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共管: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的新取向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y_83090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区共管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国际上的新型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强调的是村民的参与性与自主性。本文以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的社区共管模式为例,总结了该模式的主要成效,指出社区共管是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的新取向。
  关键词社区共管;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21-0214-01
  
  1自然保护区传统管理模式分析
  1)自然保护区传统管理模式的特点。传统的自然保护模式假设,正是人的存在使野生动物被赶尽杀绝,植被遭到破坏。因此,传统的自然保护政策的核心理念即是限制人的活动,希望通过行政界限割断人与自然的联系。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强制式模式。这种传统意义上的保护区管理模式是以官方为主导和主体,为此设立了庞大的林业局、保护局等机构,配备了大量的人员和设备。这一管理模式的主导思想蕴含着不相信当地村民具有管理本地自然资源的能力,不仅导致管理效果不理想,一些地方还因保护与利用发生当地管理者与村民之间的冲突,实践要求我们必须在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上做出新的选择。
  2)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78年,是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其生态系统为主要任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文县白水江以南及武都县团鱼河流域,南与四川省平武、九寨沟、青川3县相邻,全区总面积223671hm2,其中核心区面积97329hm2。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地貌变化复杂,多样的栖息环境养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想场所,被WWF列为A级(最优先)保护区。
  白水江保护区自1978年建立以来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遏制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为国家的生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保护模式及社会经济本身存在的问题,管理的有效性不足,因而随着人口的增加,自然资源破坏问题依旧存在并呈恶化态势。调查显示,社区的居民低成本地大量使用保护区森林资源,居民户均消耗薪柴15000公斤。虽然保护区在所有的村子里聘请了护林员,可是微乎其微的收入及更多的形式正义因素使得护林工作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随着保护区越建越多,国家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从而使社会运行成本也越来越高。
  2更新理念,引入社区共管模式
  2.1社区共管的基本涵义
  共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一般泛指在某一具体项目或活动中参与各方在既定的目标下,以一定的形式共同参与计划、实施及监测和评估的整个过程⑴。社区共管术语源于社区林业,是社区林业在森林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体现。目前,对该术语亦有不同的叫法,如“森林共管”、“社区共管”、“参与性管理”、“合作管理”、“协作管理”、“伙伴管理”等等。但其基本内涵是相同的,即要使森林资源或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的管理与保护,就必须要考虑居住在林业或保护区内及其周围的社区村民对这些资源的依赖和需求问题,否则就事与愿违。
  2.2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
  1)社区共管模式的引入。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香港乐施会的资助,在保护区内的铁楼藏族乡、刘家坪乡进行大熊猫栖息地森林资源社区共管示范项目,其目的是通过参与式项目评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建立社区发展和自然保护相协调的关系。一方面使社区在发展中能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帮助社区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使社区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协调,并积极参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2)社区共管模式的实施。①社区共管示范村——阳尕山村的背景介绍。阳尕山村海拔较高(1800-2000米),耕地面积350亩,其中火烧地150亩,主要农作物为玉米、洋芋,经济作物为党参、花椒。由于常年阴雨,粮食占有量为150公斤/年-200公斤/年。从入户调查中可以看到,家家户户都要靠砍料盗伐来支撑生活。一年偷木料10m3,折算成15-20cm圆木60根,要跑80趟才能完成投料的过程。算下来一年中有1/4的时间在运料。除去砍料盗伐外的其他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如核桃、花椒、党参。阳尕山村属藏汉杂居村落,共42户171人,其中劳动力80人,外出打工者14人,年人均收入约为500元。②社区共管的实施情况。为了达到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目标,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成立了社区共管领导小组,成立了项目管理科,协调、决策保护与发展重要事宜。近几年,在保护区扶持下,社区进行了行之有效的社区小额信贷,并帮助村民引进经济项目,发展了饲养母猪,饲养牛,栽植花菇等项目,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资助村民改建节柴灶,既减轻了村民的生活负担,又减少了薪柴的消耗,到2006年底,全村各户都已使用节柴灶;保护区聘请县协调员,协调与社区的关系,在社区参与过程中与村民交流感情,密切社区关系,顺利解决了多年的遗留问题。
  3白水江社区共管取得的主要成效
  1)改善了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自2006年白水江全面启动社区综合管理计划以来,不仅大大缓解了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矛盾,而且偷砍盗伐及林政案件大大减少,村民参与森林管护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使收归“两山”的植被得到有效地恢复。
  2)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职责和职能发生了重大改变。为了吸收居住在保护区周边的社区村民积极参与保护区的管理,使保护区内被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真正得到有效的管理与保护,开展社区共管后,保护区管理部门需要将保护区周围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区纳入保护区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因此,不可避免地使保护区管理部门的职能从原来单纯的巡山护山、监督执法等扩大到巡山执法、社区服务、社区山林的管理和社区发展等工作,同时,重新调整了保护区管理系统内部的职能及分工,由原路线保护区管理局直接承担的巡山护林和执法工作下放到各管理站和社区护林员,县级管理局则主要负责执法监督、调解纠纷、周边社区技术指导服务和部门协调等工作。
  3)自然保护区的相关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改进保护区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保护区管理人员的观念,关心和解决周边社区村民的生产活动,决不意味着放松保护区的管理和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相反,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保护区管理的有关制度和规定。自当地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项目正式启动后,在县政府、县林业居的督促下,保护区管理局辖区内的各片区和管理站与当地社区村民共同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与保护区及周边社区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及利用相关的规定和制度,包括:①建立了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定期检查、巡护及走访制度;②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了基层护林员的护山登记制度;③建立健全了有关林政处罚和奖惩制度。
  4)社区居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社区群众通过参与性意识教育和各种项目,逐渐意识到他们作为主人翁的地位;意识到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对于国家、地区以及周边社区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就是保护区最忠实的依靠者、保护人。
  5)资源消耗明显减少,经济收入显著增加。经调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环境行动计划项目时在阳尕山和刘家坪两村修建的节柴灶已见成效,周边地区管理计划中的部分项目也相继实施,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3:1—108.
  [2]蒲万玉,张可荣.正确处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技论文汇编[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2011年1月19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中国科普期刊研究会承办的2011年中国科协在京科普期刊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圆山大酒店召开,来自50余家科普期刊的社长、主编,科普重点人群代表,科普专家和有关领导共7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殷皓主持。  中国科普期刊研究会秘书长张品纯首先介绍了中国科普期刊研究会2010年开展的一系列以科普期刊为基础、面向重点科普人群的富有创新行为和影响
期刊
由江西省科协主办和江西省植物保护学会、省昆虫学会、省植物病理学会联合承办的首届江西省科协学术年会第三十二分会场暨江西省植保、昆虫、植病学会学术讨论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江西省科协副主席梁纯平出席会议并作讲话。会议由江西省昆虫学会理事长薛芳森教授主持。来自江西省植物保护学会、省昆虫学会、省植物病理学会的专家、代表共16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科学发展 绿色崛起——绿色植保与农业可持续
期刊
近日,新疆科普作家协会召开了首届“新疆科普创作沙龙”。 来自全疆科研机构、出版界、文化单位以及媒体的26位科普作家欢聚一堂,对于新疆科普创作的现状、发展献计献策,共同探寻科普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以及开展科普作协工作的切入点,引导和支持广大科普作家积极繁荣科普创作。  新疆科普作家协会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还面临着科普创作队伍青黄不接,优秀科普作品少特别是少数民族原创科普作品少、传播范
期刊
摘要以某高层建筑为例,对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概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抗震;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21-0115-01    结构上的转换层概念,主要是指在整个建筑结构体系中,合理解决竖向结构的突变性转化和平面的连续性变化的结构单元体系.转换结构除采用梁、桁架、空腹桁架、箱形结构等,近几年又有许多新型的转换
期刊
摘要上海11·15特大火灾暴露出了高层住宅的火灾隐患和火灾防控中的漏洞。本文主要从居民火灾危机意识、建筑环境及结构以及建筑材料和消防系统等方面论述了我国高层住宅火灾防控的现状与不足,并对高层住宅的火灾防控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危机意识;火灾防控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21-0200-02    截止至2009年3月,我国共有高层建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