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诗歌的音乐之美

来源 :文学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诗不受旧体诗的外在形式制约,完全把新诗的表达方式从旧体诗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诗人可以自由的抒发自己的情感,采用各种表达形式,可以用各种语言,包括古体诗词的语言,俚语,口语,西方文字,也融和了很多西方的思潮,融合自由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诸多的艺术手法。呈现出多种音乐美的因素。 Modern poetry is not restricted by the external form of old-style poetry, completely freeing up the expression of new poetry from the frame of old-style poetry. The poets are free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s and adopt various forms of expression. They can use a variety of languages, including the language of ancient poetry, slang, colloquialisms, and Western writings, and also blend with many Western trends of thought, integrating liberalism, romanticism, symbolism Doctrine, realism, abstract art and many other artistic techniques. Showing a variety of musical beauty of the factors.
其他文献
西方古典音乐与电影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是听觉与视觉艺术情境的再创造,音乐一种非语言的叙事形式为电影的艺术空间提供了强大的想象空间与艺术张力,笔者尝试从美学角度
《江南Style》在世界风靡.通过拉大某种差距,起到了讽刺的效果,让人们发笑.但是观众笑着笑着就会想到自己种种,继而转化为自嘲.不论本意是什么,它现在的娱乐价值和商业价值已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著名的京派批评家,其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的美学建构,是以“感情的型”为核心理念的.这一现代美学批评范式有着深刻的内涵.它是一种艺术造型
中国音乐自古以来就有“和”的审美要素,“和”这个审美范畴早在先秦的时期就在音乐上表现出来,声、色之美讲究“和”,不管人声的演唱还是乐器的演奏都附议于“和”,可见在中
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应构建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相契合、时代性内容与稳定性内容相结合、民族性内容与世界性内容相融合、政治性内容与生活性内容相耦合、
目的比较黄曲霉毒素B1(AFB1)与乙肝病毒(HBV)协同诱发树鼩肝细胞癌生长不同阶段的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筛查在AFB1与HBV共同诱发的肝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蛋白质分子
19世纪的法国文学中诞生了两位光芒四射的吉普赛女郎形象——雨果笔下的爱斯梅拉达和梅里美笔下的卡门。她们的存在如同浸染着异域风情的清风给法国文坛带来了别样的浪漫气息
本文从诗歌美学和文学修辞学的角度,对露珠诗社首任社长徐明的诗歌作品进行了微观解读,对其诗歌作品喜用比喻、善用通感、虚实相生、寓情于景、直接抒情等五大艺术特点进行了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与《特洛伊之歌》,一个是远古的经典诗篇,一个是今天的通俗小说,后者以前者为蓝本,力求重塑经典。通过“女性觉醒”、“由神到人”、“战争起因”的比较
诗歌鉴赏在江苏高考中是每年必考的版块,但同时这块内容也是很多同学的软肋.读不懂,也不知该怎样读懂和鉴赏一首诗歌,是大部分同学的通病.本文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读懂和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