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玄庐的蜕变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le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沈玄庐1920年6月加入中共上海发起组,是早期中共党员,曾发起和领导了浙江萧山衙前农民运动,受到中共负责人陈独秀的好评,还得到了国民党左派和孙中山的赏识。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斗争日趋激化时,沈玄庐蜕变成为国民党右派。
  [关键词]沈玄庐;中共早期党员;国民党右派;蜕变
  [中图分类号]K820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01-0016-02
  
  浙江省萧山县衙前农民运动是中共最早领导的一次农民运动,这次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领导者是早期中共党员沈玄庐(后改名定一)。沈玄庐,1883年生于其父沈梅福建顺昌知县任所。沈梅曾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于闽、台等地做官,在衙前购置了大量土地、房产,是萧绍平原颇有名望的官僚地主。
  沈玄庐在青年时代就初具民主革命思想。1901年,以庠生资历并捐资救赈出任云南广通知县,始有志政治、留意仕途,善标新立异,做时代弄潮儿。任上大力整顿学务,将县内关帝庙一律改为学舍,着实替民众办了几件好事。他因此崭露头角,受到上司的赏识,接连提升,先为武定知州,后任省会巡警总办。抓赌得罪上司,又因曾卖力维新、暗中资助过反清志士,被人告密,无奈丢掉乌纱,流亡日本留学。1905年,经同乡蔡元培介绍,在东京加入刚成立的同盟会。回国后,寓居上海,留意宪政,窥测风向。辛亥革命时,他因组织“公民急进党”,进行倒袁斗争,遭到通缉。再次流亡日本,又因反对日本强迫中国承认21条,而逃亡新加坡等地。袁世凯倒台后,他因反袁有功,回国后被选为浙江省第二届议会议长,又一次尝到了弄潮的甜头。此后,他寓居上海,与孙中山、胡汉民等交往,与戴季陶、李汉俊创办《星期评论》,鼓吹革命。1920年初,他支持杭州学生驱逐省长、教育厅长的学生运动。在当时青年学生和思想界中,红极一时。
  沈玄庐因主编《星期评论》,与李汉俊结识,又与在日本时相识的陈独秀、陈望道多有交往。1920年6月,他加入陈独秀等成立的中共上海发起组,成为中共党员。沈玄庐早年住在衙前,对农村情况比较熟悉,接受了先进思想的影响后,对农民革命颇为重视。他在中共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共产党》上撰文提出:“中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无论在革命的预备时期和革命的行动时期,他们都是占重要位置的,设若他们有了阶级的觉悟,可以起来进行阶级斗争,我们的社会革命、共产主义都有了十分的可能了。”并特别强调:“中国机器工人不多,农民在国民中占最大多数,中国的社会革命,应该特别注意农民运动。”
  1921年9月,沈玄庐回到衙前,出资兴办衙前农村小学,作为农民运动的宣传基地,约请杭州一师毕业的宣中华等革命者担任教师,联络贫苦农民。他一面与革命者研究《共产党宣言》,讨论社会问题;一面身穿农民服装,口操方言,到群众中演讲。还革自己的命,把收来的租还给贫苦农民,把房屋用来供农民子女上学;在青黄不接,粮商哄抬粮价杀青时,发动农民捣毁了其内弟在坎山开设的米店,所以很受农民的拥护。1921年9月27日,衙前农民在东岳庙召开大会,宣告党领导下的全国第一个农民团体——衙前农民协会正式成立。会上通过了《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推举李成虎等6人为农协委员。衙前成立农民协会,迅速波及到周围的农村。1921年秋冬,附近80余村的农民,以衙前为榜样,先后建立起农民协会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抗捐减租斗争。这一年,萧山许多乡村农民交了6折的租。12月18日,正当各村农民代表在衙前召开减租大会时,绍兴官府派出一营军队包围东岳庙,打伤农协积极分子数人,随后又逮捕李成虎等人,用武力强行解散了农民协会。衙前农民运动虽然被封建势力暂时镇压下去,但在中共早期革命活动中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尝试,它揭开了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第一页。沈玄庐因此不仅受到了中共负责人陈独秀的好评,还得到了国民党左派和孙中山的赏识。
  1923年6月,孙中山指派沈玄庐和蒋介石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沈玄庐11月回国后,孙中山又授意叶楚伧介绍他加入国民党,并亲自点名让他参加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后又任国民党浙江省临时党部常委。沈玄庐本是革命的同路人,不是革命的开拓者。当他自以为投机革命成功,有了本钱之后,便目空一切,露出了本来面目。起初,他找借口表示不愿再作中共党员。当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斗争日趋激化时,沈玄庐遂起蜕变。他与国民党右派戴季陶,在同年7月5日于衙前召开的国民党浙江省临时党部执委会议上公开反共,一唱一和,叫嚷“共产主义不适合国情”,破坏国共合作。因此,被开除中共党籍。同年11月,沈玄庐参加了国民党右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的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即西山会议),不仅在会上发表反共言论,还参与了会议的宣言和决议的起草工作。他回浙后,更加肆无忌惮,按“西山会议”通过的《取消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之党籍》的决议,开除了临时省党部执委和候补执委中的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党籍,并竭力排斥左派人士,另行筹组所谓“浙江省党部”。1926年3月,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召开伪“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反共气焰更为嚣张,公然反对孙中山创导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沈玄庐是这次大会的宣言起草人。沈玄庐因分裂国民党的活动,在同年11月于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受到警告处分。然而,他仍然执迷不悟,坚持国民党右派立场。1927年8月,蒋介石被迫下野,宁汉合流,右派势力甚嚣尘上,成立了国民党特委会。沈玄庐凭着衙前农运资本,获得了国民党中央农运委员长的顶戴,并兼任浙江省清党委员会常委和浙江反省院长。1927年底蒋介石重新上台后,沈玄庐一面做检讨,投书蒋介石乞求宽恕,一面仍与戴季陶等保持密切联系,以图东山再起。蒋介石很快看出他的两面手法,把他当做杀鸡儆猴对象。1928年8月28日下午,沈玄庐在莫干山会晤戴季陶后经杭州乘车回萧山时,被蒋介石通过何应钦派的刺客枪杀。蒋介石既除了颇有野心的对手,又报了16年前的私怨。当年,陈其美指使蒋介石枪杀辛亥革命功臣陶成章,沈玄庐在1912年1月22日召开的徐锡麟、秋瑾、陶成章等五烈士追悼会上仗义执言,慷慨陈词“吾同胞当必代为雪仇”,一直刺痛着蒋介石。
  革命高潮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沈玄庐从早期中共党员蜕变为国民党右派的过程,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应该说,沈玄庐在前期,当他与革命同路的时候,特别是在发动与组织我党领导下的第一次农民运动时,确实为人民做过一些好事;在后期,政治上思想上急剧右转,走向歧路,主要还是其自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迷失。“毁誉寻常事,功过后人评。”沈玄庐作为与辛亥革命、中共成立和衙前农运都有关的人物,当我们在纪念我国近代史上这三件重大事件时,不妨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历史人物,以受到不可多得的教益。
  作者单位: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 责任编辑:晏蔚青
其他文献
为了解掌握目前安徽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以下称“粮食安全责任制”)的情况,根据省政府领导指示和省政府办公厅统一安排,笔者一行对安徽省落实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 ,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步伐加快 ,各种新的零售业态形式相继在我国登场 ,形成了业态竞争多元化的局面。原有的业态形式 ,如百货店、专业店不断向规范化发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都会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一个优秀的体系框架,是将视音频业务、数据交换、互联网等融合在一起,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议,SIP即为软交换技术的相关协议.本文介
2013年,国家粮食局会同财政部编制了修复“危仓老库”规划,计划用五年时间全面完成现有“危仓老库”的维修改造和报废重建工作,健全粮食收纳体系,基本消灭“危仓老库”带病存
2001年 ,在全球贸易低速增长的情况下 ,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877 5亿美元 ,增长了5 5% ,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达到17 2% ,日本连续9年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但由于统计差异
[摘要]作为富有时代意识和革命意识的知识分子,李达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国化的过程中,从唯物史观切入,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亲身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过积极思考和探索。虽然李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是初步的,但这并不影响其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作出的杰出思想理论贡献。  [关键词]李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党初期;贡献  [中图分类号]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公务员队伍道德教育,促进依法行政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今后的基本对策是:切实加强领导,把公务员队伍道德教育落到实处;适应形势要求,不断丰富公务员队伍道德
本文以220kV输电线路为例,通过对其雷击的形成机制进行阐述和分析,进而对220kV输电线路的防雷技术与接地技术展开了深入研究。
在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电费的抄核收是一项重要步骤,对抄核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的分析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保证其长远运行的关键,因此本文着重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目
在新加坡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考察学习,处处感受到新加坡政府对人才特别是公务员的培训非常重视,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