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伤的急救与护理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及方法
  
  2004年10月~2007年9月收治蛇伤病人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6~56岁,就诊时间1小时~3天。入院前伤口处理情况:经过处理者(如伤口冲洗、吸毒、结扎、外敷草药、口服蛇药)6例,未经处理者9例。蛇伤种类:眼镜王蛇3例,竹叶青8例,五步蛇2例,不明蛇种2例。
  临床特点:眼镜王蛇咬伤主要是神经毒损害,特点是蛇毒吸收快,伤口反应较轻。因局部症状不明显,咬伤后不引起重视,一旦出现全身症状中毒症状,则病情进展迅速和危急生命。五步蛇、竹叶青主要是血循毒损害,特点是局部肿胀症状明显,伤口剧痛,伴有水疱,并引起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局部淋巴结肿痛,伤口不易愈合。重者可引起溶血、破坏凝血系统,对肾及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损害,脏器出血、循环衰竭是主要的致死原因。
  伤口处理:被蛇咬伤后立即用绷带或软带子在伤口的近心端肢体、伤口肿胀范围的上侧贴皮肤绷紧。每隔15~20分钟松解绷带1次,每次1~2分钟,以防患肢瘀血及组织坏死。及时冲洗伤口可以起到破坏、中和、减少蛇毒的目的。可选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3%双氧水、生理盐水、肥皂水或1:5000呋南西林溶液,反复冲洗伤口,冲洗时可用负压吸引。冲洗后可用多层纱布浸透高锰酸钾液伤口局部湿敷。
  局部解毒用药:胰蛋白酶为水解酶,能直接破坏多种蛇毒中的蛋白质,早期局部应用能作用于伤口残留的蛇毒,使蛇毒分解而失去毒性作用,用法:以0.5%普鲁卡因20ml加胰蛋白酶200~300U,在伤口及周围皮下进行浸润注射或做环形封闭。注射后严密观察病情,以防止过敏反应发生。可用糜蛋白酶代替胰蛋白酶使用。抗毒血清是毒蛇咬伤抢救的特效药物,但在没有抗毒血清的情况下,用季德胜蛇药口服和外敷,首次口服20片,每隔6小时服10片,危重者加服10~20,不能口服者鼻饲灌入,也可用季德胜蛇药碾碎加水搅匀涂敷伤口周围及肿胀部位。
  对症治疗和防止并发症:注射呋噻米(速尿)或20%甘露醇利尿,防治脑水肿;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U;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抗毒血症[1]组织损伤、炎性反应、过敏反应和溶血;救治重要器官出血;纠正低血压,抗休克;补冲血溶量,纠正酸中毒和高钾血症,抗心律失常、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防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跳骤停时的心肺复苏等综合措施。
  
  结 果
  
  病人全部痊愈。
  护理体会
  被蛇咬伤后,非常害怕蛇毒攻心而死,精神受到强烈,所以应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对病情危重者,护士在急救过程中要镇定,动作敏捷,技术娴熟,让患者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病情观察:对危重和昏迷者,在处理伤口的同时,迅速给予“多管”齐下,即气管插管、吸痰管、尿管等,及时吸痰、吸氧、导尿等,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吸机的工作参数,并作详细记录,观察呼吸机同步情况,如果出现不同步现象,及时查找原因,给予排除,重点检查有无气道阻塞、漏气现象。
  保持呼吸道通畅:适时吸痰,一般每隔2小时吸痰1次,每次吸痰前向气管导管内滴入生理盐水5ml,有助于痰液稀释。吸痰管要深入两侧支气管,吸引时间不得超过15秒,以防缺氧。吸痰前给予高氧浓度氧气,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
  预防和控制感染: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做好口腔护理和泌尿道的护理;注意气管导管的气囊冲气要适合,以免气道损伤及胃内误吸,套管气囊内时放气,一般每隔12小时将导管气囊放气5~10分钟,解除局部黏膜压力,防止气管黏膜长时间受压,引起溃疡或坏死。
  
  参考文献
  1 游建,张珠,等.165例毒蛇咬伤的救治.蛇志,2007,19(4):286-287.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近年来专利及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为大型综合医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2018年该院专利及成果转化数据进行统计,采用SPSS 19.0统计
一种新的植入装置利用光脉冲刺激听觉神经,从而改善了现有的耳蜗植入物。传统植入物依赖于一系列直接靠在内耳膜上的电极,并且利用电信号刺激下方的听觉神经。不过,植入它们可能
目的探讨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安全预警系统管理与常规健康教育对部队训练伤的预防效果差异。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5月—2019年5月,选择同一兵种专业的战士800名进行研究,采
摘 要 目的:在本地区内推广危重新生儿的转运,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转运的68例危重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转运成功率、转运途中死亡率、治愈好转率、病死率分别为100%、0、86.76%、7.35%。结论:建立新生儿转运系统对危重新生儿实行有效的转运,能够有效地对危重新生儿进行实时的抢救,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 新生儿 转运 危重症    资料与方法  2007年9月~2
当前,医务社工在医院系统面临接受度不高、难以被理解和信任的困境。慈善文化是医院发展的软实力,慈善医疗的核心在于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助医、人文服务,医务社工理应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