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俗信仰到公共艺术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aiyu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妈祖文化,属于地方公共艺术当中的一种发展性民间艺术,从公共艺术的角度去看待这一民间艺术可以看出妈祖文化是极具有特色的。将其作为构造性的视觉语言,探索妈祖文化与公共空间的融合,走上一条走向世界的道路。
  关键词:妈祖文化;传承;发展
  一、引言
  文化,是能够被人们所传承和接受的,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资料以及战略资本。能够给人们带来新的效益,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而妈祖文化属于一种民间艺术,该文从公共艺术的角度,分析妈祖文化与公共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妈祖文化在现代发展中的内涵转换,探索妈祖文化在地方公共艺术中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二、妈祖文化及其艺术特色
  (一)妈祖文化
  《灵妃-女子,香瓣起湄洲》这是《妈祖文献》这一书中所记载的妈祖出生地。一开始,以巫祝为事,能知祸福,既逝,众为之立庙于本屿。北宋廖鹏飞在《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中对妈祖由-巫女成为大家仰慕的海上女神的过程进行了概括。同时,对于妈祖的解释,民间的称呼有两个原因:1、“妈祖”是林姓家族人对其的尊称。“妈祖”的“妈”,不是妈妈之意,而是奶奶之意。而“妈”与“祖”连在一起称呼,就是对族内年高德勋的女人的尊称。因此妈祖是林姓族人对妈祖的昵称。莆田林姓族人还昵称为“姑妈”,更下辈的也有称“祖妈”的,台湾林姓人也有称为“祖佛”的,后来逐渐顺口称为“妈祖”,以此来称呼自己的先辈,就显得更加亲切了。。其主要的寓意就是人们需要像尊重妈妈一样尊重妈祖。在过去古代的时候,由于自然环境下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大部分的村民基本上一天都是在海上去靠打鱼为生。而在宽阔无际的大海面前,这些村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妈祖能够保护自己。作为巫女身份妈祖,她可以预知灾祸,可以医治疾病,可以在海上救人。因其热心帮助,妈祖开始被人们所追捧和爱戴。一直到今天,妈祖的地位已经开始越来越高,妈祖精神也一直被人们推崇着。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妈祖信仰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这里到处都是它的身影。随海南省居民赴海外求学生存。与此同时,也是希望可以让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不断的传承下去,并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从这几年当中,可以看出,旅游经济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让妈祖文化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每逢春秋妈祖诞辰,化羽升仙祭祀,所有的人们都会来到这一个省份,去缅怀并颂扬这位伟大的妈祖。同时,各种民俗文化的开展,让妈祖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其中,妈祖宫廷舞剧、妈祖舞剧、皂隶摆、画作、妈祖宫廷建筑等艺术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二)艺术特点
  对于妈祖文化来说,主要的起源就是来自于民间艺术的文化,并且根据网上资料所显示,这与当时人们所信仰的佛教,道教基本上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妈祖文化在中国也是佛教的一种衍生。而与之不同的就是,妈祖文化吸取了儒家,道家的文化精神。从各种角度来看,都是在倡导人们要善良,学会助人为乐,要做好事积善德。而这同时也充分的凸显出了佛教的普度众生。道教的万物万事都是相同的以及儒家的和谐相处。因此,最后所传承下来的妈祖文化不不管是艺术的表现形式还是内容,都有着民俗的风格以及浓厚的色彩。例如清朝的《天后圣母图》、近代的《妈祖圣迹图》等,所有的内容通常都是在介绍妈祖在世的时候,普度众生,善良勇敢,帮助村民解决问题。同时,妈祖多具有的善良,勇敢以及公正的个性,也充分的将妈祖这一形象充分的体现了出来。同时,民间舞《摆棕轿》《耍刀轿》等活动,都会妈祖文化活动中的代表舞蹈,而所有的表演人员基本上都是在扮演者不同职位的角色人物。同时,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将舞步作为整个表演的鼓点。动作有力,场面也十分的壮观,并且特别有艺术感染力,演员表演技巧娴熟,有的甚至超越了年龄界限。超越了自我。同时这一表演也让村民长时间在海外漂泊,从而形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对和平、快乐的美好向往,给人们一种美好的感受。就像妈祖文化中象征着妈祖民间原型的湄洲女形象一样:"帆船头,大海浪,红黑裤子保平安"。另一种为求雨驱邪,祈求丰收的沿海居民所创作的民间舞蹈《九鲤灯舞》所主要表演的重点内容就是,一千年来,村民在海外的生活当中逐渐的和鱼有了渊源以及特定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作为这样一种海洋题材的表现形式,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人们独特的审美,同时也是村民长时间和海洋以及自然环境作斗争所逐渐形成的坚韧品格。
  三、创造具有公众艺术性的妈祖文化
  首先,妈祖文化所能够突出的文化特色,是公共艺术,是社会精神。而由于每一个地方公共艺术,通常有一个特定的区域,而每一个区域当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因此,这也就这必然会产生该区域特有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氛围。因此,如果在特定区域的时候,除了需要掌握某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之外,还需要考虑到与之相关的艺术作品如何能够充分的与这一地区的文化特色相互结合。同时,公共艺术和空间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仅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其审美精神还可以了解到所具有的价值取向。而在海南省,作为一个沿海地区,十分具有海洋特色。在这一地区,就需要将妈祖文化充分的融入到艺术当中。其次,妈祖文化这一主题自身就有着十分突出的民间艺术风格,并且可以给公共艺术创造出更多的视觉语言,带来很大的启示作用。妈祖题材在表现形式上与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密不可分。例如,公共艺术作品《鲤舞》,就是借助妈祖时代女性勇敢善良、勤劳的湄洲女形象,结合传统民俗题材"九鲤舞灯"进行艺术提炼与再创作的。把这一多元化的、反映美好愿望的题材运用现代的公共艺术手段来表现和传承,不仅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而且赋予了妈祖文化以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
  结论:
  以上就是针对妈祖文化进行的论述。简而言之,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与国际接轨是传统文化传承和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现代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传统文化得以发展。在现代艺术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给传统文化带来新的艺术生命力,而且可以使现代艺术以鲜明的个性屹立于国际文化艺术舞台。所以将妈祖文化纳入公共艺术领域进行传承与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施慧, 孙婷. 当代语境下公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第四届海峡两岸公共艺术研讨会"综述[J]. 公共艺术, 2018, 000(002):P.38-43.
  [2]蔡豐明. 民俗信仰与城市文化资源——上海妈祖信仰的历史沉浮[J]. 上海城市管理, 2020.
  [3]冯大宇. 公共艺术视域下的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造[J]. 视界观, 2019, 000(015):P.1-1.
  需绑课题:海南省妈祖文化的艺术表现探究 课题编号:RHDQN201811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艺术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22)
其他文献
铼是世界上最为稀散的金属元素之一,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在化工、冶金、航天以及国防尖端科学领域。铼不存在独立矿物,常与铜、钼等金属元素伴生,同时,铼也是砂岩型铀矿中重要的伴生元素之一。目前国内尚无从铀矿物中回收铼资源的报道。因此,开展针对溶液中微量铼的分离富集技术,对铀水冶工艺中伴生铼资源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叙述了特效阴离子交换树脂和辐照接枝法合成的新型树脂对铀、铼的分离富集研究,并运用SEM和FT-IR等仪器对树脂进行微观结构表征;通过静态吸附试验探究了树脂的最佳吸附条件,并根
前段时间,曾无意在一位作家的闲谈文章中,看到给作家的风格划分颜色的做法。文章里,她说,菲茨杰拉德是香槟的金色,毛姆是虾肉的粉色,安徒生是鸽子的灰色,劳伦斯是提香红,王尔德是祖母绿,罗曼罗兰是普鲁士蓝,而海明威是钢青色……这种用各种颜色来描述文字的做法看起来着实有些特别,但也的确如此,文字本来就是有温度和颜色的事物。  而说起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夫卡,毫无疑问,他们都是个人风格极为强烈的作家。如果也要
期刊
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拥有最多壮民族人口地区,其地名充分体现了壮乡风貌与壮族文化特色,融合了壮語习惯,是研究壮语地名的最佳地点。本文主要以广西的壮语地名为研究对象,以壮语地名的规律特征与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作为研究切入点,从地理学、语言学、民族学等方面对广西壮语区地名进行研究。  关键词:广西;壮语地名;文化内涵;特征规律;语言规律  地名作为一个地方的语言代号,在社会高速发展的状态下,人们活动范围
期刊
摘要: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线条的运用是区别于西方艺术最为明显的特征。不管是在绘画上还是在书法上,看似简单的线条,就能把描绘对象的形态,质感,气韵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能够通过线的运用,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线的艺术,不用执着于对明暗关系的把握或对色彩的运用,通过抽象的点、线、笔画,使我们从情感和想象里体会到对象的筋、骨、血、肉。中国线的艺术表现在绘画和书法上最为明显,书法是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汉字以“
期刊
摘要:族群运动的兴衰一直都是持久不断的话题,这本书作者使用族群间的竞争理论来解释族群运动在现代社会多发的原因。在现代化和城市化大趋势的环境中,族群之间不断接触,为了竞争住房、就业、交通等资源产生摩擦,导致了族群运动,这让读者用一种不同的思路看待族群边界和族群运动等问题。  关键词:族群边界;族群运动;竞争理论  这本书的作者Olzak和Joane Nagaland 使用竞争理论来解释为什么族群在现
期刊
摘要:新冠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传统课堂教学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限制。线上直播教学、网络授课等教学手段成为疫情高发时期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虽然我国的疫情防控情况较好,但是仍然面临着来自国外疫情高风险地区对我们的影响,疫情呈现不确定性的态势、疫情防控呈现常态化趋势。这种形势下,传统的线下实体课堂和基于互联网的线上教学共同组成的混合教学,成为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必要教学方式。本文以混合式教学为切入点,分析和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产生了许多灿烂的文化。其中将绘画艺术和雕刻艺术结合在一起的寿山雕刻艺术承载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精髓。由于寿山石材料质地柔软,易于雕刻创作而深受艺术家们的喜爱。寿山石的素材在经历了数个朝代之后,雕刻素材也逐渐趋于完善。我国现阶段所创作的寿山石作品都是以古代雕刻素材为主,为了更能的传承寿山石头文化,人们更应该从现代艺术审美的角度出发,将现代文化融入到寿山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则是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心中都在渴望着能够达到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和环境。在所有旅游产品当中,唯独不可以缺少文化的存在,深厚的文化能够为旅游注入无限的活力,尤其是音乐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更能够最大限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世界需求。在旅游产业创建初期,就应该在产业的规划和设计方面融入带有音乐、地域、自然、历史等文化色彩,赋予旅游鲜活的生命,努力将
期刊
二硫化钼以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制备方法多样性、活性位点丰富性成为水溶液放射性核素吸附材料的研究热点。本论文通过熔盐电解法制备MoS2吸附剂,进一步复合制备MnO2/MoS2和Ag3PO4/MoS2吸附剂。主要研究了MoS2、MnO2/MoS2和Ag3PO4/MoS2吸附剂微观形貌、表面电位和铀酰离子及碘离子协同吸附效应。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以LiCl-KC-(NH4)6Mo7O24-KSCN熔盐体系为电解质,通过调节不同电解参数可控制备MoS2。将制备得到的二硫化钼,分别与二氧化锰和磷酸银复合,制
摘要:陶瓷作为使用品和艺术品的结合,其工艺制造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传承。传承和创新传统瓷雕艺术,将传统瓷雕技艺传承下来,并发展创新更适合现代审美,满足现代人需要的瓷雕技艺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探讨了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区别与联系,探讨了现代瓷雕技艺的改进之路,并重点的探讨了瓷雕技艺从传统陶艺走向现代陶艺的创新之路。最后得出:只有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瓷雕技艺,才能让创作的陶瓷品更好满足实用性和审美,满足现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