV依然能很准确地将焦点对在争斗中的羚羊身上。  机身:佳能EOS 5D Mark IV;镜头:佳能EF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焦距:234mm;光圈:F5.6;感光度:ISO-125;快门:1/1000秒。在桑布鲁拍摄的可爱的小羚羊,它们通常只在茂密的灌木丛中活动,以躲避大型捕猎者。机身:佳能EOS 5
清晨五六点,我完全地醒来,没有拖泥带水的残留梦境,冲一杯热咖啡,放下杯子,我就出门散步了。  早上的光线很柔,在树叶之间闪烁。这个时段的小马路属于住在这个街区的老人,他们慢悠悠地拖着带轮购物车,在家与小菜场之间缓缓移动。我热衷于欣赏光照在他们半透明的马夹袋,里面透出无花果的紫、小青菜的绿,小葱从篮子里探出头。  写硕士论文期间,我经常来上海图书馆查资料,中午在淮海中路湖南路口的罗森便利店吃一份便当
一、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的文化解读    贾樟柯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理论专业。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故乡三部曲”之《小武》、《站台》、《世界》和《任逍遥》成为第六代电影的重要代表o《三峡好人》在2006年底又一举拿回了一尊金狮。同时他身体力行,参与并引导了中国新兴的青年DV电影创作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贾樟柯现象”其实就是对中国新生代电影研究关键词的一种梳理,如
[摘要]《木乃伊3》为了确保票房,其应对之策除了大笔资金投、大量特技效果的运用之外,就是大量运用中国元素,影片从故事情节到时空背景、布景道具,无不充斥着大量的中国元素,并把首映时间定在与北京奥运会同时的二零零八年八月,这种创意本身就是票房的绝佳保证,当然,影片也存在对于中国元素的运用过多及运用不恰当、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有偏差等问题。  [关键词] 木乃伊 龙 兵马俑 误读    《木乃伊3:龙帝
摘要:世纪之交中国电影正处于从政治宣传工具到文化产业转型的艰难期并患有严重的失语症。中国电影应尽早从话语转型期的失语症中挣脱出来,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  关键词:话语转型期 中国电影 失语症    中国电影在21世纪初依然徘徊在茫然之中。中国经济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型,文化从权威话语到个人叙事、意识形态多元化的转型都远未完成,这一切都造成了中国电影从政治宣传工具到文化产业转型的步履维艰,患了严重
[摘要]张爱玲以灵敏的听觉、高强的悟性以及较高的语言素养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妙动听的声响世界,充满着“声”命的活力。她不仅长于拟声,还善于对声响加以描绘阐释,精于遣词炼字,长短断续、高底强弱、雄浑清亮,于是生活在她笔下变得异常美丽动听。  [关键词]张爱玲散文 艺术特色 声情    世界是运动的,充满声响。每天我们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长短断续,高低强弱,雄浑清亮。但是要用有限的汉字把千姿百态的
[摘要]设计师在进行装饰设计的过程中,常会碰到这样一些问题,如业主想法太多,拿不定主意,还要提出很多模糊不清的甚至相互矛盾的要求,或受多种条件的限制,或者一味追求他人风格,从而使设计者陷入被动的状态。这样,会使设计方案显得平庸、无力、主题不鲜明。本文主要是从这个角度入手,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室内设计 创新 创造力 个性    室内设计如何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热门话题,它主要针对当前建筑室
全画幅4K电影机  小巧轻便一直是索尼产品的特点,其最新的全画幅电影机FX3也是如此。这台跨界产品采用了与索尼微单相同的E卡口,机身仅重640g。它具备1020万有效像素全画幅背照式Exmor R?CMOS影像传感器,保证了出色的高感光度性能和15 级动态范围。FX3还具备5轴防抖和实时眼部跟踪等索尼招牌功能,散热性能也十分出色。折叠手机新力作  作为产品线中的高端产品,华为Mate X2在各方面
2013年9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萨尔阔布乡,牧归。 余刚 摄  这些照片由余刚拍摄于2010-2018年之间。余刚的本职工作是法官,早年因学习刑侦而接触相机,但他的拍摄不是实证式的,也并未反向而行,直奔抒情。他自己提到,作家李娟的文字很大地影响了他的摄影。对书写者来说,节制是一种品质。  ——编者  Q:您是从人民大学毕业的?但似乎并不是新闻专业,何时开始拍照片?  A:我祖籍四川,父母支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