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可持续性初探

来源 :大众商务·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大,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可持续性,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在短期内还将持续,而且国际收支结构调整在中短期内任务艰巨。
  【关键词】国际收支失衡;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4-0005-02
  
  1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严重的失衡,除个别年份外,我国国际收支结构一直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双顺差的格局(如图1),同时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如图2)。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总交易规模为4.5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增幅较2007年回落25个百分点,与同期GDP之比为105%,较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①。
  (1)经常账户
  图1显示,我国自1990年以来,除1993年经常账户出现逆差外,其余各年都是顺差,而且进入新世纪以后,经常账户顺差不断扩大,1990-2008年经常账户累计顺差15257.37亿美元,平均每年顺差803.02亿美元,而且仅2008年一年,经常账户顺差4261.07亿美元,增长了15%,增幅较上年下降了32个百分点,但是2008年的顺差仍是近十几年来年均顺差的5.3倍多。
  (2)资本和金融账户
  参照图1,我们同样可以看出,近年来除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逆差外,其余各年也是呈现出顺差的格局,从2001年以后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额也大幅增长,1990-2008年资本和金融账户累计顺差5655.14亿美元,年均顺差297.64亿美元,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相比2007年的735.09亿美元有所下降,仅有189.65亿美元,下降74%。
  资本和金融项目由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两个子项目组成,如表1所示,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中,资本项目在2005年以前一直呈现逆差,而金融项目除1998年外一直呈现顺差的格局,也就是说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大都来自金融项目。
  中国持续多年的双顺差成为国际上很多学者的关注的焦点,持续十几年的双顺差是不是反常现象呢,从国际比较经验来看,中国的双顺差确实比较特殊,我们通过引用卢锋(2006)对50个贸易量最大的国家和经济体的统计数据来说明。
  根据统计这50个观察对象2004年占全球贸易和GDP比重为93.15%和95.1%,总共有1337个观察样本。表3显示,两个账户都出现顺差的观察样本为155个,占样本的11.59%,两个账户顺差占GDP比重超过1%的样本为57个,占总样本的4.26%,中国占8个;顺差占GDP比重都大于2%的样本只有30个,占样本的2.24%,中国占6个。如果把两个账户的盈余同时占GDP比重1个或2个百分点看作规模显著地双顺差,则更属于特殊现象。进一步观察,占比重超过2个百分点的大规模双顺差,主要发生在新加坡、韩国、丹麦、挪威、伊拉克、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中小型经济体,中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出现显著的双顺差极为罕见,连续保持多年双顺差更是绝无仅有②。
  2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可持续性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国家不会在每一个时期都保持贸易平衡或国际收支失衡,但是国际收支平衡却又是每个国家追求的目标,有的学者认为国际收支失衡是可以调整的,但是实践中至今尚未找到一种合理的方法,所以会出现有的学者会极端的认为国际收支失衡是永恒的。
  对于国际收支失衡的讨论,有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经常项目对GDP之比,另一个是净外债对GDP之比。经常项目增加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必然导致净外债对GDP之比的增加,这是影响国际收支不平衡可持续性的更为直接的目标。
  图3描述了我国2002 -2008年历年的经常账户额和GDP的值,曲线的斜率分别反映经常账户增加速度和GDP的增加速度,从图中两个曲线的对比可知,图3中反映经常项目的曲线斜率大于反映GDP的曲线斜率,这说明我国经常项目增加速度大于GDP的增加速度,所以这必然会导致净外债余额对GDP之比的增加,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段时间内即短期内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是可以持续的,但是这只是分析了2002年到2008年这六年,到底长期内净外债余额对GDP之比会不会收敛于某个值,暂时还不能预测。
  余永定通过分析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对GDP之比和美国净外债对GDP之比,认为美国的净外债对GDP之比会趋于某个值,并得到这样的结论:世界经济是非常复杂的,到目前为止经济理论还没有能力彻底解决诸如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到底可以维持多久之类的问题。可以肯定,美国当前的国际收支格局是不能长期(多长?不知道)维持的。除非美国的债务余额/GDP比稳定在某一水平上或表现出正趋于某一稳定水平的明显迹象,否则对全球不平衡和不平衡中的平衡遭到破坏的担心就不会消除③。
  由于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的全球经济失衡的一部分,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主要来源,所以根据余永定(2007)上述的结论,也可以得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在短期内是可以持续的,但是长期内是不可以持续的,这也与余永定、覃东海(2006)用国民收入恒等式推出的理论结论是一致的。
  (1)从国内因素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可持续性
  从国内政策上看,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两点都说明国际已经把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内容,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实施,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这些都更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更加协调发展,也更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在内部失衡基本解决的同时,使外部失衡也基本得到解决。
  但是这些政策在短期内不可能完全发挥作用,同时中国的服务业也在迅速发展,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外资会流向服务业,这些外资的主要目标都是中国国内市场,不以出口为目的,所以这种由外商直接投资创造的贸易逆差也是不可持续的。而且笔者认为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并不主要是政策原因造成的,而是由于特定政策和国情下结构性失衡的原因造成的,结构的调整也需要一段时间,综合各种因素考虑,笔者认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在短期内还将持续,但是长期内是不可以持续的。
  (2)从国际因素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从国际上来看,全球经济失衡和美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的持续性也从某些方面影响了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可持续性。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还不会改变,所以美国可以无限制的向其他国家借款,这也从一方面维持了美国国际收支失衡,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上要求改变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随着欧元的强大和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的成功,势必对美元的霸权地位带来挑战,长期内美元的霸权地位会受到动摇,所以美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长期内也是不能维持的,另外,从国际经验看,20世纪80年代的“广场协议”,虽然日本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主要原因还是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太多,美国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才导致了“广场协议”出现,这也说明美国的失衡不会长期持续的。当全球经济失衡和美国经济失衡在长期内不能持续时,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自然也就不可能持续了。
  3 结论
  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无论是从国内因素还是国际因素来看,中国的国际收支的长期持续性都受到质疑,从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在中短期内是可以持续的,在长期内是不可以持续的。
  注释:
  ① 国家外汇管理局: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2009年4月24日,第7页。
  ② 卢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研究:对中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的理论思考,《世界经济》2006年第11期,第5页。
  ③ 余永定:全球不平衡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第1-2期,第6页。
  参考文献:
  [1] 国家外汇管理局.《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R].2009年4月24日.
  [2] 卢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研究:对中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的理论思考[J].世界经济,2006(11):4-10.
  [3] 余永定.全球不平衡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J].国际经济评论,2007(1-2):5-10.
  [4] 余永定、覃东海.中国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2006(3):31-41.
其他文献
<正> 单组份聚氨酯涂料是一种活性异氰酸基团被封闭,只有在一定的受热温度下才断裂开键、恢复活性而迅速固化的聚氨基甲酸酯绝缘漆。在使用时不需另加固化剂,可以直接使用,这
【摘 要】随着巨灾导致的损失已使再保险资本相形见绌,巨灾债券的发行是全球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巨灾债券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巨灾债券;制约因素;巨灾风险  中图分类号:F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6-0004-02    1 巨灾债券产生的背景  目前巨灾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瑞士再保险公司的sigma杂志每
<正> 一、基本状况上海主要生产化肥的企业现有13家,其中大型合成氨厂1家、小型氮肥厂10家、小型磷肥厂2家。此外,硫酸、焦化、冶金等行业副产少量硫铵,还有几家乡办企业用基
民营经济的研究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也是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特殊途径。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关键阶段,明确民营经济的研究意义有助于坚定这一阶段改革成
CPI是指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四大宏观调控指标之一;它是金融市场上被仔细研究的一个热门的经济指标。消费物价指数水平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反映经济的景气状况。本文就CPI的构
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现状,运用了回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题目,提出了适合新时期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思路,并分析了
丁志杰,毕业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中国金融40人(CF40)成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著有《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效应与政策研究》、《国际金融》等书。  爱尔兰债务危机是综合性的经济金融危机,表面上是政府债务问题,但根子在于房地产泡沫及其破灭一一房地产绑架了银行,银行又绑架了政府。此外,危机也揭示了经济过度依赖外资、金融过度杠杆化所存在的巨
美联储(FED)周三(6月8日)在华盛顿发布的褐皮书(BeigeBook)报告称,5月美国一些联储地区的经济增长放缓,受累于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和日本强震导致供应中断,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但经济活动
【摘要】文章通过对土地使用权流转中不同行为主体博弈分析,找出影响土地流转市场失灵的因素及规范行为主体的措施,认为土地流转行为受市场交易费用,违规风险和流转收益等多项因素影响。研究认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增加非农就业机会,降低土地流转市场交易费用以及继续发展农业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力等措施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土地利用;流转市场;博弈;使用权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
湖南省第二届金融博览会于9月16日在红星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作为本次博览会的亮点活动之一,罗杰斯“掘金中国”投资高峰论坛无疑是湖南金博会给湖南投资者的一大惊喜。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