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独体”“合体”论

来源 :中国文字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fz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说法起于宋代,一路畅行至今,无人提出质疑.其实这是对许慎“文”“字”观念的误解,许慎把最初“依类象形”而产生的符号叫作“文”,后来“形声相益”而产生的符号叫作“字”,是就汉字取形的方法或者造字的途径而言,并非针对汉字的具体结构.从宋人到今人,大家都按照“独体”“合体”来分析汉字的结构类型,但“独体”“合体”的“体”究竟指什么,一直没有明确定义.古人把“独体”跟“象形字“指事字”对应,把“合体”跟“形声字”“会意字”对应,今人大致把“体”等同于“独体字”.由于概念不明,每个人所提取出来的“独体字”都不一样,甚至出现“准独体字”“合体象形字”等自相矛盾的概念.我们认为,要分独体、合体的话,这个“体”应该是指汉字的结构单位——构件,那么只有一个构件的字就是独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合成的字就是合体字.因而辨析构件是划分独体、合体的关键.
其他文献
金文“世”字构形多样,各家对其形义关系说法不一。本文收集了六十个在金文中用作“世”字的字形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甲骨文材料,对“世”字的字形源流和形义关系进行
《汉语大字典》“绌”字条第一义项“深红色”,源自《说文》“绛也”之说,而此处之“绛”实为“绛(缝)”的讹字.另一义项“通‘紩’”亦不妥当,“绌”与“紩”为同义词,无通
新郑郑国祭祀遗址出土陶器上的“(骺)”即见于《说文》的“(骨舌)”,新郑出土陶器上的两个疑难字分别应该释为“厷”和“肱”.
从“尨”字的古文字字形分析来看,“尨”的本义当如《说文解字》所释,从犬、从彡,指“犬之多毛者”.不过后人,即使是清代的“《说文》四大家”等,多将“犬之多毛者”理解为毛
  目的:本课题意在通过实验研究,观察补肾健脾固冲中药对未成年雌性大鼠子宫局部活性物质的影响,从子宫局部血管生成和舒缩角度探究补肾健脾固冲中药治疗青春期功血的作用机理
目的:观察补骨脂汤治疗肝肾不足,气滞血瘀证的局限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通过对豚鼠白癜风模型TYR及HMB45的实验研究,探讨补骨脂汤治疗白癜风可能的部分作用机制。  方法:1.临床观
已有的汉字分期研究,多依据汉字本身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因符号形体变化所形成的特征。我们认为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立足于汉字与汉语的关系便是其中一种。根据汉字记录汉语
六朝石刻中未释和误释的疑难字仍然不少。文章试对其中13个字加以考释。 There are still many untold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Six Dynasties Stone Inscriptions. The a
本文选取了《大正新修大藏经》中“■”、“■”、“■”、“■”、“■”、“■”、“■”、“■”、“■”、“■”、“■”、“■”、“■”、“■”、“■”、“■”、“
“祀三公山碑”记载汉常山相冯君率吏民在三公山修坛祭神、祷雨求福。“三公山神碑”记载汉常山相冯某修复三公山荒废积塞山道。《水经注》记载汉常山相冯龙立造千秋亭“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