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来访者探讨抑郁的治疗方法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a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精神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在入行之初,导师们就不断提醒:不要轻易给来访者具体方法。因为每一个方法的背后,都在传达一种含义:我比你更懂你。所以“给出方法”这个举动本身就偏离了“助人自助”的咨询主旨,这让我们不仅习惯回避这部分,更在内心中会视之为一个禁区。
  但在这个禁区中,抑郁却是另当别论。因为严重抑郁是会有自杀倾向的,所以在一般抑郁和重度抑郁之间就划分出了一个独特的区域:危机干预。也就是说,一旦有抑郁者付诸行动,我們就会抛开既定方式,以更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参与进来,目的就是干预自杀的可能、让危机化为无形。
  比如前文中提过的来访者珊珊(化名,案例详见2021年2期《恐惧、攻击与愧疚—从施虐幻想谈抑郁症的起因》),她就曾有过自杀举动,并且差一点就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后果。于是在紧急情况下,她被送往医院治疗,那段时间以服药和看护为主,咨询只能为辅。
  所以在咨询中,与抑郁症患者讨论应对抑郁的方法是不会避忌的,这不意味着“咨询师要高于来访者”,而是我们能够开诚布公地去讨论哪种方式对她更有效,有效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一方面让她对自己的状态更明确、更有掌控感、减少冲动的概率;另一方面也会以此为一种特殊渠道,帮助来访者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心境。
  因此,今天我们就以珊珊为例,谈谈可以与来访者探讨哪些对抗抑郁的方法、方法背后的原理,以及它们在什么情况下会是有效的。

运动是在释放自我攻击


  运动,是许多咨询师对抑郁症患者的建议,因为抑郁症患者的最大特点就是失去了活力。一旦他们陷入抑郁,整个人就如同被抽空了一般,精神不振、身体疲惫、对生活不抱任何信心。所以咨询师看到他们,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要拉他们起来、重新振作。于是运动就成了一个最直接也最简单的方法。
  这个方法对轻度抑郁还是有用的。因为当一个人的抑郁程度不重,他还有对现实基本的判断能力和对自我的感知力,他知道自己处在抑郁边缘,也还有一丝力气能调整自己的状态。所以此时运动是一个特别好的办法,能让他远离对抑郁情绪的沉陷,转而切换到实实在在的行为层面,通过锻炼去增加自己的活力。
  运动能减缓抑郁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因为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就是自我攻击。别看他们毫无力气、精神颓丧,严重的时候都好像“一滩烂泥”,可实际上这正是他们朝向自我进行攻击的最大表现。因为只有足够猛烈的攻击,才会将一个人“打倒在地”,让他的自我连支撑起来的力气都没有。所以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如果能运动起来,就相当于找到了一个“攻击”的合理渠道。当他通过运动去释放自己的攻击性,抑郁自然就减少了。

对于重度抑郁,药物比运动更重要


  因为重度抑郁患者的动力基本消耗殆尽,他们不是不想运动,而是根本没有一点能力。如果用一个例子来形容就相当于:他们卧在病床上浑身彻底散了架。即便内心有声音告诉自己应该怎样,但却难如愿。所以对重度抑郁的人来说,并非他们不愿意,而是根本做不到。
  珊珊在最初的住院阶段就是如此。她整个人瘫在病床上,毫无生气。如果不是偶尔睁睁眼,你都会觉得这个人可能不在了。她如同“死亡”般的状态正说明了重度抑郁对一个人的消耗程度。此刻别说运动,连交流都极为困难。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给抑郁症患者的家人提示:抑郁其实是一种病症,到了一定程度必须通过服药治疗。只有先通过药物去控制和调理他们的身体和神经状态,才能让他们暂且回到常态,进而才可能和其他人一样去考虑常态化的办法。

“思考”的双重性


  抑郁症患者是最愿意思考的,甚至他们很容易就陷入思考中不能自拔。可在这里,“思考”却需要打个引号,因为它既满足了抑郁症的需要,有一定功能,却也在某种程度上会成为帮凶,促使抑郁者的抑郁症状更加严重。
  关于这部分,我们可以通过珊珊的经历来做具体解释。

思考可以帮助抑郁者意识化


  珊珊是一个非常爱思考的人。尽管她如今的状态不好,但在做出自杀举动前,她在学校里还是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她喜欢看书、钻研,对各种领域都抱有好奇心。可以说,在外人的眼里,如果没有自杀这件事,珊珊给他们的印象一直是一个探索欲很强、充满活力的少女。
  其实这种活力,一部分就源于思考。因为思考可以帮助一个人更好地认知这个世界、认知自我。如果从精神动力学的角度去理解,思考是能够让潜意识意识化的一个重要渠道。也就是说,珊珊通过各种探索和钻研,对事物和人都会有更好的把控,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帮助她缓解焦虑带来的恐惧和不确定感,由此减轻抑郁。

思考是陷入焦虑的陷阱


  思考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是有好处的,但它却也是焦虑设下的一个陷阱。比如珊珊,当她习惯去“想问题”时,她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了焦虑的更深层。这就好像许多抑郁症患者感受的那样:她越希望搞清楚一件事、一种状态,以此控制住焦虑,她的焦虑就会变得愈发强烈。焦虑在这个时候,并没有以可怕而残酷的想象为主要内容,反而“想解决的执拗之心”变成了它不易察觉的载体。
  一般来说,抗抑郁的药物都有镇定和催眠的成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减少抑郁症患者的过度想象,从而降低他们的焦虑程度。
  因此思考具有双重性,或者说思考存在界限。尤其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思考需要一个阀门,要学会辨识它是否有帮助,抑或它其实已经将自己带入了焦虑之中。
  面对抑郁的侵袭,不仅需要我们对它有更深刻的认知与解读,更要从自身出发,去找到适合自己的防范和解救办法。此刻的“自救”,不代表没有外在资源的帮助,它从根本上意味着:我相信自己能够站起来,而这,其实才是一个人得到治愈的终极动力。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CHI3L1、E-cadherin及Snail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对ESCC发生的影响及意义。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SCC新鲜组织及癌旁组织CHI3L1、E-cadherin、Snail蛋白及m 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SCC石蜡标本中CHI3L1、E-cadherin及Snai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ESCC新鲜组织中CHI3L1、Snail蛋白
周六晚上8点整,我抖擞精神上线,开始了心理援助热线的值班工作.没有想到,我刚上线就接到一个来访电话.如此“踩点”打进电话,还真让我有点措手不及.然而,当时我并不知道,一场
期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自首次报道以来,已造成全球超一亿人感染,给各国的公共卫生体系造成了巨大威胁.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体征和症状为主,80%的
期刊
女性作为最小社会化单位——家庭的重要成员,其在婚姻中的身份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这一转变的发生让女性获得更多机会的同时,也面临更大的压力.与此同时,现代女性对于
期刊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患者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及健康人群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30例(A组),乙肝肝硬化患者32例(B组),健康志愿者30例(C组),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组外周血中的各项指标,分析其差异并探讨临床意义。结果B组外周血中总淋巴细胞、T、Th、Tc、NK、NKT细胞比例及CD4+/CD8+均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除Tc细胞较C组稍高,其余指标均低于C组,
2021年1月3日,安徽安庆的一名13岁女生月考全校第一,却被班主任质疑提前买试卷,并安排补考,补考第二天,这名女孩被发现在池塘中溺亡。临死前,她在QQ空间里发了一条状态:“考试正常发挥,考得好怪我喽?”这让人不禁联想起前不久那个在学校楼道里被母亲打了一耳光后跳楼的男孩。在惋惜一个个年轻生命逝去的同时,人们不禁思考:为什么会接连不断地发生这样的悲剧?现在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真的是“温室里的花朵”经
期刊
怼人者的真正问题是自卑rn“你笑什么笑,我说说我的两个问题,看看你能解决吗?一是我计划好的事情,就是做不了,我很清楚不做肯定没有结果,没有结果,我就后悔.二是有些事情我不
期刊
目的研究飞机草叶、茎、全草3个部位12种提取物对5种常见细菌的体外与体内抗菌效果。方法体外抗菌实验采取纸片扩散法,检测飞机草各部位提取物对5种实验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体内抗菌实验中,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对小鼠进行感染造模,对小鼠灌胃给药后,观察小鼠体内抗感染效果。结果飞机草叶、茎、全草3个部位12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26001、肺炎链球菌ATCC49619、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
目的探讨基于心肺运动试验(CPET)和功能性运动检测(FMS)结果的个体化运动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体适能的影响,同时探讨FMS在该人群的有效性及应用价值,为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AMI(PCI术后)患者41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循证药物治疗,观察组据CPET和FMS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共进行36次运动训练(包含有氧、抗阻、柔韧和平衡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的体适能指标,包括反映心肺功能的指标:无氧阀(A
2019年4月11日,北大女生包丽在遭受恋爱PUA后去世的消息令人痛惜.而在痛惜之余,如何识别和应对恋爱中的PUA,避免和减少PUA给女性带来的伤害,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rnPU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