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钴二元硫化物制备及其电解水性能研究

来源 :无机盐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lix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升硫化钼全解水的催化能力,采用一步电沉积的方法在镍钴氧化物(NCO)基底上成功制备了钼钴二元硫化物复合电极,研究了添加剂、钼钴物质的量比和沉积时间对电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氟化铵作为添加剂、钼钴物质的量比为5:7且沉积时间为750 s时,制备的Mo5Co7Sx@NCO-750电极具有最佳电催化活性,其析氢反应(HER)过电位和Tafel斜率分别为115 mV和67 mV/dec,析氧反应(OER)过电位和Tafel斜率分别为259 mV和42 mV/dec,全解水时槽压为1.61 V.复合电极电催化性能的提升一方面得益于钴的引入,在硫化钼中形成了高导电性和高催化活性的异质界面,另一方面材料中还存在丰富的具有优异电催化活性的缺陷位点.
其他文献
针对云南某企业生产的全水溶性66%磷酸一铵在储存过程中出现结块的问题,提出了在磷酸一铵浓缩清液中加入防结块剂达到防结块效果的研究思路.结合结块性能快速测定方法,开展了实验室研究开发,获得了具有最佳防结块效果的防结块剂,并进行了工业实验验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磷酸一铵浓缩清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05%的防结块剂十八胺,能有效改善全水溶性66%磷酸一铵的结块问题,且添加防结块剂后对产品质量没有影响;工业实验中获得的磷酸一铵产品均能达到HG/T 5048—2016《水溶性磷酸一铵》中Ⅱ型的质量要求.
以硝酸镍和钼酸钠为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结构导向剂,采用水热-热处理方法在镍网基底上制备了NiMoO4纳米片微球.通过XRD、Raman、SEM以及TEM测试表征了所得NiMoO4纳米片微球的结构与形貌.测试结果表明,三维微/纳分级结构的β-NiMoO4纳米片微球的直径范围为2.3~3.0μm,且纳米片微球是由厚度约为16 nm的纳米片相互交错而成.研究分析了β-NiMoO4纳米片微球的生长机理.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NiMoO4纳米片微球电极在6 mol/L KOH电解液中、1 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高
针对之前团队提出的微尺度下流动体系介稳区宽度的测定方法提出了两点改进,测定了微尺度下磷酸二氢钾流动体系的介稳区宽度,探讨了介稳区宽度对微通道结晶过程的指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对搜索方式和调整进料温度的改进后,可提高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磷酸二氢钾的介稳区宽度随体系流速和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流速为0.026 m/s时,40℃和50℃磷酸二氢钾饱和溶液的介稳区宽度分别为1.8℃和0.4℃,介稳区宽度显著变窄.这一发现,对微通道反萃-结晶技术的操作调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研究发现微通道中制备的硫酸钡和普
采用异丙醇铝水解制备拟薄水铝石,考察用水量[n(水):n(异丙醇)为2:1~4.5:1]、水解时间(0~3 h)、干燥温度(75~120℃)、干燥时间(2~10 h)对拟薄水铝石碳含量、晶相、胶溶指数和水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条件的改变都会影响产物的碳含量,其中用水量影响最为明显.用水量不断增大,产物的结晶度提高,胶溶指数由2.3%增大到95%以上;延长水解时间有利于产物晶粒的生长和胶溶指数的提高(由35.4%增大到65%以上);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对产物的晶型和胶溶指数影响较小.此外,产物水化后胶溶
采用共沉淀法对铁黄颜料进行Al(OH)3/Zn(OH)2双层异相包覆,提升其耐热性能,并通过XRD、TG-DTA、FT-IR、SEM&EDS等手段对包覆前后铁黄颜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包覆质量分数为40%的Al(OH)3时铁黄颜料的耐热性能较好;第二层包覆Zn(OH)2,最优包覆质量分数为30%,样品在240℃时色差值为1.84.XRD测试结果表明,Al(OH)3和Zn(OH)2包覆并没有改变氧化铁黄的特征峰,两者可能以无定形态包覆在铁黄粒子表面.SEM、EDS、FT-IR测试表明,Al(O
磷石膏胶凝性较差,阻碍了其在建材领域的资源化利用.通过研究碱激发预处理后磷石膏的物相与微观结构,并掺入增强剂制备了高掺量高抗压强度免烧建材.结果表明:当增强剂添加量为3 mL时,试件强度大大提高,7、28 d与浸水后强度分别为13.75、28.30、17.56 MPa,与空白样相比,7、28 d与浸水后强度增长率分别为62.3%、62.0%、36.8%,并且试件密度最大为2.42 g/cm3,吸水率最小为11.10%,无泛霜.同时28 d试件内部结构致密性较好、孔隙率小,且二水硫酸钙(CaSO4·2H2O
随着新疆油田化学驱不断推广,对配液用水的需求越来越大.出于环保的要求,使用油田污水替代清水配制化学驱溶液已成为油田生产的必然选择.但油田污水中含有硫酸盐还原菌(SRB)等干扰物,对化学驱体系的黏度保留率和界面张力有着较大影响.通过分析新疆油田72号站稀油污水的成分,考察了不同碱对污水配液化学驱体系的黏度保留率、界面张力以及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NaOH能够较好地抑制硫酸盐还原菌,进而提高化学驱体系的黏度保留率,但需要质量分数达到1%以上才能使界面张力达到10-3 mN/m;Na2CO3也能抑制硫酸盐还
废磷酸盐(PW)是一种主要成分为Na3PO4的固体废物;蒸氨废液(DW)是一种主要成分为CaCl2的高pH(一般高于11)的废液.两种废物均产生量大且处理处置难度大,目前关于两者资源化的研究均较少.研究基于PW高磷含量和DW高钙含量、高pH的特点,提出一种废物共处理工艺,通过沉淀法同步回收磷和钙资源.PW经预处理制得磷储备液与DW共处理,探究了n(Ca)/n(P)、加药顺序、DW的浓度、pH及陈化时间对Ca、P回收率和产物的影响,并研究了产物的应用可能性.结果表明,n(Ca)/n(P)=1.67、蒸氨废液
基于水热/溶剂热法制备LiNi0.8Co0.1Mn0.1O2电极材料,以镍、钴、锰乙酸盐为原料,以六亚甲基四胺为沉淀剂、水或乙醇为溶剂,通过调节溶剂组分控制Ni0.8Co0.1Mn0.1(OH)2(NCM)的成核与生长速率,从而合成两种形貌不同的Ni0.8Co0.1Mn0.1(OH)2前驱体,再经过混锂煅烧获得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研究比较了其电化学性能.以水为溶剂通过水热法合成的前驱体样品呈现出由一次片状颗粒紧密堆积组成的长方体状二次颗粒形貌,经混锂煅烧得到的产物表现出较高的放
以Cu(Ⅱ)去除率和絮凝剂产率为考察目标,制备了壳聚糖基重金属捕集磁性絮凝剂(MC-g-PAM),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单体含量、总单体浓度、光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定了2种絮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MC-g-PAM最佳合成条件:丙烯酰胺(AM)质量分数为60%、总单体质量分数为35%、光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4%、反应时间为1.5 h,此时铜(Ⅱ)去除率为83.52%,产率为72.94%.MC-g-PAM因其优良的絮凝螯合性能使其在重金属废水处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