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持续性毛细血管扩张和痉挛性下肢轻瘫的新生儿红斑狼疮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B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告1例男5岁白人新生儿红斑狼疮(NLE)患儿,出生时有泛发环状红斑和散在毛细血管扩张,血小板明显减少(24×109/L)、ANA阳性(IgG滴度1:256)、抗Ro及抗La抗体亦为阳性,其母亦有相同类型的抗体。

其他文献
由于目前尚无平行研究确定含利福平(RFP)方案对瘤型麻风鼻分泌物中麻风菌的杀灭速度,本文研究瘤型病人鼻分泌物中麻风菌在治疗后对正常小鼠感染力丧失的时间。
众所周知, 酞咪哌啶酮(商品名反应停)可有效地控制麻风反应性结节性红斑(ENL)。现已证实酞咪哌啶酮可降低ENL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且可阻抑ENL患者的单核细胞在体外产生高水平的TNF-α, 此外, 它还可选择性抑制人类单核细胞经脂多糖(LPS)及分支杆菌产物刺激而产生TNF-α。本文旨在阐明酞咪哌啶酮抑制TNF-α的具体机制。
期刊
急性全身发疹性脓疱病的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以小脓疱为主的多形性皮疹,伴高热,畏寒,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等。病理表现为角层下脓疱,脓疱周围棘层海绵形成以及真皮反应性血管炎。常由药物、感染和其它因素引起。急性全身发疹性脓疱病需与感染性和以脓疱性银屑病为代表的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进行鉴别。本病预后好,有自限性,停止使用可疑的诱发药物加上一般对症处理后,皮疹即在短期内消退。
期刊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已被用于治疗银屑病等炎症性皮肤病,由于该药全身应用有不利反应,故已研究外用制剂,但结果相互矛盾.FK506治疗银屑病的疗效与环孢素相似,并且副反应(如肾毒性)亦相近.
期刊
多胺是一类脂肪族多阳离子胺,与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关,是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调控物质.银屑病皮损及外观正常皮肤中多胺合成均增加;多胺含量有助于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一些有效的药物可能主要通过抑制表皮细胞中的多胺合成而发挥作用;特殊而有效的多胺合成抑制剂可望给银屑病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期刊
角蛋白基因的点突变引起精氨酸被其它氨基酸取代,进而改变了张力细丝的结构并使表皮细胞易受损伤。该文综述了与此有关的研究进展及基因缺陷与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及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等疾病的联系。
对非同位素性的DNA探针试验(PACE2)检测尿道和宫颈内标本中淋球菌进行了质与量的评价,并与推荐的培养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对象为1991年6~8月维也纳二个性传播疾病(STD)中心的502人,包括42例未注册的和132例注册的妓女、213例女性和115例男性STD患者。按标本采集点,在两个中心作培养检查,但DNA探针试验仅在私人门诊中心做。
期刊
介绍了女性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传播方式、临床表现以及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并简要讨论了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的性伴发病情况、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预防筹问题.
初步研究表明,H3受体广泛地分布于器官与组织内,亦可能存在于皮肤中,它可调控组胺的生物合成及其从肥大细胞和神经组织中的释放。因此,开发相应的激动剂,可望为治疗炎症性及过敏性皮肤病,特别是荨麻疹及异位性皮炎开辟新的前景。
作者报告一些新喹诺酮药和氟嗪酸与利福平合用对裸鼠麻风杆菌感染的疗效。所试药物有氟嗪酸(OFLX)、利福平(RMP)、吡咯酸、吡哌酸、氟啶酸(ENX)、氟哌酸(NFLX)、fleroxacin(FLRX)、丙氟哌酸(CPFX)和氨苯砜(DDS)。在裸鼠左后足垫感染106条麻风菌后分组,在感染31天时,各种药分别溶解或乳化于蒸馏水中,每日管饲3mg/0.1ml药物,每周6次,给药50天。在感染后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