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流条件下不同覆岩结构采动破坏数值分析

来源 :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spirit_i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二维模型,模拟分析渗流和采动作用下4种不同覆岩结构的破坏场和孔隙水压力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岩性结构影响覆岩端部破坏规律,当上硬下软时,裂缝带范围以最下位岩层断裂线为界向采空区外侧扩展;当上软下硬时,以最下位岩层断裂线为界向采空区内侧方向扩展。硬岩交替型结构,裂隙带的侧边界则是内外交叉发展;岩性越硬相应导水裂隙带的高度越高。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导水裂隙带的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坚硬—坚硬型、软弱—坚硬型、坚硬—软弱型和硬软交替型。
其他文献
2017年2月8日,云南鲁甸发生MS4.9地震,本次地震灾区位于2014年“8·03”鲁甸MS6.5地震的高烈度区,属于地震恢复重建全覆盖区域,灾区房屋结构以砖混结构为主,针对于该类房
患者,女,18岁。7d前出现肉眼血尿1次,无疼痛,9h前突然感到左上腹痛,疼痛剧烈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并呕吐出胃内容物。无血尿、尿急、尿频、尿痛,无泡沫尿、脓尿、肉眼
摘要:为了监测云南小江断裂带附近地震波波速的连续变化,2006年4月在小江断裂带以西10 km布置了一条长235 m的主动震源浅勘测线,进行为期1个月的连续观测实验。采用前后互相关技术对直达波进行了高精度波速变化测量,分析得到以下结果和结论:(1) 实验期间,实验点地下介质存在相对波速变化δv/v≈10-3~10-2;(2) 波速变化随震巾距增加迅速减小,这可能反映了较浅层波速变化与较深层相比更剧
摘要:收集2015年宁夏、甘肃和青海地震台网63个三分量地震台站观测到的远震波形数据,使用H-k扫描法研究了区域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地壳厚度分布清晰地展示出自东向西地壳厚度不断增加的趋势,并伴随着2个地壳深度梯度带。研究区域平均地壳厚度为50.8 km,显著高于大陆地壳平均厚度;平均波速比为1.73,对应泊松比为0.25,略低于大陆平均泊松比(0.265)。分析认为研究区域中东部地壳增厚主要发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常规疗法对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将46例确诊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3例,两组均予常规疗法治疗,B组加服曲美
目的探讨立止血(巴曲酶)介入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6例肺结核咯血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应用立止血介入治疗,对照组使用垂体后叶素、普鲁卡因或氨甲苯
摘要:以大连某山体公路大跨度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流固耦合原理,考虑地下水影响下不同开挖方式对隧道开挖的影响,对涌水量、围岩位移、应力以及围岩稳定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导洞法开挖引起的拱顶沉降是最小的,而拱底隆起和横向拱腰位移却是最大的,以自编的强度折减法程序计算出来的围岩稳定系数也是最大的,因此,相比于其他3种开挖形式导洞法更适合于富水条件下的大跨度隧道的开挖,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相关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摘要:利用2000~2013年濮阳地震集中区的地震观测数据,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地震进行精定位,并反演了濮阳地震集中区的三维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小震震源主要位于聊城一兰考主干断裂上,优势深度集中在4~15km之间,与断层的产状吻合:濮阳地震集中区的速度结构与地质构造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地震大部分发生在高速异常体内,高速异常体内的脆性介质往往是应力最为集中的地方,这可能是导致濮阳地震集中区小震发生
摘要:利用2003和2013年的GRACE月重力场模型,求算2003~2013年青藏高原及邻域的现今重力变化图像,利用该趋势图像中若干特征点上的月重力变化数据,由最小二乘拟合其长期重力变化,验证重力变化图像的可靠性,最后简要探讨青藏高原重力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现今青藏高原及邻域未呈现整体尺度的重力变化趋势;近年来青藏高原强震主要发生在重力变化呈现明显四象限分布特征的大型断裂带上;相对于地壳均衡效