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小老板的十大不良习惯(一)

来源 :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324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创业》创刊八年,帮助了成千上万的读者越过激流险滩,走过重重困难成为小老板。为帮助他们创业升级,从本期起,我们将推出田友龙撰写的“小老板系列”文章,以推动创业事业发展壮大。如果你在发展中遇到困惑、困境,欢迎咨询。咨询方式:1、登陆中国创业港(www.cncyg.com)创业论坛,提出你的问题;2、发送到电子邮箱:dzfwb@126.com,我们将给予解答。
  
  作者简介:
  田友龙,弱势品牌营销专家,终端营销专家,中国小老板研究第一人。曾服务过世界五百强企业,先后在《售销与市场》、《医学美容》、《中国经营报》《酒海导航》发表文章一百多篇。现为《销售与市场》专家团特约专家,酒海导航特约专家,食品领袖网特约专家。有小老板研究第一本书《小老板沉思录》。
  
  自序
  小老板我尊敬
  10年前,我逃离外企,由外企的金镙丝变成中小企业的铁马达。由于工作的关系,十年时间足迹印到中国80%的县城,曾与近千个小老板亲密接触。小老板我很尊敬,他们多数属草根阶层白手起家,才华横溢精明能干,在技术与资金贫脊的土壤中扎根,生命力十分强大,他们流满激情而富有梦想。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很大的落差,多数小老板还是听天由命——好三年坏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
  于是我转向研究小老板,想弄明白一个问题——小老板为什么做不大?
  看一看流行的营销管理杂志,有几篇文章是为小中企业写的?看一看咨询公司、广告公司、学术研究机构,有几个真正将目光投向小老板?小老板如何做大,可以学习的榜样并不多。而我的研究之路也走得异常艰难。我希望小老板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希望10年来积累的经验对他们有所帮助,让更多小老板少走弯路,少交学费。所以我的基调是批评。
  也许把伤疤晒在阳光下,会好得更快!
   但愿每一个小企业都长大,都长寿!
  
  十大不良习惯之一:聪明反被聪明误
  一个朋友领导着一家小企业,生意做得不大,行业中影响力甚微,响当当公司名头倒不小——“天一”!故名思义就是天下第一。天下第一表达不是他的理想,事实上它描述的是一种感觉,一种良好的自我感受——我是天下第一人。
  十年时间与近千位小老板亲密接触,曾点滴不漏地记录小老板的言行。事实和数据表明,多数小老板自我感觉良好,取得一点成就飘飘然,甚至目空一切。
  每一位老板都是聪明人,这一点不能否认。但成功是有腐蚀性的,老板又是缺乏监督的,总是自我膨胀,无限地放大自己的优点,最后老板就成了天下第一!其实这是有意为之的结果。小老板们有自己的想法:其一、在小老板的字典里做经营搞管理就是控制游戏,劳心者制人,操控者必须是聪明人,才能一切尽在掌握;其二、聪明是一种资本,是成功人士与普通人的区隔标签;其三,聪明是对人生的褒奖,是荣誉的体现,聪明也是小老板自我营销的需要。思想指挥行动,于是老板总是想方设法展示他高人一等的聪明才智,而且无处不在。
  一、聪明的小老板很会包装自己,他们总是毫不犹豫搪塞别人的好点子,用自己的语言翻译完别人的好点子,就大言不惭宣传这是自己原创。让别人相信:他看到的竞争对手看不见,他想到的竞争对手想不到,他做到的竞争对手做不到。
  二、聪明的小老板是自我营销高手,他们会告诉你市场如战场,需要快速反应,需要一元化的领导,需要同一个梦想!其实他要表达的是高度的自信——小老板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不需要员工的头脑。同一个梦想其目的是洗脑,让你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要发出不同声音。
  三、聪明的小老板喜欢巧干拒绝苦干实干,所以小老板总是以游戏心态做企业,通常是有花招没有绝招,不踏踏实实做产品,整天想到的是概念、口号、包装。他们总是带着望远镜和显微镜找机会,哪儿人多往哪儿凑,哪里热闹往哪儿赶!
  聪明人容易自负,自负就容易产生盲点,小老板通常会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同时拿自己长处比别人短处,在对手身上什么也学不到,甚至在别人付出过代价的地方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聪明的小老板是企业的天花板,老板聪明员工就是笨蛋,总是早请示晚汇报,什么都等到老板做决定;聪明的老板被员工反领导,通常是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
  聪明的小老板自以为是轻视对手。其实没人比你傻,你没想到的,对手为你想到了,只要一上场就被对手打得鼻青脸肿,满地找牙。
  聪明的小老板通常不习惯从别人身上吸取教训,自傲让他们丧失学习能力,一切需要自我探索与实践,经验成本十分昂贵。
  市场是公正的,先难必易,先易必后难。当聪明的小老板以走捷径走上经营之路,会发现越走越难,他们命运永远是好三年,坏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数年折腾不死,可是也长不大。
  小老板法则:少一点聪明,多一点智慧
  小老板最厉害的本事是赚钱,他们着眼于当下,把目标放在眼前,精打细算今天我能挣到多少钱,明天我能挣到多少钱;精于个人技巧的发挥,善于捕捉机会,巧妙地抓住某个点上的好处攫取,把精明发挥得淋漓尽致。做大做强做百年老店是他们共同的目标。但做百年老店讲究的是系统工程,需要的是持续扩张,核心在于布局和对整体利益把握,DNA是智慧。
  智慧与聪明就如硬币的两面,聪明着眼于当下的反应,智慧却精于对未来趋势的把握,二者是不兼容的甚至是对立,所以马云先生说聪明是智慧的天敌。成小事者靠精明,为大事者必须靠智慧。所以告诫热情冲动而有梦想的小老板,必须多一些智慧少一点聪明。
  
  小老板十大不良习惯之二:批评总比表扬多
  近年有一个观点——小的即是美好的。这个论调对小团队推崇备至:企业小层次少反应快,行动迅速有力;团队小心理距离小凝聚力强,能建立家一样的归属感;规模小沟通易,便于达成目标与共识;队伍小氛围好,大家相互理解信任与支持。
  这一切听起来很美,可是不要迷恋它。现实中,多数小团队生存状态是这样的:死水一潭,没有激情与活力;散沙一盘,各自为战单打独斗;懒人一窝,做事散懒,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牢骚一堂,抱怨填满每个空间……
  原因何在?按照管理学上的基本原则——员工有问题,答案一定在老板身上!对于小老板业界有种戏说——老板总是板着脸!戏说却反映出小老板一种真实状态——只批评不表扬。很多员工都抱怨,要获得小老板的表扬比获得奥运会金牌还难。
  批评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而且很多时候是损人不利己,聪明的老板不会不知道,可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呢?
  小老板们自有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其一,小老板认为:批评是为控制。小老板做事讲究安全第一,把企业当成自己的生命,必须一切尽在掌控,容不得半点闪失。最难把控的是什么?人!表扬就是为员工记功,当一个账本记载的总是成绩,容易形成“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为自己制造威胁,这样的事小老板是不会干的。批评则表明员工有不足和错误,缺点和错误是人的软肋,当然就好控制了。
  其二,小老板认为,批评是自我满足。什么样的人会显得比较聪明?能发现别人缺点和错误的人!小老板总爱挑刺,找到了错误和缺点,第一证明你笨,第二显示老板聪明,一箭双雕,从中会获得极大的自我满足。
  其三,小老板认为,批评可以减少成本。小老板喜欢少花钱多办事。总是想方设法让马儿跑,一边思考如何让马儿不吃草。批评至少让人产生两个联想:第一说明你不够优秀,第二你做事还不够努力。一旦贴上这两个标签,谁还有勇气提要求?
  其三,小老板认为,批评可以建立权威。小老板喜欢权威,吸引追随者,这样可彰显地位,可提升执行力。权威建立有两个基石,一个是组织权力,一个是荣誉的光环。小老板最喜欢干的事——推过揽功。批评首先表明错在员工,能发现你的错误说明我有功,于是批评就成了最好的推过揽功的方法。成绩都是老板的,只有缺点和错误才是员工的。
  老板有老板的观点,可员工也有自己的视角,他们用另一种方式解读老板的“良苦用心”。
  站在员工的视角,他们认为批评就意味着老板不认同我,老板不认同我,为什么还要把企业当成我的家?为什么还要有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
  在员工眼中,批评其实是一种打击,打击多了人就会缺乏自信,没有自信就没工作热情和激情,团队也就失去了活力。批评意味错误,错误记录在任何人的人生中都不太光彩,既然无论如何努力结果都是增加一条不光彩记录,傻瓜才会积极主动工作。
  在一个批评多的团队中,老板是听不到坏消息的。批评意味着承担责任,为了避免责任,员工就会制造成功的假象,想尽办法把错误隐藏起来,直到累积起来发生更大更有危害性的错误,付出更大的代价和成本。
  没有错误,就会少挨批评。于是,员工投其所好,只报告好消息,老板总是被蒙,员工却走入歧途,按错误的方法和错误的路径行事,于是更大的失败就这样制造出来了。
  管理学上讲,错误其实是交流和学习机会,由于批评带来的负面影响,人们不会主动把错误拿出来分析、讨论,也就无法从错误中学习,获得改进和提高。
  小老板法则:鼓励员工“犯错误”
  小老板怎样管理好小团队?管理中有这样一个工具,简单好用,用了就有效,这就是表扬。
  表扬代表着老板认可员工,被老板认同,员工就有了归属感,有了归属感老板的事就变成自己的事。当今社会,80、90后成为职场的生力军,出卖劳动不仅需要获得经济上的报酬,更需要获得劳动价值的认同。因此小老板必须打破常规:可以忘记员工的缺点,必须记住员工的优点。
  犯错其实也是有规律的:常规工作犯错少,重要工作犯错多;干事少的人犯错误少,干事多的人犯错误多;重复性的工作犯错误少,创新性的工作犯错误多;简单工作犯错误少,复杂工作犯错误多。一味的批评,是管理上一个很大的错误,该用表扬的方法来鼓励平庸和无作为。
  员工只有不担心因为犯错而受到惩,才敢担当;员工只有感受到来自老板的支持,才敢积极应对挑战。老板的职责就是要给员工创造敢干事敢挑战的环境,鼓励员工犯错误(但不要在同一个地方犯错),多激励而不是批评。
  (精彩下期继续,请关注)
其他文献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南部是大石山区,土地都是在石头缝里一巴掌一巴掌地抠出来,然后种上玉米,以维持生活。艰难的生活需要蛋白,人们最好的蛋白是猪,但是在这种地方养大一头猪,要吃掉两个人的口粮。这样既没有了粮,也吃不到猪肉,所以少年时的欧阳天就想培育出一种不吃粮食只吃草的猪。  1997年,欧阳天到北京开会,听说了有人驯养野猪,而野猪的食物就是草。儿时的梦想重新冒了出来,一发而不可收拾。他先后三次从北方引进
期刊
2011年9月27日,周木林联系蓝托安,要他火速发3箱擦鞋纸到杭州,他将于三天后去杭州销售。蓝托安当时正在广西老家,得知此消息后,立即赶回中山,并于第二天上午通过物流把3箱擦鞋纸发到杭州。   10月1日,周木林赶去杭州,但擦鞋纸迟迟未到,心急火燎的他多方打听,得知国庆物流公司放假三天,货延迟几天才能到。一直等到6号,还不见擦鞋纸的踪影,这可急坏了住在杭州等货的周木林,几经询问,原来发货时疏忽了,
期刊
对一个下岗工人,既没资金又没关系的人来讲,要想创业和富有,又是何等的困难。现在的社会并不缺钱——没钱可以去借去贷款,而对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好的项目。选择什么样的项目才能做好呢?这是最困难最重要的。李辉当时下岗也是选择了很多项目去做,如卖早点、卖水果、做搬运工等等,后来,通过了解和考察,李辉放下大学生的面子做起了废品回收和加工,从而创业成功!   2002年,李辉做废泡沫颗粒加工和粉碎矿泉水瓶片时
期刊
采访手记:   2006年9月,第一次在广东见到周仪时,他还是一个为生存和梦想苦苦挣扎、不甘平庸却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创业者。那时,他脱离打工生活刚开始“巧手丫”创业不久。2010年5月,在韶关第六届《创业》年会上,第二次见到周仪时,他多了几分沉稳,创业已小有成就。2011年10月,当我再次到广东采访时,才真正明白他在五年所走过的艰辛,看到他今天的成就,心中有说不出的感慨。   从摆摊的小商小贩、到真
期刊
“时间是一种最稀有的资源。”这是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的一句名言。当你工作、学习十分忙碌时,往往惜秒如金,集中自己的大部分精力而抛弃一些生活琐事。然而,有时也会出现另一种状况:你拥有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成了一位“时间富翁”。这时候,你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呢?  你可能感到从未有过的疲劳和厌倦;你可能意志消沉,丧失追求成就的欲望;你可能为了消磨过剩的时间,对本是正当的爱好、娱乐失去分寸,无度地消遣,以
期刊
编者按:廖相晖是《创业》老读者,15岁打工,多次寻找项目,多次创业失败。2007年参加了第三届长沙创业年会,年会上选中卤菜项目。2008年春学习,以后经多次学习、改进、重组,创新出自己的项目:桂林木桶鸡。  跟我们大多读者一样:生在农村,文化不高,没有技术,没有专长,没有父母的依靠,没有弟兄的提携,也没有家族的荫庇,但是他却创造了一个短时间积聚财富的奇迹。  廖相晖是怎样一次一次创业,怎样一次次从
期刊
有读者对我说:我觉得项目调查应该由你们来做,因为你们比我们更有经验。  这话对不对?对也不对。  对,是因为《创业》要“帮读者创业成功”,项目是创业的兵器,是枪就能击发,能命中目标,是项目就要真实、可靠。  不对,是因为项目不等于创业,真实不等于成功不等于赚钱不等于适合自己。仗要自己打,业靠自己创,这极其漫长极其艰难极其复杂的过程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意外与突发事件,只有早想多想想到才能保证创业成功
期刊
最近,有一件事情让我很震惊!  前几天,我老丈人生日,我跟老婆回了趟娘家,有件事让我震撼了:我的丈母娘居然创业了!现在月收入直逼万元。这点钱也许不算多,但是,她是一个因病腿脚不便,没读过书的50多岁农村老太太!  我丈母娘不会说普通话,我又不会说她们当地话,所以平时甚少交流。去年她做了次大手术,花了很多钱,把子女亲戚的钱都掏空了。自出院后她就一直琢磨怎么去多挣点钱,还四处托人要去打工,家里人劝也劝
期刊
阿尔迪(ALDI)是德国一家以经营食品为主的连锁折扣店,每家店铺的营业面积多在500—800平方米,一般不超过1500平方米。店铺装修简朴,店堂内外没有广告张贴,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在最受德国人尊敬的企业品牌中,阿尔迪仅次于西门子和宝马,排名第三。阿尔迪成功的秘诀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商品价格要比普通超市低30%~50%。而在这一超低折扣的背后,是一种打破传统零售模式的独特理念,其中的核心只有两个
期刊
1、不要盲目从众  这种有人卖货、有人假装买货、以招揽顾客骗人的方法,亦称“做笼子”,其实都是说给顾客听了,演给他人看的,我们称这种手法“假卖假买”,骗子们以假买卖成交消除他人疑虑,骗取他人钱财。了解了此种骗术的过程和特点,就知道了防骗的措施——保持冷静,勿从大众,尽量避免被动性的交易。  2、严格监控所购商品  调包计,商界常见骗术之一。骗子出售某种商品,让你看到的是优质样品;或让你验看的是真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