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少年论述”与现代民族国家想象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少年”与国家形象发生联系,本质上不再是一个年龄范畴,而是一个历史、政治和文化概念,隐喻一个朝气蓬勃、革新进步的“少年中国”.近代中国“少年论述”的兴起,源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更源于近代中国对“少年”的发现与重视.近代有识之士通过文学翻译或创作,将“少年”与新民、新国、民族复兴等意象联系起来,参与近代中国“少年”的精神世界建构和现代民族国家想象.
其他文献
考察幼小衔接学生家长教养效能感、过度教养、教养满意度及家庭亲密度的关系,避免因家长自身对教养的消极理解和消极行为对家庭亲密度造成负面影响.采用教养效能感、过度教养、教养满意度和家庭亲密度量表,对184名幼小衔接阶段学生的家长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幼小衔接学生家长的教养效能感与家庭亲密度呈正相关,过度教养与教养满意度呈正相关,教养效能感与教养满意度呈负相关,教养满意度与家庭亲密度呈负相关;过度教养和教养满意度在教养效能感对家庭亲密度的影响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占总中介效应的10.67%.这表明教养效能感是通过过
线性文化是我国整体文化布局的重要方向,意味着城市文化保护利用理念发生了战略性转变,而北京“三条文化带”则成为这一理念的重要实践.线性文化的提出革新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路,把遗产保护从“单独个体”转向“线性整体”,使得“三条文化带”成为北京为世界城市文化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在逻辑演进层面,线性文化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随机保护”走向“系统保护”,使得历史意识、当代意识、文化意识、美学意识和跨界意识在“三条文化带”保护利用中凸显.在功能变迁层面,线性文化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从“物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百年来党内政治生态大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良好开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逐步修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面净化等发展阶段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发扬民主与依规治党是实现“六有”党内政治生态目标的关键;始终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坚持系统思维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准则和重要方法;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反腐是加强党内政治
1987年,欧共体出台了致力于促进高等教育人员流动的“伊拉斯谟计划”.三十多年来,该计划几经整合,其规范性要素体现为不同行为体的集体目标和共同愿景,规制性要素主要体现为不同行为主体的合法性权力以及相应的规则机制,文化认知性要素体现为该计划在欧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角色以及文化结构.迄今为止,“伊拉斯谟计划”已成为欧盟加强与成员国及非成员国之间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重要人力资源平台和高等教育行动框架,对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结疫情期间心理咨询中发现的问题,复课前夕,为全体班主任做有关学生复课后心理建设方面的培训,目的是使班级管理的领头人——班主任们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状况和问题,做好预防和准备工作.同时总结了疫情期以及多年来在接待学生心理咨询时的工作经验,为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建设工作,帮助心理状况不佳的学生恢复正常的心理秩序提供有效可行的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创作理念]rn当前名牌球鞋热潮涌起,名牌球鞋成了不少青少年的追捧对象.然而,一双昂贵球鞋的价格并不是每个普通家庭都能承受.许多孩子不顾家庭情况,盲目跟风与攀比,要求父母给自己买名牌球鞋.他们或是为了融入朋友的球鞋圈,或是为了模仿他人,或是为了满足自身虚荣心,这都给父母带来不小的压力.本剧以此为背景,通过附加现实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父母的不易,珍惜当前所拥有的,并懂得要靠自己努力获得想要的东西.
[活动背景]rn目前,分数决定一切依然是现行教育体制的主流评价.上一所好高中是为了上一个好大学,上好大学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有些家长对孩子期待的目标单一,从未考虑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比如心理承受力、社会责任感.
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是新时代理解美好生活需要的理论依据,他阐明了需要的本质、特征和规定性.在唯物史观视域中,美好生活需要是有限性与无限性、可满足性与不完满性、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辩证统一.在理解美好生活需要限度时需要首先明晰几对关系,包括真实需要与虚假需要、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合理需要与过度需要的关系.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限度有四重考察进路,包括比较主义进路、能力进路、客观主义进路、多元标准和差异化进路的美好生活需要考察.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也有着四种致思路径,即以比较进路为参考,引导人民在比较中形成符合自身的
论证是裁判说理的基础.裁判说理表征的是一种个别化的思考方式,与论题学的方法属性相一致.论题学作为法律论证的进路之一,其法律论证方法聚焦于三重维度:问题思维、论证型式以及论辩规则.论题学的问题思维,指引法官以开放的心态在争点周遭发现裁判的论据或依据;论题学的论证型式,定位和建构理性组织说理质料的形式化结构;论题学的论辩规则,以规范说理前提的相关性、论证说理的充分性和裁判结论的可接受性,合理规制裁判说理的内容.通过用论题学方法对指导案例99号一审判决书的实证分析,佐证了论题学方法为裁判说理的可行性.然而,论题
[活动理念]rn在个案心理辅导中发现,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咨询中,很多学生表现出缺乏一定的独处能力.尤其在2020年新冠疫情学生居家学习期间,有很多学生出现了长时独处的不知所措和恐慌.rn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毋庸置疑,但人们往往忽略了独处的积极作用.独处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发展的需求,学会与自己积极相处就更容易与别人相处.独处可以帮助个体修复情感、自我反省,青春期的少年若能建设性地利用独处时间,则可以更好地帮助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